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专生物实验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84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生物实验教学一般是只有老师讲,学生听,再根据课本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往往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影响中专生物教学的课堂效果。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价值观的活动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本文就中专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展开探讨,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重视生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
  在生物课堂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好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实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生物学方法、实验技巧等。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的提出是探究性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其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所以,课程设计要注重运用问题策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实验课上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思维习惯,感受实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有问题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造。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感,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三、创设科学探究情境,让学生参与探究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规范的探究过程固然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榜样示范作用,但如果只让学生浏览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而不将学生置身于探究学习的真实情景中,让学生动手“做”,则是难以实现探究目标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以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为依托,尽量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的实验方法,展开充分想象,灵活运用所给材料,全员动手自行设计实验。一种设计方案失败了,再去探索新的方案;一种方案成功了,再去探索最佳方案。生物学实验不应该只是一个验证生物学结论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探索、尝试的过程。
  四、提出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设置思考型问题,提出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本模式为教师提出需学生研究的问题,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检验,得出结论、填写报告。
  五、优化实验项目,巩固探究成果
  学校要加强管理,优化实验项目,节约实验成本,不断更新实验内容,调整学时分配,实验项目整合,用科研成果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促进实验教学进步和发展,同时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在探究过程中结合学校校本教研的实际,遴选几个特色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形成自己学校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深入探索,使以往经验和专攻得到巩固和发扬。这些措施都蕴含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生物实验水平,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师是探究实验的组织者,应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及时督促、检查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与观察,认真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对实验中学生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要及时给予评价、指导和鼓励;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交流;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推理,得出相应结论,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每项实验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好的优势项目要保留深化,分析其中出现的失误和教训,在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六、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法
  实验报告是体现学生在生物实验方面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收获的重要形式。改革其评价方法需要从改革实验报告做起,应摒弃原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这种固定模式。探究性学习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它的教学评价应侧重于学生的认识过程。因此,实验报告可设计为“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研究和讨论,自我评价”等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及实际探究过程做出恰当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
  总之,探究性实验课堂的构建,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学生照搬教材实验步骤简单操作的弊端,变单纯的实验操作验证、巩固理论知识为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协调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中专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每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其他文献
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已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筛选高效产氢菌株对发酵法生物制氢的产业化、乙醇型发酵产氢机理的阐明以及产乙醇新属细菌在原核生物界的系统发育地位确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如何认定一节课的优劣,用何种标准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导向问题。然而,目前许多课堂评价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并且已经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硬性的评分指标  一位年轻的生物教师参加区青年教师赛课,课题是苏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最后一章关于细胞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大多数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将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剖分为单个孟德尔因子进行研究,对了解水稻的生长发育机制及改良水稻品质、增强水稻的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将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剖分为单个孟德尔因子,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
摘 要: 高中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会遇见许多有关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知识。这些分子结构因为结构复杂、空间构成特殊,经常让学生感觉困难,不易掌握,这就成为学习中的难点。生物教师需要探索突破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难点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完成学业。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有机物分子结构 难点突破  在高中有机物分子结构教学中,氨基酸、核苷酸及脂肪等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不仅具有显著特点,而且对学生而言较
摘 要: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是新课标生物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调动学生积极发现各种生物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 实验教学  尊重学生的主体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脑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心情愉快地掌握抽象的生物知识呢?快乐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美的课堂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人体语言、幽默语言、实物、教具、实验等进行组织教学,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摘 要: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手段,只有好的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好的人才。目前正处教育改革之际,创新管理模式的运用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能全面促进人才发展。本文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如何有效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 校企合作视野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模式 有效创新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方面存在很多教学弊端
摘 要: 针对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象、建设与管理规范性不够、信息化手段应用依然短缺、绩效评估体系尚未成形的现状,结合新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要求,文章在分析精细化管理基本特征和实施方法的基础上,从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以数据化信息化为依托、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三个方面提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对新形势下任职教育院校实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精心化有一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