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题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但是在目前教学活动开展中,对主题阅读开展的目的和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不仅使得阅读活动开展实效难以体现,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在对相关理论简要概述基础上,分析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对应的改善策略,以此为相关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主题阅读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具有丰富性、发展性和主动性特征,通过主题教学模式的深度开展,能够扩大学生阅读量,改变高中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带来的课外阅读量不足,阅读较为浅显等方面问题,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判断,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理论解析
  (一)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系统性,综合性的能力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活动开展中,基于立德树人任务,在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基础上,所提出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等六方面能力的教学举措。近些年来,在相关人员不断深入研究支撑下,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不断成熟,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更高水平指引,有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主题阅读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活动开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主题阅读是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重新构建、对教学课程结构进行整合,以生活性和实践性为指导,合理选择阅读内容,并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和可持续评价,最终达到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根本目的。在核心素养指引下,高中语文主题教学活动开展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基本能力,还要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核心素养基础上,基于语文学科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概念体系。在最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学科素养界定为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逐渐积累和建构,在真实情景中能够表面出来的语言能力和品质;是学生基于学习支撑而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并以此逐渐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能够使学生能够深度认识语文学科学习的独特含义,全面提升自身语言、思维和审美能力,并实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的问题
  (一)预习活动开展目的不明确
  高中学生主题阅读活动开展所占用的课节时间极为有限,要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好前期预习。通过高效的预习,能够使学生强化对主题阅读的主观认知,提升主题阅读开展的实效。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对主题阅读目的认识并不清晰,多数情形下,仅是以教师所设定的目标为基本指导。在预习过程中,并不能将目标指引应用于预习方向指引。从教师层面出发,多数教师在目标设定上,多是以教材或教辅资料所设定的目标为主,与学生学习现状之间存在偏差,无法对学生主题阅读进行正确指导。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对主题阅读产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不愿意积极主动的进行预习活动。
  (二)阅读材料范围狭窄
  现代社会语言文字发展变革更加明显,外来语言和科技语言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高中学生主题阅读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中,多是以课堂和教材为基础实施主题阅读活动,但是在目前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体系中,教学内容质量基本能够满足主题阅读的要求,但是在数量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与时代发展相关联、相适应的阅读内容更是明显欠缺。阅读素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没有明显关联,在生活中的应用频率较低,而有些文章则是片面追求思想品位和思想道德教育,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失去主题阅读教学实施的意义。
  (三)程式化阅读现象明显
  受到语文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时,还是以指导-阅读-讲解-练习-评价的基本模式为主,学生学习活动开展存在明显程式化特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较快的理解阅读材料蕴含的基本含义,但是其弊端更加明显。一是由教师取代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压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使得主题阅读的长期成效丧失,无法对语文课程教学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三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不愿意对阅读素材的思想引领内化,更无法实现主题阅读应有的核心素养培养作用。
  (四)主题界定过于细化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可以被认为是“大语文”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形式,其培养目标是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内容也应当是多元化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师层面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思想,也就是主题选择和内容组织还是以高考考点为基本方向。所选择的阅读材料不是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而是以追求学生更高的考试分数为基本指引。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阅读活动开展主题界定过于细化,学生对主题阅读更多是持消极态度,影响到阅读活动开展的实效。
  (五)主题阅读成效显现不足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主题写作水平,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是持续性、系统性的过程,在学生个体学习活动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教学模式应用不当,实际问题解决不够深入情形下,主题阅读的成效难以呈现出来,无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主题阅读学习活动中来,影响到其他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
  三、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一)明确预习活动原则
  预习活动是学生接触主题阅读的第一环节,也是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首要环节。要确保主题阅读预习活动成效能够真正体现出来,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起到应有支撑作用,就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明确预习活动原则。在教师对预习活动进行指导时,一是应当坚持主体性原则,这也是现代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方向。主体性原则的实现,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应当从学生个体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成长。二是应当坚持互动性原则,主题阅读的组织,要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有机互动,要能够引导学生以阅读内容为基本素材,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学生整体核心素养水平。
  (二)创设多元化阅读情境
  主题阅读活动与通常阅读教学相比,其具有两个方面明显特征:一是素材来源主要集中在社会实践层面,能够实现学生社会性素质的积累与提升;二是主体阅读模式是以集体形式开展,需要在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支撑下才能够实现,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群体性审美特征。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应当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是要能够为学生创设表演式阅读情境,将人物形象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更加精准的把握人物特点。其次是要创设课堂辩论阅读情境,在教师引导下,给学生以更为充分的思考和辩论空间,并进行合理的评价,以此逐渐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思考能力。再次是要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阅读情境,通过合理的导入与过渡,引导学生将主题阅读活动内化,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三)提升学生阅读体验
  选取更加丰富、更具有针对性的主题阅读材料,提升学生阅读体验,是通过主题阅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通过组织更为合适的阅读教材,能够适应语言学习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征,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通过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生活实践能力,并指引学生正确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学习中,能够真正树立自身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层面提升对教学活动开展的认识,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水平。
  (四)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
  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成效的主要途径,就是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通过对应用评价体系的重新建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作为学生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创新路径的指引,必须要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将固定式、静止式的评价模式,转变为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模式。通过更加客观和精准的评价,能够让学生逐步改进不良阅读习惯,培养自身多元化思维,提升主题阅读和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率。
  (五)引导学生行为外化
  主题阅读教学改革深化的目的,不仅要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学习能力,还应当从思想层面着手,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不断外化。最基本的外化形式,是学生能够将主题阅读逐步积累的知识内容,外化至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和主题写作方面,不断提升自身语音应用能力,提升自身写作能力。深层面的外化,则是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中培养的爱国主义情感、思想感情和核心素养能力等,践行于自身生活实践中。通过行为方面的外化,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层次培养,达到更加优化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改革,是长期性、持续性的过程,在模式改革的初期阶段,常会出现学生主体性不足,学习成效下降的阶段性问题,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活动开展产生质疑。因此在教学模式重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信息化渠道查找资料,丰富阅读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福樓.聚焦于“情境”与“活动”--谈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9,(4).31-34.
  [2]许春卉.高中现代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反思与出路审视[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9).101-102.
  [3]张阳.开启主题模式,打造有生命力的阅读[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1~22.
  [4]凌志.深度阅读:提升语感与思维的必由之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2).25-27.
其他文献
新课改强调了发展学生素养的重要性,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缺陷,难以落实新课改要求,需教师有意识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文章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入手,从导入、提问、讲解、指导与反馈五方面总结缺陷,结合部编人教版教材案例,提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改善现状。
现代素质教育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情感认知和语文素养,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本文就主要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建立在数学问题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和谐的自由的学习环境。基于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更加快速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个人的多向思维、创造思维、空间思维等思维品质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思维品质是学生运用数学符号、理论解决问题的关键素质,所以解决问题教学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实现一个良好的循环,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而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是“问题”,则需要教师投注更多的精力研究,结合数学教材、数学课程教学目
The Weyl’s Theorem and Its Perturbations in Semisimple Banach Algebra Ying Ying KONG Li Ning JIANG Yan Xun REN Abstract Denote a semisimple Banach algebra with an identity e by 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redholm, Weyl and Browder spectral theories in a se
西西,问你个问题,1、1、2、3、5、8、()、()……后面填什么呢?“”这个好像叫什么数列……“西西呆萌地看着这些数字。”你居然还知道数列,不简单呀!那你说说什么是数列。“疾风继续提问。”数列,是以一定规律排列的正整数,比如杨辉三角,哦,我想起来了,这个数列叫作斐波那契数列!“”孺子可教也。
随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慢慢的应用在外贸交易当中,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必须要重视对英语的教育,据相关人员调查显示得知,处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词汇量大约是600、初中阶段的英语词汇量大约是1400、而高中阶段的英语词汇量大约是3700,从这三个阶段上来看,词汇量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我们也清楚,初中英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们把小学英语复习一次,所以要是掌握初中英语词汇的话,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掀起了信息化的热潮,“互联网+职业教育”已成为中职教育的最新发展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方便广大教师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编者以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为例,分析了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现状,并通过大量教学实例,通过归纳举例,将现代信息技术在机电专业课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应用进行了全面阐释,为今后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集中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与思想境界。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仔细阅读感受杨荫浏的《语言音乐学初探》,值得深入思考。在教学中要把握好音韵与字调的关系,通过音韵、声韵和情韵步步深入加强古诗词歌曲演唱教学。以新艺术作曲家老锣创作的《春夜喜雨》为例,古诗词歌曲演唱的“韵味”教学可从“字韵”“声韵”“情韵”三个方面阐述。
1921~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极不寻常的百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完整的兵学理论体系,全面奠定了中国古典兵学理论基础。深入探讨和汲取《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慎战思想、庙算思想、诡道思想、全胜思想、知胜思想、重“利”思想、战道思想、主动权思想、将帅思想、用间思想十个方面进行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