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渐成类型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2007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失恋33天》的热映与其票房的骄人成绩,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再一次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失恋33天》作为此类型电影的成功典型,既有都市浪漫爱情类型电影的共性之处,又有其作为一部较好电影作品的个性之处。在如今,当人们已经更多谈论到电影市场、受众主体、商业电影、类型电影等概念的时候,较之好莱坞等较成熟的电影市场而言,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应该是留待创作者继续深耕与完善的一种电影类型。
  
  [关键词] 《失恋33天》 浪漫爱情电影 电影类型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2.004
  虽然“大片”不属于一种“电影类型”,但国产电影自从有“大片”这一概念以来,在热钱的吸引下,电影市场就在不自觉地向探究“商业电影”的方向靠拢,“类型电影”自然是在“商业电影”的范畴下讨论的,票房成为衡量一部商业电影成败的惟一标准。
  从目前的国内电影市场来看(除港澳台地区),能称之为电影类型的主要有功夫动作片、惊悚片和主旋律影片这几种。而近年来,由于对电影票房成绩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受众主体的研究分析,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渐成气候,并已显现类型化的特点,它们悄然走进影院的各个商业档期,成为中小成本电影中一种高产且回报稳定的类型电影产品。
  于11月8日上映的电影《失恋33天》,主攻2011年11月11日的“超级光棍节”档期,首周票房1.6亿元,完胜好莱坞《猩球崛起》、《铁甲钢拳》和《惊天战神》三部电影(1. 凤凰网娱乐新闻)。
  在近两年间,纯粹由内地制作班底出品的中小成本电影成功案例有《武林外传》、《将爱情进行到底》、《孤岛惊魂》、《观音山》,以及《失恋33天》,这其中有两部是都市浪漫爱情电影。不难看出,这一类电影已初步形成类型化特点,并拥有稳定的受众,下面以《失恋33天》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初步类型化特征,以及《失恋33天》的可复制模式及不可复制之处。
  一、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类型元素
  类型电影的内涵是指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类型、影片场景和电影技巧等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的一组影片(2. 《美国电影研究》3页)。近年来,以《失恋33天》、《单身男女》、《将爱情进行到底》、《非常完美》、《杜拉拉升职记》等一批影片为代表,可以看出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已逐渐成为国内电影市场中小成本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显现初步类型化特征。下面将逐一分析这些特征的构成元素。
  一男一女的主要人物关系自然是使所有爱情电影发生化学反应的必备元素。几乎在所有的爱情电影中,“终成眷属”的男女主角一早就被观众看破,但这不仅无伤大雅,反倒成为类型电影叙事系统中的一个必备条件。这种公式化的模式使观众的参与感变强,使类型电影的集体叙事特征变得更为明显。
  在《失恋33天》中女主角可符号化为“毒舌女”、男主角可符号化为“贱男”,这样的人物类型选取也是具有都市流行文化的时尚特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来都市爱情电影的人物设定愈发趋向于都市中的普通人,
  另外,围绕第一主角一般设置两个异性,或者设置一个异性、一个主角的情敌。其中一人是第二主角,另一个则是配角,就如《失恋33天》中的王小贱与陆然,《单身男女》中的张申然和方启宏也是如此。
  在场景方面,现有的都市浪漫爱情电影还处于“刚刚进入都市”的状态,即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起步阶段,因此,创作者大多还是会选择一些具有都市标志性或符号化的场景。比如《失恋33天》中多次出现的“三里屯village”,再比如《全城热恋》中热得快要融化掉的摩天大楼等等。此外,咖啡店、霓虹灯、酒吧、写字楼也频繁地出现在都市浪漫爱情电影中。
  从情节发展,即人物关系走向上来看,现有的都市浪漫爱情电影与美国浪漫爱情喜剧电影类似,倾向于讲述一对不可能的男女变成可能的故事。在电影开端部分,往往以两性冲突设置人物关系发展障碍,之后经由激励事件使人物关系发展得以突破,最终双方化解矛盾,有情人终成眷属。
  《失恋33天》中,用黄小仙的旁白加上举例的方式带出她与办公室各怪异同事间的格格不入;之后,由于黄小仙失恋,情绪低落并晕倒,王小贱送其回家,并对其悉心照料,由此打开了二人关系发展的突破口;最终,在一系列王小贱帮助黄小仙疗伤的举动中,二人皆扭转了彼此先前在各自心中的形象,相恋在一起。
  这样的套路虽是共性,但其中的话题性题材和人物设定等因素又彰显了创作者的个性,从而让观众在一次次的可预知结局的观影体验中得到新的、细分的共鸣与慰藉。
  要特别提出的是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视听风格。之所以提出“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渐成类型”的观点,与其视听风格的日渐成熟有重要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我国也拍摄过一些“发生在城市的爱情故事”,但这些电影与“都市浪漫爱情电影”这个类型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其差别主要是在都市的“现代性”上。通俗地讲,早期拍摄的爱情电影的视听风格是比较“山寨”的,从观感上并没有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都市的现代性,或者让人觉得这层现代性很“假”;而近年来,随着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日渐形成规模化,以及城市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其视听层次也有了大幅提升,我们本土的电影人拍我们的都市终于让人感觉不再“拧巴”,而是具有了既符合实际又有现代感的电影视听。笔者认为,视听风格的成熟是都市浪漫爱情电影形成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外,有稳定的消费人群也是形成电影类型必不可少的条件;或者说,是因为先有一类观众消费此类型电影的需求后,制片公司和创作者们发现了这类制片需求,因此才诞生了这类型的电影。对于这一点,都市浪漫爱情电影表现得很明显。《失恋33天》独辟蹊径,开创了“光棍节”档期,人气瞬间爆棚,正是因为创作者们看到了观众对于消费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需求。目前,国内大中型城市电影消费的主体人群以中青年人居多,这类人群成长于改革开放前后,从小便观看了许多欧美、尤其是港台地区的都市浪漫爱情电影和电视剧,他们对于消费此类型的电影早有需求,如若不然,以都市浪漫爱情为主要题材的韩国电影、电视剧也不会在中国有如此之大的市场。
  二、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话题性题材”的选择
  类型电影概念外延中,类型电影是其历史、社会、文化、美学、哲学等的综合因素的产物。(3. 《美国电影研究》14页)由此,我们也可观察到,目前的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还有另外一个较明显的类型特征,即都或多或少地借助了 “话题性题材”。
  伴随着都市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都市人的孤独、冷漠、渴望、无助等,这些关键词被应用于各个文学及艺术作品中,屡试不爽。这种对于寻求负面情绪与美好期望共鸣的渴望也构成了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稳定消费层。
  在介入都市生活现实的层面,国产电视剧比电影要走得早、走得好,电影近年来看到这个大有可为的空间,正在迎头追赶。因此,近年来的都市浪漫爱情电影也处于高产状态。
  《失恋33天》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失恋后疗伤的故事,实则瞄准的是“都市人找对象难”及“集体寂寞”的共同心理,直入11月11日档期,攻占了主体票房。观众在这时进电影院,只希望在这样一个“超级光棍节”里,看一出与爱情有关的电影;只希望在这样一个剩男剩女、痴男怨女如此之多的时代,找寻一丝情感的安慰。除此之外,影片还涉及了“毒舌女”与“贱男”等流行的都市人物类型。
  在近年中的都市浪漫爱情电影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题材多是围绕一些流行性话题展开的,例如《恋爱通告》、《非常完美》中的明星情感话题,《隐婚男女》中的隐婚话题,《杜拉拉升职记》的办公室恋情话题,以及《桃花运》、《我愿意》中的剩女话题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所有都市浪漫爱情电影还有一个共通的话题,即女性话题。无论是《失恋33天》或是其它一些都市爱情电影,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的,这与现代都市文明不无关系。
  现代都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即是女性地位的极大提升,短短几百年间,女性地位从受压迫到平等、甚至主导,地位的急速提升也使她们有比男性更多的情感诉求需要;况且,目前都市受众人群中,女性更多地掌握着选择观看影片的权利,因此,从女性视角出发,无疑是在向其受众主体靠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发展空间
  以上两点简述的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类型特征,自然是以《失恋33天》为代表的这类电影可复制的地方,但随着这类型电影的产量增多以及日趋成熟,当然不会每部电影都像《失恋33天》一样取得如此之好的票房成绩;或者说,《失恋33天》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有待后来者超越。下面,针对这两个方面做一简要分析。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电影商品,其与观众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失恋33天》票房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选择对了上映时间,开创了11月11日的“光棍节”档期,观众此时的需求就是看一部这样的影片,正如《将爱情进行到底》选择情人节档期一样。但这样是否就可以说明都市浪漫爱情电影选择这两个档期就一定会成功,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一些档期以外的因素也是这些成功案例不可复制、或者说较难复制的地方,比如演员、剧本、导演因素,还有诸如今年的11月11日是星期五等。
  今年3月31日上映的《单身男女》最终以近亿元票房收官,去年4月15日上映的《杜拉拉升职记》更取得了1.2亿元票房的好成绩。这两部电影也为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上映档期打开了新的思路。
  在《失恋33天》首周上映过后,这部电影被很多网友评为“最接地气”的都市爱情电影。诚然,《失恋33天》是一部以市场为基点、创作认真、技术扎实的影片,但笔者认为,若以较高标准来衡量,它还不是“最接地气”的。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间短,在中国城市中能称之为“都市”的更是寥寥无几。在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渐成类型的今天,我们仍然处于对都市电影的“兴奋期”,而在“兴奋期”期诞生的电影作品注定是要稍浮于实际之上的。但随着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日臻成熟,相信这个电影类型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会更加平实而深刻,这也是观众的期望与要求。
  结语
  本文虽着重以《失恋33天》为研究对象,但得出“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渐成类型”的观点绝不仅限于这一部影片。从近几年上映的片目来看,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的确在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并拥有了稳定的观影人群,或者说,它们已经显现了诸多类型电影应具备的元素。
  这类电影在人物设定、故事结构、场景选择和主题表达上都有着成为类型电影的相似性,并有着明确的档期和稳定的受众群体,它们的视听风格也趋于着力表现城市的现代性。目前,这类电影正以稳定的态势在继续发展。
  《失恋33天》作为此类型电影的成功典型,既有都市浪漫爱情类型电影的共性之处,又有其作为一部较好电影作品的个性之处。在如今,当人们已经更多谈论到电影市场、受众主体、商业电影、类型电影等概念的时候,较之好莱坞等较成熟的电影市场而言,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应该是留待创作者继续深耕与完善的一种电影类型。
  
  作者简介
  唐鸿,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 话语幽默作为人类一种既普遍而又特殊的交际形式,与语境密不可分。话语幽默通过语域偏离在不协调的语境中产生,通过交际者共知的语用前提在共知的语境中实现。基于Halliday关于情景语境的思想,分析语境对话语幽默产生和实现的作用,旨在对语境中的话语幽默进行探索。多元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不同语言变体的偏离与融合,为语言使用提供了共知的语境,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话语幽默值得关注。  [关键词] 话语幽默语
[摘要]中国大片屡创奇迹,一片片欣欣向荣。然而,在票房增长的背后却是恶评如潮,这也就为中国大片伏下了一个隐患。为什么中国大片始终不能留下一部经典?中国大片到底是太平盛世,还是五彩泡沫?  [关键词]中国大片 泡沫 真实感    1997年,《铁达尼号》登陆中国。席卷神洲票房。当时,既有中国影人高呼美国大片“狼来了”,也有大腕导演慷慨激陈词:“给我一个亿,我也能拍出《铁达尼号》来。”在一片纷争与希冀
【摘要】胡玫导演本来想在《孔子》中把孔子塑造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忠厚仁慈、有教无类、言行一致者的形象,不想却塑造了一个别有用心、攀附权贵、教而有类、言行不一者的孔子形象。  【关键词】 孔子 胡玫 丑化 形象    由胡玫导演周润发、周迅主演的《孔子》自2009年年底上映以来,吸引了国内外不少人士的关注。我想在胡玫导演拍摄《孔子》的时候,初衷一定是好的,通过宣传孔子,来更好推动国学传播,为中国政府在
[摘要] 齐泽克运用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重要概念“实在界”、“大对体”“小对形”对希区柯克的电影以及《黑客帝国》等电影进行评介。在齐泽克看来,一些电影揭示了实在界以及其与想象域、象征域之间的屏障。作为满足欲望的电影事实上提供了一种通往实在界的方法——斜目而视。电影对于齐泽克而言,不仅仅是论证拉康哲学的案例,同时也是一种需要,这从客观上有益于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的发展。  [关键词] 精神分析 齐泽克
[摘要] 从16世纪即明朝中叶开始,中国的印刷技术就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印刷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艺术交流。  [关键词] 印刷技术 中外文化 艺术交流    一、苏州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17-18世纪  从16世纪即明朝中叶开始,中国的印刷技术就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印刷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在那时,中国绘画艺术得益于
[摘要]塞纳特的喜剧精神似一块瑰宝,将喜剧片这种新颖的形式坠入世界电影的长廊中。在中国,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丰富了影片的类型,更同卓别林的传承一道。首先启迪了中国电影打开喜剧片这道门。这种影响是极其深刻和久远的,它不仅体现在中国电影的发轫阶段,更影响着百年之后的今天的中国电影。因为在今天的香港影片中,塞纳特的“打闹剧”还在上演着。  [关键词]塞纳特 卓别林 《劳工之爱情》 中国早期喜剧电影  上世纪
[摘要] 张一白是中国城市电影创作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用一种感性而浪漫的方式展现城市的隐秘情感和社会现状。他提出“新城市电影”的说法,为中国当代城市电影注入了的新的内容。“新城市电影”对中国电影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模糊了现实与理想、商业与艺术、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使创作者不必为自己限定风格,从容选择多种表达方式、技术手段以及表现题材,它可以满足观众视听需求的同时启发他们对社会现实的
[摘要]文学畅销书改编电影是一个思想内涵提升的过程,往往能出现经典电影。其原因是畅销书不是经典,改编的空间大,畅销书一般都有一个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畅销书 改编 电影    前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认为电影必须和经典文学一刀两断,然而他同时还认为有“一种文学作品系由理念、清楚而扎实的结构,以及原创的主题所构成,此类作品似乎与其所蕴涵的美学思考无关……改编成电影可以赋予它
[摘要] 《黎明之前》之所以能从众多的谍战剧中脱颖而出,引发收视热潮,源自于它对观众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它改变了我们过去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形象刻画,从反面人物脸谱化的旧模式中跳脱出来,颠覆非黑即白的人物塑造方式。《黎明之前》里面的人物真实丰满,不仅使我们看到人物的表象,更抽离了表面展现人物深层的特质,甚至把人物深层之下的东西也挖掘出来。卧底刘新杰与中央情报第八局局长谭忠恕,无疑将成为新世纪谍战剧中
[摘要] 斯皮尔伯格作为新好莱坞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以他新颖旺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的制造电影界的“神话”,为世人所瞩目,是当今好莱坞最成功的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也已经成为整整一代人流行文化的导向标。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电影的创作对于观众的期待视野,是导演对不同观众的理解而形成的不同期待,希望电影与观众发生联系的愿望,也表现着他对于电影观众的了解。正是这种电影创作和电影观众双方的预期,推动着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