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船载智能大气采样装置的设计和实现

来源 :极地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采样器是研究大气污染物的基础样品采集设备,通过采集大气颗粒物研究空气中各种颗粒状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但是目前大气采样器以自研和对陆用设备升级改造为主,由于船舶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这些设备在船上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根据中国极地多年考察大气采样器的使用情况,“雪龙2”号自主设计了一种新型船用双通道大流量采样设备.该设备不仅可以进行一般气体颗粒物采集,还可以兼容大体积固相萃取柱采集,成功应用于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及第11次北极考察.
其他文献
北极夏季无冰区苔原CO2的释放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2008年7月26日—8月5日)期间,采用密闭箱法在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黄河站区附近的鸟类保护区苔原(Tundra in Seabird Sanctuary,TSB)、普通海滩苔原(Tundra in Non-seabird Colony,TNS)和两者间的过渡苔原(Tundra in Transition Zone,TTR)监测CO2净通量(Net CO2 Fluxes,NEE)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南大洋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威德尔海作为南大洋最大的海湾更是研究南大洋海冰变化的热点地区.基于1993—2017年GLORYS12V1海冰密集度数据,分析了威德尔海海冰分布和25年间的海冰面积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威德尔海海冰密集度分布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威德尔海海冰在南极半岛一侧堆积的重要成因是风场的分布差异,毛德皇后地外海海冰向开阔大洋漂移进而消融,具有“西高东低、近岸高远海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威德尔海海冰面积存在27个月、35个月、75个月和120个月的周期,春、秋、冬三季海冰
基于1991—2019年北极东北航道的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监测数据,利用单航次航运成本和年利润这两个经济性指标,评估了4种不同航运模式下船舶航行于北极东北航道的航运经济性.评估结果表明:不仅不同的航运模式会对东北航道的航运经济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海冰的变化也会对其航运经济性产生明显的作用.在不考虑海冰年际变化的情况下,直达模式的航运经济性整体上高于转运模式,低冰级船的航运经济性整体上优于高冰级船;在考虑海冰年际变化的情况下,随着海冰状况的下降,东北航道的航运经济性明显提升,尤其是低冰级船的航运经济性的提升
南极冰下湖和冰下水系的广泛发育,不仅可以改变冰盖基底环境,影响底部滑动过程,冰下水系的排水活动还可以淡化海水,降低临近的洋流深部温度,是影响冰盖稳定性及其对全球海平面和气候变化贡献的因素之一.因此,开展南极冰下水文及其对南极冰盖动力学、南极冰下地貌演化进程和南极冰盖-海洋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冰下水文系统是包括冰盖、冰下水、冰下湖泊、沉积物、基岩、地下水、水流通道和海洋在内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集合.当前可利用卫星测高仪和其他先进的地球物理方法(如无线电回波探测技术、地震技术、磁法勘探技术)来
2021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于9月23—24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海洋学会极地科学分会承办.9月23日上午为大会报告, 23日下午和24日全天为分组专题报告和“极区空间物理观测研究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受疫情影响, 本届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 共有来自75家机构的613位代表参会.
期刊
电伴热是极地海洋工程装备防寒主要措施,热平衡是对流换热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平板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极地复杂环境因素对海洋工程装备电加热平板构件热平衡影响分析.首先选取风速、温度为主要环境参数,风速为0~40m·s–1、温度为–40~0℃,基于Fluent仿真和试验测试获得电加热平板构件在不同风速、温度下的对流换热系数.结果表明:增大风速和降低温度都会使平板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在风速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对平板的换热影响较小;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平板的对流换热系数随着风速的增加
针对传统纯电动客车失效调查方法无法准确阐明客车失效与“三电”系统主要故障间关联特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号分析的纯电动客车失效调查方法.在掌握纯电动客车运行过程中主要失效类型及“三电”系统主要故障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不同失效类型与电动机、电池以及电控系统主要故障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为进一步明确系统故障点,构建了包含“三电”系统的纯电动客车整车模型,通过设置“三电”系统主要故障,模拟纯电动客车的人为失效,在此基础上针对系统易测信号进行分析,揭示系统不同故障的典型信号特征,从而明确纯电动客车不同失效类型与电动机、
冰盖结构、冰下过程对冰盖稳定性、气候环境变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正成为南极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然而,目前针对不同时空尺度上影响南极冰盖稳定性的关键物理过程及其效应仍缺乏系统研究,致使多年来国际极地科学界在有关南极冰盖冰下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的议题上存在广泛的争议.利用中国自2015年以来开展的东南极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考察及其航空地球物理探测资料,通过归纳最近南极冰盖研究的新认识,厘清南极冰盖深部结构与冰下过程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阐述将冰盖典型区域的强化观测和冰盖数值模拟相结合来研究南极冰盖冰下
两极占据地球生物圈表面积的14%,共同组成了地球上独特的冰冻生物圈.南极是被南大洋包围着的巨大大陆,受南极绕极流所影响.而北极则是由欧、亚、北美三洲大陆包围着的北冰洋以及大量分散的岛屿所组成.极地海洋生物圈主要包括海水、海冰两大生态系统,而海冰是在两极地区存在的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极地的海洋、海冰、冰下湖泊等环境中包含了大量的未知病毒和作为其主要宿主的微生物群落,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重要驱动力之一.本文对近十年来在南北极海洋环境中病毒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中大多数的病毒多样性是随着宏基因组学技术的
针对驱动防滑策略与转矩最优分配策略的协调问题,基于实时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综合考虑车辆稳定性和经济性的综合转矩分配策略.以滑移率为控制目标的驱动防滑策略输出前、后轴转矩指令限值.以实时优化为优化方法的粒子群算法通过将驱动防滑策略输出的前、后轴转矩指令限值作为动态约束条件,使转矩最优分配策略可以在驱动防滑策略生效时正常运行.基于AVL-Cruise与Simulink平台,建立了整车经济性联合仿真模型,对综合转矩分配策略的优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选择的3种循环工况下,100 km电耗平均减少了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