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素质新论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u123456789zzul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从政治素养、专业水平等多方面积极努力,并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将汉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更好地向世界传播汉语知识和的文化知识,为我国文化、民族和经济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质;综合能力
  近年来,中国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实力使汉语走向了世界。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增加,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许多非专业教师也加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行列。但是人们目前对这个职业认识浅薄,认为中国人都能教汉语。殊不知,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教学,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影响直接又深刻,因此为保障对外汉语教学持续发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已刻不容缓。
  1 综合素质保教学
  1.1 语言学、文字学专业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学科是语言学、文字学,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字学功底,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系统都要有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可使其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赢得学生的好感。对外汉语教师应站在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的高度考虑对外汉语的发展,增强自己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素质。
  1.2 文化知识
  对外汉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知识,尤其是中国的民情风俗、历史发展、地理概况、各类艺术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另外,在传授文化的同时,对外汉语教师也要具备文化对比意识、求同存异意识、平等对话意识、多元共存意识等文化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和指导,提高教学水平。
  1.3 外语水平
  就目前而言,国际对外汉语教学通用的是“汉语为主,外语为辅”的基本教学语言模式。外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但切记不能本末倒置,毕竟汉语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需要说明的是,外语学习要少而精,学生应选上一门外语,学精、学深,全面提升自己的外语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籍学生,为了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外语是对外汉语教师的一种必备技能。对外汉语教师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有利于对初级班的教学。教师具备外语知识可便于师生沟通,有针对性地利用汉外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吸收课堂上的内容,减少不必要的解释过程。
  1.4 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心理学和教育学是最直接的理论基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如:第二语言学习者和第一语言学习者的心理有何不同?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应采取什么不同的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难题只有在科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指导下才能解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分析学生的心理,分析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不同过程,不同国家的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不同特点等。而课堂教学的方法、技巧和手段主要是教育学问题。系统地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了解学生的身心活动和发展规律,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
  1.5 创新素质
  教师的创新意识,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活动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教师有了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师生观和质量观。对外汉语教师应积极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易接受、更易掌握、更易记忆,这些都是在教学内容上有待创新的地方。留学生在学习思想相对自由和放松,再加上各人的学习动机和策略不同,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2 教学科研能力促教学
  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汉语本身及对外文化差异的特殊性等原因,对外汉语教师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向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谙熟第二语言教学法,在教学中善于选用层次合适的教材设计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案,运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的教学手段。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成功地运用先进的视听技术进行教学,对语言教学给予及时的辅助设计,这是基本技能。对外汉语教师应理解学生的文化差异,还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能,随时捕捉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新情况及时地调整信息,传递程序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
  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仍处在起步阶段,其方法、教材乃至师资建设都有待完善,不能停留在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层面上,而应把对外汉语教学提升到学术的高度,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积极努力地深入钻研。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现有的教学法和教材上,这样容易照本宣科,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不论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是对外汉语所在的院校,都应把独立从事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作为衡量对外汉语教师学术水平的标准。
  3 政治素质导教学
  在某种意义,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活动绝不是一己之事,授课也不仅仅是传授汉语知识,而是在宣传中国。长期以来,由于西方世界的反宣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闭关自守,导致了外籍学生对中国陌生或者有一定的偏见。最近十年来国内发生一系列引起国际关注的问题,也成为課堂教学中难以回避的议论热点,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规定性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汉语教学修养,而此类与国家政策法规有关的问题则对教师的政治学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解答学生关于中国各种社会现象问题的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传授汉语知识,而且还应更好地宣传中国,维护祖国的形象,给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4 文化交际活教学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大家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社会、文化、国度、民族的人群,这就势必会直接面临“文化冲突”的问题。要学会克服“汉民族中心主义”、“中国文化优越论”的干扰,学会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以及“地方性知识”,这些同时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效果。
  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从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入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努力将汉语推广宣传出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与交流与合作,参加培训进修,自身修养与学校措施双管齐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保证教学质量,为国际汉语的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单位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其他文献
在对影响二语习得因素的研究中,学者们既关注外部环境的普遍规律,也重视学习者个体的特点,其中对动机因素的研究占据着重要地位。学者们探讨了动机产生的原因、激发并维持动机的策略以及动机消退的原因。本文即立足于国内外的动机因素理论,结合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VR)对如何激发学习者动机提出建议。  我国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们公认把鲁健骥于1984年发表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