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监督部门,肩负着《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如何把审计工作的定位提升到以服务科学发展为首要职责的层面上来,充分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机制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审计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对我县审计工作目前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理解,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着力点。
一、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促进财政资金高效运行。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是加强公共经济权力运行监控、在宏观层面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服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审计机关要一以贯之地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防范风险”的思路,对财政性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重点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重点关注预算管理,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总体过程,推动财政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二是扩大审计覆盖面,坚持本级财政预算审计与延伸审计相结合,把所有财政收入上缴任务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都纳入审计监督视野之内,确保审计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注重加强审计情况的深层次分析与研究,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三是以支出审计为重点,审计财政资金支出和使用的效果、效率,进一步完善财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规范预算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四是以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统筹安排各项专业审计,全面关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性收入、政府债务等情况,促进财政资金运行更加科学、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经济责任审计在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推进廉政建设,帮助和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权力约束意识、依法履行职责、有效地防御腐败“病原体”的侵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管理使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站在新起点,经济责任审计要把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守责、严格依法行政作为重要关注点,把对经济决策权、政策执行权、财经管理权、资金使用权的监督放到突出位置,通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宏观政策措施执行效果、财政财务收支及重大经济活动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固定资产和债权债务增减等情况的审计分析,重点分清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科学、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功与过,增强审计结果的“可用性”。审计中要注重“四个结合”: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扩大任中审计的比例,促进审计监督“关口”前移;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尤其与解决领导班子可能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结合起来,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把审计结果运用与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三、开展政府投资审计,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政府投资项目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直接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重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审计要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以规范建设行为、节约政府投资、提高项目绩效为目标,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检查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政策取向、管理是否到位、招投标是否合规,有无重大损失浪费、工程量不实和高估冒算工程造价等问题,并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综合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促进公共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增强公共政策的效果和政府投资的效益。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发挥国家审计职能优势、社会审计专业优势、内部审计知情优势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新格局,不断提高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效防止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政府投资利益,保障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努力使扩大内需的各项投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作用。
四、加强民生资金审计,促进惠民政策有效落实。民生关乎民心民意,关乎人心向背。加强民生资金审计,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也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和义务所系。对民生资金的审计,不论是审计立项安排、审计评价标准,还是审计成效检验,都要把保障民生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尤其要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最低社会保障、社会养老保险、“三农”、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项目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国家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政策目标能否实现,有无挤占挪用资金、降低建设标准、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把资金在筹集、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审清、审深、审透,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从制度设计、管理体制上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督促改进和提高,确保民生资金真正用在民生项目上,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审计方式上,要突破传统的翻账、看账、查账的审计方法,问计于民,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听取民声,广泛汇集民智,充分体现民意,真正使审计工作面向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得到群众的广泛参与、广泛监督和广泛支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贯彻落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南昌县审计局)
一、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促进财政资金高效运行。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是加强公共经济权力运行监控、在宏观层面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服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审计机关要一以贯之地把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防范风险”的思路,对财政性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重点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重点关注预算管理,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总体过程,推动财政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二是扩大审计覆盖面,坚持本级财政预算审计与延伸审计相结合,把所有财政收入上缴任务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都纳入审计监督视野之内,确保审计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注重加强审计情况的深层次分析与研究,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三是以支出审计为重点,审计财政资金支出和使用的效果、效率,进一步完善财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规范预算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四是以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统筹安排各项专业审计,全面关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性收入、政府债务等情况,促进财政资金运行更加科学、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二、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经济责任审计在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推进廉政建设,帮助和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权力约束意识、依法履行职责、有效地防御腐败“病原体”的侵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管理使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站在新起点,经济责任审计要把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守责、严格依法行政作为重要关注点,把对经济决策权、政策执行权、财经管理权、资金使用权的监督放到突出位置,通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宏观政策措施执行效果、财政财务收支及重大经济活动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固定资产和债权债务增减等情况的审计分析,重点分清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科学、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功与过,增强审计结果的“可用性”。审计中要注重“四个结合”: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扩大任中审计的比例,促进审计监督“关口”前移;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尤其与解决领导班子可能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结合起来,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把审计结果运用与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三、开展政府投资审计,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政府投资项目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直接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重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审计要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以规范建设行为、节约政府投资、提高项目绩效为目标,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检查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政策取向、管理是否到位、招投标是否合规,有无重大损失浪费、工程量不实和高估冒算工程造价等问题,并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综合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促进公共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增强公共政策的效果和政府投资的效益。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发挥国家审计职能优势、社会审计专业优势、内部审计知情优势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新格局,不断提高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效防止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政府投资利益,保障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努力使扩大内需的各项投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作用。
四、加强民生资金审计,促进惠民政策有效落实。民生关乎民心民意,关乎人心向背。加强民生资金审计,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也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和义务所系。对民生资金的审计,不论是审计立项安排、审计评价标准,还是审计成效检验,都要把保障民生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尤其要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最低社会保障、社会养老保险、“三农”、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项目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国家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政策目标能否实现,有无挤占挪用资金、降低建设标准、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把资金在筹集、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审清、审深、审透,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从制度设计、管理体制上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督促改进和提高,确保民生资金真正用在民生项目上,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审计方式上,要突破传统的翻账、看账、查账的审计方法,问计于民,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听取民声,广泛汇集民智,充分体现民意,真正使审计工作面向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得到群众的广泛参与、广泛监督和广泛支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贯彻落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南昌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