“鸟不可貌相” 之领鸺鹠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爱”还是“可怕”


  领鸺鹠是一种小型猫头鹰,隶属于鸟纲鸮形目鸱鸮科鸺鹠属鸟类。体圆,面盘不显著,无耳簇羽,头如毛球,配上一双猫头鹰特有的圆圆的大眼睛,非常可爱。上体灰褐色,具浅橙黄色的横斑,下体为白色,喉部有一个栗色的斑,两胁则有宽阔的棕褐色纵纹和横斑。



  值得注意的是,领鸺鹠的头部背面有两个明显的黑斑,黑斑周围是黄色的领斑。这种黄黑搭配的羽色让领鸺鹠的后脑勺形成一副以黑斑为眼、黄纹为面的神奇假脸。这张假脸并非装饰,而是有力的辅佐,起到实实在在的迷惑作用。据研究,领鸺鹠身后的假脸可以防止天敌来自身后的突然袭击,同时可以让猎物以为假脸即正脸,诱骗其躲避到自己的正脸方向,从而易于捕捉。
  与所有猫头鹰一样,领鸺鹠的羽毛之下隐藏着一个灵活的长脖子,其头部转动的幅度可达270°(人类左右两边的最大旋转幅度为90°)。也就是说,当你站在领鸺鹠的正面,为它的“乖巧呆萌”而爱心泛滥时,它可以突然来个180°大转头,用一张面无表情的假脸正对着你,让人顿觉晴天变阴天,树影成鬼影,仿佛置身《聊斋》之中……

永不消逝的“电波”


  大多数猫头鹰都是昼伏夜出的,但领鸺鹠不管是夜间、晨昏,还是白天,一整天都有活动,时常发出鸣叫声。
  作为“山林社区”中的一员,领鸺鹠显然不具备基本的公共道德素质,经常随时随地鸣叫,鸣叫时全身颤抖,极为投入,如同一个孤独的歌者陶醉在自己的乐声中。然而实际是,它的声音单调乏味,大多呈4音节的哨声,如同发报机,是邻居们的噩梦。
  它还特别喜欢在晚上鸣叫,几乎整夜不停,仿佛永不消逝的电波,或远或近地响彻耳边,不停地敲打着邻居们的神经,把邻居引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古人在《梁书·侯景传》就曾记载过对这类“噪声污染”的厌恶,甚至对其采取过激行为:“所居殿常有鸺鹠鸟鸣,景恶之,每使人穷山野讨捕焉。”

“谈声色变”的掠食者


  领鸺鹠常栖息于高大乔木上,主要在白天活动,中午也能不畏阳光自由飞翔觅食。它的食物较为多样,主要包括小型鸟类、蜥蜴、老鼠以及蝉、蚱蜢等大型昆虫。
  它体长只有14~16厘米,比麻雀稍大,体重40~64克,与鸡蛋相当,是中国最小的猫头鹰。即便如此,领鸺鹠有时也会捕食体型与其相当的鸟类。它把猎物抓到之后,一点一点地把猎物撕裂,非常凶猛,是当之无愧的顶级掠食者。有时它还把吃剩的猎物挂在枝头当“腊肉”,以备日后食用。
  这些画面普遍引起猎物的极度不适,因此每当听到领鸺鹠那电报式的鸣叫时,那些鸟类邻居顿感危机降临,它们只好“合纵连横”,联合附近的鸟类一起鸣叫,想以群起而攻之的姿态将领鸺鹠赶走。

“孤独者”择巢成家


  领鸺鹠一般单独活动,但每年的3—6月,尤其是4—5月,是领鸺鹠的繁殖时期,这时它们也终于得以结束独身生活,以享二人世界和天伦之乐。对于安家,它们显得非常“经济”,通常会选择距地2~10米高的中空树干或者天然洞穴营巢,有时也会借用啄木鸟用过的树洞。每窝会产下2~6枚白色的卵,卵呈圆形。

山林王者坠入凡尘


  领鸺鹠一般生活在有开阔地的各类森林中,在生态系统较为完好的山林中活动,如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便屡屡发现领鸺鹠的踪迹。然而近几年,领鸺鹠却频频“光顾”人类世界。这位在属地纵横捭阖、睥睨万物、不可一世的山林王者,误入城市后,却显得骄气十足、弱不禁风。它曾数次出现在新闻报道上:
  2020年2月14日,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一户村民在居家隔離时发现一只从天掉落的领鸺鹠,当天将其放飞大自然。
  2020年6月8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卫生健康局人员在门口发现一只领鸺鹠,两日后将其放飞大自然。
  2021年6月3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一家农户捡到了一只领鸺鹠幼鸟,5日后将其放飞大自然。
  ……
  领鸺鹠是我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屡次坠入城市,反映的其实是我国生态系统正在逐渐变好,是对我国努力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见证。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面对人类社会,自然界王者也是不堪一击。除了那些被放归自然的幸运儿,是否有更多误入人间的精灵撞入罗网,被弃于道旁,或马上殒命,或静待死亡?在生态系统变好的同时,如何与生物和谐共处,依然是人类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男航天员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18年前,一颗“飞天”的种子在女飞行员王亚平的心里种下。  那是2003年,杨利伟实现中国人千年飞天之梦,世界瞩目、举国同庆。当时只有23岁的王亚平,同样坐在电视机前关注这一历史时刻,她脑海里一个小火苗“腾”地被点亮了:“中国现在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如果可能,我要做那个向太空挑战的人。”  2010年,王亚平如愿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加入航天
期刊
织锦,代表着中国丝织物的最高技术水平,因是用彩色金缕线织成各种花纹的织品,故而得名“织锦”。在中国数千年养蚕缫丝的历史中,织锦作为丝绸中最美丽的部分,曾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驼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船队,走遍当时的世界。这种前所未见、光彩夺目的织品,令当时的西方世界对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充满了无尽的神往。  织锦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数千年的生活创造过程中,逐渐呈现了多元化的风格。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
期刊
“张家界千年的沧海桑田,孕育出了土家织锦。无数次的经纬交替,竟然可以从线到面成花。世代传承的手艺,也许比不上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机械作业,但却传承着中国传统民俗生活之风雅。”  ——张甜甜的朋友圈“90后”的“乖幺妹”不一般  土家族历来都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一个民族,所以土家织锦成了土家人们叙事纪实的载体,得以称之为一部无字史诗。当你翻开之后,便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进去,传承人张甜甜也不例外。  19
期刊
土家织锦通常使用“通经断纬、反面挖花”的手法,采用“上下斜”织造而成。纹样较为复杂,大都是以棋格形状和散点形状四方相连,构成几何图案,图纹和色彩配置极为完美。其工艺独特、质地厚实、美观大方,以絢丽多姿而著称,以设色自由浪漫而见长。土家织锦在织造的过程中有极强的程序性和相当的偶然性,同一种图案,不同的织女也会织出不同的变化,不会完全相同,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期刊
艺术缘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土家织锦,是一门指尖上的艺术,是盛开在中华民族浩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随着一双双灵巧的双手在五彩斑斓的纱线上划过,一幅幅精美的土家织锦如同无声的乐章,在诉说着土家族的历史和图腾。他们没有文字,却把自己所创造的文明穿在了身上。他们书写着逝去的乡愁,也表达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梦想。  土家织锦的构图取材于土家山寨的山光水色、花卉虫鱼、飞禽走兽、民俗风情、物体形态等,既是工艺品,又是艺
期刊
探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评估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0年《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后,我国的科技评估开始进入了稳步发展期。2007年,我国的联合评估经验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会议上得到广泛好评。科技部评估中心原副主任陈兆莹女士曾说过:“‘十一五’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我国科技评估的黄金发展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会于2008年成立,
期刊
白天,他守候在电气柜旁,穿梭于满是油污与铁屑的设备之间,不断对各类设备进行维修与调试;夜晚,他又“定”在电脑前积极学习各类数控系统装调知识,汇总白天工作内容,总结维修经验。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工轧钢设备分公司维修电工王永晶凭借突出的技术水平、务实的工作作风,将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大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期刊
“外企待遇好,可如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都去当‘码农’,那我们国家通信领域的科技创新谁来做?”每当被问及职业选择,北京邮电大学(下简称“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彭木根总是这样回答。  从2000年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以来,彭木根致力于人口密集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精巧基站和智能无线组网研究,助推“3G突破、4G并跑、5G领跑”,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密集无线网络技术成为国际主流、改变世界通信格局作出
期刊
金智新,生于1959年,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以来,金智新从事煤炭开采技术研究和煤炭开发工程管理,他在老煤炭基地转型建设中,提出“时空协同优化”工程哲学思想,首创“煤矿+工业园区”一体化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新模式,主持了大同矿区双系煤田不对称开发工程,组织建成了塔山矿,建设了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产业链最完整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此外,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了坚硬顶板控制、煤炭自燃火灾防治、瓦斯预控
期刊
——“爱因斯坦”仿生机器人  这是一款利用仿真人外观工艺、机械工艺、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还原历史名人的外观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仿生机器人。“爱因斯坦”不仅可以做挑眉、噘嘴等动作,就连蓬松的头发、皮肤上的老年斑和凸起的血管都非常逼真。机器人的皮肤用仿生硅胶制成,能拉动皮肤内部的执行器和传感器,保持机器人有真人的质感。为了能和观众进行语音交流,除了提前录音输入,设计人员还为它采集了多个人的人声数据,分析音频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