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课堂讨论,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949423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倡导交流、合作的自主学习,有效的课堂讨论是完成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所谓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相启发、补充,获取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笔者从营造氛围、把握时机、精选内容三方面阐述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并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 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随着教师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教师内心,教师开始关注课堂学习给学生的感受,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营造宽松愉悦而又和谐的学习氛围。传统教学中的讨论,学生总是觉得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讨论策略进行详尽指导,才造成了讨论空有其表。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课中学习“测量物体的体积”时,笔者这样设计:带领学生复习对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认识,回顾正方体、长方体等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接着在学生逐步认识到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在此处设计一个“根据各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哪些可以合二为一?”的讨论题。让各小组长安排组内人员轮流发表意见,抑或是听完一个人的发言后,其他人补充或更正,总之既要“争论不休”,又要“有条不紊”,最后由小组内一个人进行总结发言。有了这样的方式,很快大家就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可以按照V=底面积×高的形式,而圆锥体的体积则是与它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通过这样的设计,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强烈的安全感,使其不会因为害怕说错而不说话,方法的熟知让课堂讨论变得有章可循,活动开展起来自然就井井有条,如此双管齐下,课堂讨论的效率自然稳步提高。
  二、 把握时机,灵活处理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选准时机是关键。学生开展交流互动,互相答疑解惑,既能为别人创造方便,又能在讨论中得到启发,所以组织讨论要选在学生存有困惑的关键时刻,同时还要灵活及时地接受学生的反馈情况。
  例如蘇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数据统计是小学生认识大量数据的初始,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统计标准和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并配以情景:“清凉一夏,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到大海里游泳去了。那现在我们每个人就充当管理员的身份,统计一下游泳的人共有多少?”话音一落学生开始挨个数了起来,整个教室里充满了“1、2、3……”的声音,最终还是结果各异。趁势笔者提议大家不妨试一下分类统计的方式,小组间可以自由讨论你们的分类标准,有的按照大人小孩分类,有的按照是否佩戴泳帽分类,还有的按照男女分类,总之很快都按照各自的标准计算好了人数。
  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困惑之时为其指一个方向,再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就完成了整个教学,同时这样还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教学灵活有效。
  三、精选内容,突出重点
  众所周知,现行的小学教材为了丰富孩子的视野选取了大量的数学知识,或简单,或困难,有重点也有非重点,课堂教学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状态,所以不可能在所有的知识点都设置讨论活动。选择“讨论点”的问题就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要选择小学生现阶段必须掌握的、有实际价值的重点内容作为突破点。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主要涉及的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都是通过平移和旋转构造长方形或正方形,再利用原有公式进行改进。经过一番推导后,好像全部学生都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公式中÷2的真正原因,所以此时的教学重点不能放在公式的“成功”推导,而是对“÷2”的内涵进行讨论。提前准备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分发给不同的小组成员,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拼接,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发现都会成为一个与该三角形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S=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公式中“÷2”的意义是任何两个同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公式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一知识及其变形,这种内在渗透的讨论才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总而言之,组织课堂讨论不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教师在其中渗透现代教学的方法,只要教师与学生各司其职,完成组织和参与工作,那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探究教法,挖掘更多样化的讨论形式,满足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理财产品的交易模式。传统金融企业因难以提供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导致其不能满足长尾曲线中后部用户对于金融服务便利性、可得性的需求,从而使其收益降低;用户与金融机构间缺乏信息互动、购买理财产品耗时耗力,导致成本增加。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如何平衡用户和金融机构间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颠覆了过去的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也使得消费者搜寻产品相关信息的方法发生改变,以网络为媒介的口碑传播打破了空间地理限制,提供给消
本文对信息技术在现代小学数学应用中展现的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结合当前我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不足,再结合教学现状,有效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不断延伸到社会的各个不同层面,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对于现代化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小学生在刚接触到数学这门学科时,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部分学生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故事来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数字故事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故事情境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
期刊
河南提出要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要实现中原崛起,则意味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实现这一目标,毫无疑问,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未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各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
期刊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数学发展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找位置”一课,要求学生辨认方位,学习“上、下、前、后、左、右”的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