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挫折教学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h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人的一生难免遭遇困难与挫折,学习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遇到挫折是必然的,重要的是以怎样的心态迎接挫折,以何种方式去处理挫折。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可以增长学生智慧,增强学习经验,挫折能够抑制学生的骄傲情绪,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學习潜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挫折是一种教育资源,挫折教育让学生经历挫折的过程,挖掘他们的探究潜质,提高他们学习效果。
  一、捕捉挫折生成,激活思维,增长智慧
  有些“挫折”看似教学中的“拦路虎”,仿佛影响了学生的思路进程,如果教师细细思量、深入剖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轨迹,用好“挫折”有利于帮助受挫学生提高认识理解,增长学习智慧。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时,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组习题,在括号中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 ),6÷( )6,1÷( )1。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小叶同学全部填写了小于号,显然她都搞反了,在汇报交流时,故意让小叶回答,其他学生大声喊“全错啦!”小叶听到自己全部做错了,红着脸低下头。“不要紧的,谁没有个错误?”边安慰边让她说说想法,“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我没有计算,我想分数乘法中有一个规律:一个数乘以真分数所得的结果小于这个数,所以我认为除法也有这样的规律。”小叶懊恼地说出了自己的思考方法。“原来是这样,那请你把上面的三道除法转化成乘法来看看。”让小叶将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算式,“这样都变成了一个数乘以假分数,分数乘假分数结果应该大于这个数,看来我都弄反了。”小叶不好意思地自我解嘲道,“原来一个数除以真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这次挫折不仅使小叶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让她自主探究出分数除法中的规律。
  “挫折”是一种随机生成的现象,一不留神就会错失,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关注,敏锐捕捉课堂中稍纵即逝的挫折现象,将挫折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资源,利用挫折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建构。
  二、制造挫折事件,激扬挑战,提升境界
  钟启泉教授说过:“儿童原本是通过失败来习得种种知识的。”挫折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失败,是对学生的一种磨练,是推动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有些人经受不住挫折,因此萎靡不振,而抗挫能力强的学生则具有较强的忍耐力,面对挫折永不低头,挫折只会让他们越战越勇。
  例如,在教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时,在学生掌握了假设策略的基本思路后,笔者给学生出示了几道基础题进行巩固练习,许多学生都能正确解答,而且认为假设法太简单。笔者就对他们说:“假设法应用比较广,能够解决许多问题,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一道经典的习题,不过难度很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边说边给学生展示了一道难度较大的鸡兔同笼问题。本想杀杀学生的锐气,没想到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他们果敢地迎接挑战。故意设置的挫折并没有让学生止步,更没有难住他们,反而让他们对假设法的应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善用挫折资源,激励应变,增强创造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是不怕失败的,他们具有“胜不骄败不馁”气质。挫折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事儿,他们对挫折情有独钟,应对挫折是他们的嗜好。挫折可以激发学生找解决问题的路径,生成大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迈向成功;挫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随机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拓展应用题:“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此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部分学生在解答该题时遇到困难,不知如何下手。“老师可以帮助你们扫除障碍,不过,在帮你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你们必须自己再设计一个相关的习题。”说完后,笔者利用模型演示,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学生很快理解了题意,有效解出问题。学生做完该题后开始编创习题,其中一个学生编出这样一道题:“有一个长方体,把长减少5分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100平方分米,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其他学生也纷纷从不同角度编写出习题。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挫折是学习路上的风雨,接受挫折的洗礼是学生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正视挫折、善待挫折,让挫折成为学生飞向数学殿堂的隐形翅膀。
其他文献
本文对信息技术在现代小学数学应用中展现的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结合当前我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不足,再结合教学现状,有效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不断延伸到社会的各个不同层面,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对于现代化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小学生在刚接触到数学这门学科时,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部分学生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故事来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数字故事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故事情境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
期刊
河南提出要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要实现中原崛起,则意味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实现这一目标,毫无疑问,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未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各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
期刊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数学发展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找位置”一课,要求学生辨认方位,学习“上、下、前、后、左、右”的概
期刊
课程标准倡导交流、合作的自主学习,有效的课堂讨论是完成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所谓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启发、补充,获取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笔者从营造氛围、把握时机、精选内容三方面阐述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并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 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随着教师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教师内心,教
期刊
“数学联想”是指儿童在数学学习中,从一个“知识点”想到另一个“知识点”,进而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整合与生发。“数学联想”是数学问题的向导,是问题学转化的桥梁,是思维创造的摇篮,是能力提升的阶梯。教师可以基于“教材语境”,引导儿童联想,连接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也可以基于“生活语境”引导儿童通过联想突破思维障碍;还可以基于“数学史语境”,让儿童汲取人类实践活动的智慧。  一、在“教材语境”中联想,沟通知
期刊
新课改倡导改变以往“填鸭式”“注入式” 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是新课改倡导的方式之一。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对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这样就会形成认知矛盾和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所以,教师应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