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是真实的自己

来源 :少年文艺(上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之关键:我热衷在网上扮演另一个自己。
  A之关键:她也是你,但不能代你而活。
  雪漫:
  最近我发现自己喜欢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天,并且乐此不疲。
  我喜欢在网络中扮演另一个我。我更愿意向陌生人吐露心声,让他们为我答疑解惑。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表达任何感受都要顾及别人对我的看法,我一直都是同学、老师以及长辈心目中的乖乖女,我不想打破我在他们心目中的好形象。所以,我有了喜欢的人我不能过多地表达;我有了烦恼也不愿意对他们讲……我是在逃避现实吗?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你帮我分析一下,好吗?(小昭)
  小昭:
  我想你应该听过这个古老的故事,一个理发师给国王理发,发现了国王有一对驴耳朵这样一个事实,国王警告他,他如果说出了这个秘密就会被处死。于是理发师被这个无人可诉说的秘密折磨着。最后他到深山里找了个树洞,对着洞口大声说出了这个秘密后,便觉得身心得到了解脱。
  当我们内心有了许多无法跟身边的人分享的难题或者秘密时,我们就会被这些躁动的秘密与难题所折磨,想给它们找一个安全的释放出口。
  你热衷在网上扮演另一个自己。找陌生人聊天,就像那个苦闷的理发师要找一个树洞一样。这样,你就可以放心地说一些对身边人说不得的秘密,释放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或者不能释放的情绪。你在网上变成了另一个自己,那个自己可以更坦白,更勇敢,更自信,更率性而为。
  其实我们在网上都和你一样。我们都爱这样的自己。
  陌生人并不是树洞,为什么我们就不害怕他们会泄露我们的秘密呢?因为网络可以为我们隐去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你可以在网上暂时卸下你在现实中的同学、老师以及长辈心目中的乖乖女形象,做一些非“乖乖女”的事。但这样的你,其实也是真实的,她甚至是更好的你。
  我的QQ里有一个名叫璐儿的女孩,璐儿在网上非常健谈,我一直以为她是一个特别活泼开朗而且见多识广的女生。后来我因为要做一次活动去她的那个城市,就想约她出来喝杯咖啡聊聊天,一般情况下,喜欢我的女孩若被我约出来喝咖啡,不说欢呼雀跃至少也会马上答应吧,但璐儿却立刻拒绝了我,然后便匆匆下线了。
  我以为她因为有急事不能出来,所以也就没有多在意。但是过了一个月,我的QQ上出现了一大段她给我的留言,她说她在现实里是一个特别乏味特别内向特别不起眼的女孩,我要是见了她一定会非常失望。她说她没有那个自信出来见我:她只有隔着一个电脑屏幕,才有勇气跟我说话,跟我谈天说地。我说,璐儿,没关系,我们见了面也可以不用说话,坐在那里翻翻报纸杂志就行。如果我下次还来你的城市,我会再约你。
  过了两个月,她在我的博客上看见了我的活动预告。我会再去她的城市,这次她主动约我喝咖啡。璐儿说她很讨厌做现实中的那个自己,她现在好想和我谈谈。
  我和璐儿见面后,发现她是个极为腼腆的女孩儿,确实和网上那个活泼开朗的她相差太多。璐儿告诉我,她曾经对一个心仪的男孩表白,结果被那个男孩狠狠地嘲讽了一番,说:从你的头发,到你的长相,到你的声音,再到你的动作,都让我感到厌恶。
  被那个男生狠狠践踏过自尊心后,璐儿便变得非常不自信非常地自我怀疑,当别人多看她了一眼时,她的第一反应便是今天自己的衣服是不是穿错了,是不是自己越来越丑了。慢慢地她开始害怕跟身边的人尤其是男生接触,走路都是低下头一个人小跑步,她只有在网上才能仰起头做那个别人看不到的自信一点的自己。
  但是她现在的问题是,似乎网络让她慢慢失去了在现实中和人正常交往的能力。
  高中毕业后她就一直呆在家里,几乎不和外界的人接触,买东西就在网上购买。当快递送上门时,她说她连和快递人员目光对视的勇气都没有。
  小昭,我给你举璐儿的例子是想说,虚拟的网络可以让我们去做在现实中不敢去做的那个自己,但是它却不能代我们而活。
  你有喜欢的人不向喜欢的那个人表白,你有了烦恼却不说给制造烦恼的那个人听,你把它们全说给了陌生人听。如果你需要的只是情绪的释放,那么网络便可以就此满足你。但是如果你想要的是现实生活里的问题的解决,是真正的自我完善,你只能回到现实去勇敢地面对。
  不知道你是否看到过理发师对树洞说完秘密后的故事。那棵有树洞的树的一根树枝被制作成了一支笛子,结果这支笛子吹出了“国王有一对驴耳朵”的这个秘密。国王以为是理发师泄露了这个秘密,便要杀掉他。此时理发师灵机一动说:“国王陛下,您可以告诉大家,您的长耳朵是用来倾听百姓的心声,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这样大家不但不会嘲笑您,反而会更加尊敬您的。”国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他召集百姓,给大家看了他的驴耳朵。大家看到国王的长耳朵,都吓了一大跳。但国王笑着对大家说:“这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让我用这对长耳朵聆听你们的心声,好好治理国家!”大家听了,全都感动地鼓起掌。为了感谢理发师,国王封他为大臣,让他帮忙治理国家。
  你看,当现实让我们无法逃避时,我们却又发现那些不能说的烦恼和秘密,其实也不会要我们的命的呀。相反,也许它会让我们更快地成为那个现实里更好的自己,但它需要你的智慧和勇气。
其他文献
上课预备铃响了,同学们从操场、走廊拥进教室,坐到自己座位上,等待老师到来。就在这时,金仁和冲到教室门口,把门虚掩,然后拖了把椅子垫脚,将一把破扫帚搁置在门框上。这是所谓的“埋地雷”,这时若老师推门进教室,破扫帚就会从门框上落下来,砸在老师头上。  金仁和是我们班最捣蛋的男生,这一节课是语文课,毫无疑问,金仁和想暗害的对象就是班主任韩老师。  在我读小学四年级时,原来的班主任林老师退休了,学校给我们
期刊
野葱    这个早晨在摇曳,在吐香  这条街道纤细而悠长  两边的高楼恍惚围满了篱笆  隐隐的鸡鸣犬吠无迹,却入心  我与野葱在城市深处相遇  心思有了良好的墒(shāng)情    镰刀又亮了,小小锄头  适合稚嫩的手心  我看见自己走出炊烟  在山坡,在田边,在麦地  寻找最大最绿的野葱子  一颗是欣喜,又一颗还是欣喜  它们一小捆一小捆躺满竹篮  似乎全世界的香气和根系  都是可以打理的  
期刊
天蒙蒙亮,闹钟还没响。天气热,小鱼睡出了一身汗,小背心都湿了。昨天做作业做到很晚,小鱼醒来时还有些睁不开眼,但用力挣扎了一下,小鱼便有些清醒了。  小鱼发现妹妹又把脚压到她身上来了。头天晚上明明两个人是睡一头的,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妹妹常常会睡到另一头去了。有几次还把脚伸到小鱼嘴唇边了。想到闻着妹妹的脚丫子睡了一晚上,小鱼就恶心死了。小鱼有些生气,就用力把妹妹的脚推开,翻身起来了。  小鱼来到厨房
期刊
溪水远去 一座桥  还在自己的天空飞翔    云为裳 柳枝揽腰  撑一串清脆的鸟鸣  梦回故乡    故乡!一抹炊烟缭绕着  童年的月光 水如桨  划皱了山影,将一桥弯弯的心事  摇入粼粼波光    那牧童笛声里荡漾了千年的  清明 细雨之中  酣睡成牛背上的  磐石    童年的马灯    快擦亮灯罩  让灯影里的事物停止晃动  开会的母亲,她的脚步和唤  声就会穿过风和风中的黑  微笑着跑来 
期刊
在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俄语奥林匹克队在接受集训。七个中学生却有十多个任课老师在带教,老师都是外语学院赫赫有名的教授。这个教授教完,那个挟着课本走上讲台,可谓轮番轰炸,不让孩子们有喘息之机,像运动员的强化训练。写字用俄文,说话用俄语,一天到晚十六个小时,似乎生活在俄罗斯。北京八十坤高一学生戎剑的小脸累瘦了,眼窝深陷。假日回家,躺在床上全身像散了架。“我好像成了个俄国人,都不会写中国字了。”戎剑冲爸爸
期刊
初夏时节,一个陌生的钓鱼人出现在双江河边。天地间似乎多了些神秘色彩,因为,整个沙田村的人谁也不认识他。  他的装扮很朴素:天晴戴一顶旧斗笠,下雨披一件塑料衣,身上斜挎着鱼篓,哦,胸前还悬挂着一只装鱼饵的小盒子,随着身体的动作轻轻地晃。  他钓鱼的方法也很特别:别人都选宁静的水潭垂钓,钓线上设有浮标作信号,人闲坐旁边注视动静,鱼儿咬钩了,浮标自会抖动并没入水中,然后提竿;他却在湍急的浪滩上划钓,这又
期刊
彬子望着黯淡而模糊的天花板,没有一丝睡意。  响亮的鼾声有节奏地一阵阵传来。舍友们都睡得很香,他想。  彬子下了床,径直来到阳台上。透过安全网可以看到被霓虹灯点缀的城市夜景。大桥横跨于河的两岸。桥上的车辆川流不息,一辆接一辆如倾倒前的多米诺骨牌般绵延不断,像一个个光亮的可以移动的影子,由近而远,星星点点的光芒像在墨蓝底色的宣纸上的留白,很漂亮。  “怪不得大家都说霓虹灯下的大桥像条流光溢彩的长龙。
期刊
一    远方的小镇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风扬小镇。  小镇如其名,满地开出清雅的风扬花,如百灵鸟的羽毛,一片片闪烁在风中,送给观者一种漫山遍野的感动。风扬花十年一枯荣,到了时间,所有开得正好的花就义无反顾地开始凋谢了。当它们凋谢时,花籽已经成熟,一个个花菜如烟花般绽裂,将一团团细小的种子托付给风。而同时,风扬花的母株便立即如同着火般蜷曲,枯萎了,渐渐化为灰烬,融入泥土之中……两年后才会有新的风扬花
期刊
周末的晚上,窗外细雨濛濛,让空气湿润且清爽。这样难得清闲的时候,本来是想写点东西的,或是很奢侈地读完一本喜爱的书。只是,电话不断,短信不断,心便跟着难以平静,不平静就不能下笔,不平静就不能好好地读书。我犹豫着,不知道到底做什么好。  后来收到的一条短信,是位孩子的母亲发来的:“龚老师,我的孩子是一个精神障碍及智力障碍者,我知道他的同学爱戏弄他,没有人和他交朋友,他好孤独,我很伤心,怎么帮他?”  
期刊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冰心奶奶。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全文写作者在颐和园游春时与一群又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相遇,亲身感受到孩子身上焕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和活力,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让人由衷地觉得一个“美”字。读着这篇文章,我的眼前仿佛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耀大地,红艳一片的海棠花下,一群孩子正凝神欣赏。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