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伦理到公共伦理:云南野象北迁在新媒体中呈现的公共伦理问题思考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15头野生亚洲象组成的“断鼻家族”无疑是2021年初夏全中国最知名的动物明星,甚至出圈到国外媒体.在象群的迁徙过程中,新媒体可谓充分发挥了其短平快的优势,出产了大量的内容,包括消息、文章、图片、视频等.公民新闻下放了传播权利,这也意味着过去只属于新闻记者的伦理规范,如今要上升为普遍的公共伦理.在新闻伦理向公共伦理转化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困难,因此更需要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新媒体中的“野象北迁”内容中,除了要看到新媒体的动态更新帮助人们了解象群迁徙情况,也应当对其内容进行伦理问题的分析.
其他文献
数字通信技术的普及引发了新的工作劳动形式——数字劳动,既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对数字劳动意识形态的探讨,而少有研究聚焦于旨在管理或赋能于生产的非生产性劳动.以微商为样本,基于参与式观察和与18名微商从业者或消费者的深度访谈,探究非生产性劳动的具体开展方式及形塑其形态的政治经济因素.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对非生产性劳动这一未被广泛讨论的劳动形式进行了祛蔽,并在探究非生产性劳动背后政治经济因素的同时,与数字劳动者的主体性进行了结合.
在充分掌握潮汐规律之后,南宋以后的浙江、福建沿海方志中出现了以“潮次”与“潮数”记载港湾及岛屿间距的现象.通过梳理和解读有关方志及海防图,笔者发现在福建首先出现以“潮次”划分潮区的现象,在浙江则用“潮数”来估算岛屿间的距离.本文将这种用潮汐时刻结合航海以估算海道距离的方式称作“潮程”.潮数可分解作半潮、一潮、二潮等,且潮数有潮数值,各潮数的数值差异较大.再将潮数与更数比较,发现两者之间虽计时方式不同,但都被用作海道的计程单位.不同的是,潮数用来注记近岸岛屿间距,更数则用来表述长距离的海道.
集体记忆由历史、文化、政治、当前社会环境以及个体经历等多因素共同“塑造”,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群体意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研究舆情共振现象,可以为研究网络舆情共振现象的产生与防范提供新视角.结合集体记忆理论,分析舆情共振事件间的内在关联及舆情参与者的特征.通过集体记忆符号的塑造与唤醒来解释独立事件产生舆情共振的原因,将原生舆情事件所塑造的集体记忆解构为参与者符号与行为符号,通过高校留学生事件分析这两种记忆符号在后发舆情事件所发挥的作用.基于集体记忆功能主义观点,分析信息茧房与回音壁催生共享集体记
近年来,影视解说类短视频在短视频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但在现行的著作权法下,影视解说类短视频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版权保护问题.著作权随着媒介发展不断扩张,而二次创作者权利保护法规却仍处于传统版权时代,制度发展失衡导致版权规制失灵;同时合理使用条款存在多方面缺失加大了司法部门判案难度,使二次创作与著作权之间矛盾愈发激烈.对此,应推广“线上宣传+线下观影”的新型合作模式,引导二次创作者从自身出发寻找版权新出路;兼顾二次创作者、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调整合理使用原则,可借鉴“四要素检验法”建立完善的综合评判制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用户体验的蜂窝模型作为基础,构建“京喜”App用户体验的影响维度.依据“京喜”App用户体验的理论模型制作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在体验“京喜”App过程中的个人特征以及使用情况等内容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利用SPSS软件对用户体验与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进行定量研究,针对提高“京喜”App用户体验需求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纸质阅读发生转移,同时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有声阅读App、有声读物与相关网站,有声阅读走进大众视野.有声阅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满足了新媒体时代人们碎片化获取信息的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有声阅读受到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为了全面了解有声阅读的现状,对国内有关有声阅读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希望为今后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随着并联技术的发展,并联机器人因其刚度大、精度高、承载能力强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传感器、车床、医疗器械、运动模拟器等多个领域。本文将其应用到仿生领域。针对现有仿生躯干结构相对简单、运动模式单一、仿生程度低等问题,从仿生角度学习和模仿生物躯干的结构、功能、机理,建立拥有多种运动模式的并联机构仿生躯干。本文主要对并联机构进行研究。对该仿生并联机构的机构学、运动学、动力学等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完成整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人机交互、人物交互信息技术得到推进。作为信息交互处理的核心元件,传感器可以将环境中的自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信息技术的采集与处理。传统的光电探测器因含有有害元素、工艺复杂、成本高、对坏境破坏性大等缺陷已经无法满足更精准、更快、更微小的探测要求。利用石墨烯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透光率、热导性等优势制备的新型光电探测器件有望解决以上问题,成为了未来新型光电探测器领域的研究
博物馆使用新媒体进行科普和大众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伴随着博物馆互联网媒介渠道的增加和应用,博物馆能辐射的范围也在不断的增加,博物馆受众也由此产生并不断壮大.博物馆作为以文化传播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机构,在互联网环境中有文化引领、监督员、风向标等特殊作用,而这些职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博物馆受众研究,因此做好博物馆受众研究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责任的重要保证.使用与满足理论最初作为传播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博物馆受众研究领域的应用并不是特别广泛.基于前人研究与发展应用层面,探讨博物馆受众研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选取2010-2021年以来关于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的中外文献,从学术共同体的建立、研究区域分布、研究热点主题等方面着手,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国内外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1)国外发文量显著高于国内,且呈现上升趋势,国内发文量趋于稳定;2)郑素侠、李树培等学者为国内的高产作者,Susan Paxtonc等学者是国外高产作者;从合作关系看,国内学术共同体尚未建立,国外形成了较小规模的合作;3)国内对于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