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养人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位的窗台上,养了几盆花,有石菖蒲、圆叶椒草,因为离我最近,便由我照料。我总以为它们离不开我,尤其石菖蒲,喜阴凉爱潮湿,每天都得用喷壶给它喷点“甘霖”。有一天,我在给花浇水时,突然就冒出一个念头:到底是人养花,还是花养人?
  人养花是毋庸置疑的。比如窗台上的花,得隔三岔五给它们浇水、松土;有病虫害,还得打药、捉虫;还要搬来搬去,让它们通风、晒太阳。没有我这养花人的辛勤操劳,花怎么可能长得水灵灵、娇艳艳?
  若说花养人也未尝不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花养人最显而易见也最确凿的科学证据。这些常识,养花人都明了,只是他们常常会忽视花对人更多的滋养。
  花养人,在于它给人的精神滋养。当凝视一朵花开的时候,你仿佛远离了喧嚣的尘世,所有的烦恼都一扫而空,职场的各种压力也瞬间了无踪影,你的眼里只有一朵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因此对一朵花有了更新的认识,你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你的心也变得越来越柔软。一个会审美、珍惜敬畏生命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宁静的,而这宁静,竟然是一朵小小的花赐予的,多么奇妙!
  花养人,还体现在它能“救人”。像我这样的办公室一族,常常坐在桌前盯着电脑敲键盘,如果赶上急活儿大活儿,兴许要敲一整天。当你一转头,看到窗台上的石菖蒲,想到该给它浇水了,就起身去打水。站起来的一刹那,才感觉到头晕眼花,腰酸背痛,颈椎僵硬。难怪有人说久坐无异于自杀,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坐在桌前,对身体的伤害真的很大。窗台的花让人适时站起来,从而改变了人久坐的姿态,无形之中护佑了人的身体。人在工作间隙,给花浇浇水,看似在打发时间,却拯救了久坐的自己。花在救人,人却懵懂无知。
  不管是人养花,还是花养人,人和花之间不过是相伴而生罢了,这种关系,有时就像父母和子女。父母养孩子,含辛茹苦。孩子冷了、热了、哭了、闹了……每一样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无论多累多苦,凝视襁褓里粉嫩嫩胖嘟嘟的小脸儿,看那吹弹得破的皮肤上闪着金光的细绒毛,还有那睡梦中露出的微笑,父母的心里便充满了柔情蜜意。他们开始为自己做人子人女时的任性而懊恼,为年轻时的无知而悔恨。真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做了父母才真正懂了“父母”一词的含义。等躺在襁褓里的小人儿慢慢长成大姑娘、小伙子,父母们便历练得更加成熟,是儿女的成长过程让普天下的父母成为了父母,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养”?
  如此看来,“养”永远都是相互的,诸如人养花或父母养子女,其实,人世间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养与被养,只有生命个体之间的互生與互养:一个生命让另一个生命变得充盈、有活力,另一个生命必然会回报以相同的滋养。认识到这些,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花或子女的面前更谦逊一些,而不是颐指气使呢?
其他文献
虫鸣是秋天的天籁,无论是长吟还是短唱,无论是舒缓还是迅疾,无论是洪亮还是低沉。它们时而稀疏,时而密集,像夜空里的星光闪烁,像一缕缕清风漫过山野。  山野愈加苍茫。山野是秋天的高处,也是秋天的低处,更是一个盛放虫鸣的巨大容器。现在,我和好友就在半山腰静静地坐着,这里是我们假日里闲谈、喝酒的“老地方”。身旁的树木层层叠叠,树叶已经开始泛黄,而原先被小草遮掩住的石头,也快露出全部真容来。秋天正在向深处挺
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老家门口的那口老井。  井台呈四方形,圆圆的井口周围清一色的青石砌就。井水,永远那么清澈、明亮,波纹荡漾,银光闪耀。  老井总是“吱呀吱呀”唱着一首动听的歌谣,应和着乡村中的鸡鸣狗吠,构成一曲优美的乡间交响曲。乡村人家都备有水缸,往往每天早上去挑水,将水缸里的水盛得满满的,以供一天使用。每天到老井打水的人络绎不绝,有挑水的,也有抬水的。桶里的清水跳着欢快的舞蹈,荡出来洒落
在一家大学的教学植物园里,我见到了角蜂眉兰。  乍一看,我以为是几个大个的苍蝇落在了植株上,甚至想挥手赶走它们,待看清植物名牌后,才明白自己见到了拟态植物中大师级别的名角。  从角蜂眉兰栩栩如生的模仿中,很容易读出它的智慧和狡黠。我不知道它曾经经历了什么,它和角蜂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或者,仅仅只是旁观了一场雌雄角蜂的爱情。  总之,角蜂眉兰能够凭记忆、凭天分,将自己的花朵设计成一只只雌性角蜂的
瑜伽、太极、气功、美术、舞蹈等课程,最初,训练大家呼吸——先学会调节,尤其是深呼吸。  当你忧郁、失望、无奈时,呼吸是会变得浅薄的。盛怒、怀恨在心时,呼吸更加浮躁。  看骂人者,不知如何那么生气,鼻孔贲张,嘴角扭曲,面目狰狞,呼吸重而不深,像野兽。  如果先深呼吸几下才在传媒前发言,那些恶形恶状便不会万世流芳,反而含敛有力,不怒而威。可惜许多人天生就是焦急,争分夺秒,怕今天不表态,明天变了天就没机
英国人对绅士教育的重视,从小学到中学,几乎做到了极致。  在英国的一所精英学校,其最注重的教育是善良,但不是简单的助人为乐。在英国人看来,善良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就如被称为“英国绅士成长记”的电影《帕丁顿熊2》所表现的教育意义。  第一层是尊重。学校领导说:“善良意味着孩子们不允许拥有最好的朋友,而必须跟所有孩子都成为朋友。”在电影《帕丁顿熊2》中,尊重体现在露西阿姨经常强调的一句话:“一个人再怎么
德国青年卜劳恩又一次失业了。  他满大街地转了一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情绪极度低落的卜劳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将身上最后一点钱换了酒喝下肚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  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唯一希望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并没给他争气,他的成绩居然比上学期还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说话,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了起来。当卜劳恩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习惯地拿起笔写日记
我的故乡是地处鲁西南平原腹地的一个小村庄,在村庄东部的丁字街口,曾经有一处老碾坊,萦绕在我的梦中,成为我难以忘却的回忆。  老碾坊究竟始建于何年何月,村中早已无人知晓。老碾坊有四面墙,墙体的底层是高约一米的蓝砖墙基,早被岁月侵蚀得斑驳不堪,墙基以上为高3米左右、宽度约40厘米的土坯墙,建筑面积大约50平方米左右,屋顶为八字交叉木质结构,上面被陈旧的蓝瓦所覆盖,深深的瓦垄间长满了一丛丛茂密的瓦菘,碾
平生第一次调动工作,同事、同学和亲朋好友出于关心和爱护,都纷纷带着关爱的口吻问:“你所要去的新单位是什么级别啊?”我知道,面对这样的询问,我得耗费一番口舌,才能给他们解释得清楚。  俗話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按照世俗的标准,我从原单位调到新的单位,自然应该是往高处走的:要么图级别高,要么图收入高。不然,就一定是傻帽儿,就一定令人匪夷所思了。  说起来真令人惭愧,我所要去的单位,级别偏偏比
写下这个标题,似有痴人说梦之嫌。人非天马,谁的身心能遨游无极的太空呢?  说不能者,皆现实生活中之严谨君子者也。君不见那些恪守健身条例,每天闻鸡即起的晨练者,他们似早晨的公交车司机到点开车那般,准时到达晨练现场。古人说“一天之计在于晨”,又说“有钱难买五更眠”,各有各的道理。对于晨练者而言,他们失去的是黎明睡眠,获得的是满头热汗和通身舒畅。我出于好奇,曾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舍弃一回五更之眠,跟随晨练
在当下社会,学历相当重要,好像是处处都要碰到这个问题。如若招聘、求职,到人才交流中心推荐自己等,都必须提交学历;若是到了某单位、机构,或者是某学校,碰上评职称、考核业绩、评奖金、排座次等等,又少不了学历。  想起二十几年前大家补文凭的情形,它历历在目。那年代的成人教育,通俗叫法为“夜大学”,相当热门,大家白天上班,晚上读书,当然有时也借用白天,一时蔚然成风。撇开渴求知识以外,补文凭、获取学历恐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