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马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释迦牟尼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俱足,神态安详。
  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开示。
  佛陀结跏跌坐,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扬起鞭子,它一见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前进后退、或快或慢都能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这就是能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马。”
  “第二种是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抽过来的时候,它不能马上警觉。但当鞭子扫到马尾的毛端时,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驰飞跃,也算得上是反应灵敏的好马。”
  “第三种是庸马。不管主人多少次扬起鞭子,它见到鞭影都毫无反应,甚至皮鞭抽打在皮毛上,它都反应迟钝,无动于衷。只有主人动了怒气,鞭棍交加地打在它的肉躯上,它才开始察觉,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庸马。”
  “第四种是驽马。主人扬鞭时,它视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仍毫无知觉;直到主人盛怒至极,双腿夹紧马鞍两侧的铁锥,霎时痛入骨髓,皮肉溃烂,它才如梦初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化的驽马。”
  佛陀说:“弟子们!这四种马好比四种不同的众生。第一种人听说时间有变化无常的现象,生命有陨落生来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奋然努力,立志创造崭新的生命。这就好比第一等良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
  “第二种人看到世间的月圆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也能及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这就好比第二等好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驰骋。”
  “第三种人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经历死亡的煎熬以及肉身的坏灭,看到颠沛困顿的人生,目睹骨肉离别的痛苦,开始忧虑恐惧,善待生命。这就好比第三等庸马,非要受到鞭打的切肤之痛,才能幡然醒悟。”
  “而第四种人只有当自己病魔侵身,如风前残烛的时候,才悔恨当初没有及时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这就好比第四等驽马,受到彻骨彻髓的剧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
  (摘自《意林》)
  【素材解读】
  佛陀借马说人,着实精妙。人生苦短,生命可贵,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日益精进,像第一类马一样驰骋不息,不要等到来不及时方才后悔莫及。
  【适用话题】
  内因与外因;主观能动性;生活的态度……
其他文献
“2岁半50斤”“3岁已经超过60斤”“70斤千金刚买的衣服又小了”……最近,年仅3岁的“小网红”佩琪因其与年龄极不匹配的超额体重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小女孩佩琪的母亲在短视频平台上注册了账号,专门发布关于佩琪吃饭的视频短片,短片中的佩琪食量惊人,而女孩也随着视频发布数量的增多,变得越来越胖。因此,有不少人质疑其父母让孩子当“吃播”赚钱。目前,平台已经删除其所有视频,而父母也作出回应
期刊
有一位画家,擅长做减法。他是毕加索。   毕加索一生酷爱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就已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曾有一次,毕加索在田间画牛,一头黄牛也正在田头吃草。牛瞥见画中之牛,瞪大眼睛,盯了片刻之后,竟然落荒而逃。从此,毕加索被人称之为“牛人”。后来,毕加索画的牛越来越简练,筋骨凸显、笔笔精湛。到了老年时,毕加索画的牛只有寥寥数笔,把皮毛血肉全都减去了,只剩一副骨架。   正是这些只有骨架的牛,成了毕
期刊
唐代的科举考试只考一首诗,名曰“试帖诗”。写“试帖诗”有许多规定:每句必须五个字,全诗十二句 (有时要求十六句),还要讲究平仄、对偶、押韵,等等。   有一年,诗人祖咏去长安应试,题目是《终南望余雪》。祖咏潜心构思后,提笔写下了第一句:“终南阴岭秀。” 终南山位于长安城南,层峦叠嶂,风景秀美。夏日林木葱郁,冬天白雪皑皑。从城里南眺,只能看到山的北坡,山的北面在古代叫“阴”。这句写遥望终南山北麓,风
期刊
19世纪80年代前,法国新生婴儿的死亡率非常高,平均每5个新生婴儿中就有一个在学会爬行之前夭折,而那些早产并且体重不足的婴儿,死亡率则更高,75%的这类新生儿因为体温过低,会在几周内死亡,满心的期待,换来的却是无可奈何的悲痛离别,这让许多年轻的父母们痛苦不已。   斯蒂芬·塔尼是巴黎妇产科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这家医院主要是为住在城市里的贫困妇女们提供住院接生医疗服务,该院在当时的法国属于贫困、弱势
期刊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上精彩纷呈,千姿百态,诱惑无处不在。你是一直朝前走呢,还是每到一处就乐不思蜀呢?你选择前者,那就意味着放弃,但你能到达路的终点,取得事业的成功;你选择后者,虽然能饱览风光,但你永远实现不了人生的目标。其实人生的成功取决于学会放弃。   人生在世,首先我们要学会明智的放弃。鲸鱼追捕一只沙丁鱼,沙丁鱼飞快地向浅海滩逃去。但是鲸鱼并没有觉察到危险的存在,依然穷追不舍
期刊
导语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常有这种错误的看法:材料越多越有说服力,材料越多越能感人。显然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作文的材料在精不在多,很多人在写作时不知道根据中心取舍材料,把什么材料都收进文章,以为这样内容就具体、充实。但其实,文章内容没有主次,是一堆材料,像流水账。这样的作文,显然不是好文章。   因此我们写作文时要学会对材料进行精选,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要选那些典型的、新颖的,有表现力的材料。典型
期刊
湖边,站着一只鹭鸟。游人感觉好玩,纷纷驻足观看,有人顺手扔给它一小块吃剩的面包。试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若不出意外,所有人都会这么想:鹭鸟会吃掉面包。   然而,奇迹发生了。鹭鸟并没吃掉面包,而是将它叼起来,再将它放进面前的湖水里,然后,站在岸边瞅着湖水。   正当人们不知其意之时,一条小鱼向面包游来,不用说,它是来享用这块面包的。可是,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小鱼张嘴,鹭鸟的长喙迅速张开,啄向水中的
期刊
哈丽特是美国的女钢琴演奏家,晚年爱好跑步,每天都围绕社区附近的小湖绕圈慢跑。76岁那年,她第一次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之后,除了2013年因口腔癌手术住院外,每年都参加圣地亚哥马拉松赛。   2014年的圣地亚哥马拉松赛定在6月1日,已经91岁高龄的哈丽特又报名了,这将是她连续16年来的第15次参赛。然而,就在比赛前一个月,她的皮肤癌复发,不得不又住进了医院。直到比赛前一周,她才拖着肿胀的双腿出院。 
期刊
语文课上,学生们问老师:“什么是满意?”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两人同去一个苹果园,甲坐着,乙去摘苹果。乙第一次摘了14个苹果,第二次摘了18个苹果,两次摘的苹果大小一样。请问,是14个让甲满意,还是18个让甲满意?   学生们回答:“当然是18个让甲满意。”   老师摇摇头说:“不一定。如果第一次甲希望乙摘10个,而乙摘了14个,那么甲就很满意了,因为多了4个;如果第二次甲希望乙摘20个,而乙只
期刊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上精彩纷呈,千姿百态,诱惑无处不在。你是一直朝前走呢,还是每到一处就乐不思蜀呢?你选择前者,就能到达路的终点,取得事业的成功;你选择后者,那么虽然饱览了风光,但你永远实现不了人生的目标。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鲸鱼追捕一只沙丁鱼,沙丁鱼飞快地向浅海滩逃去,但是鲸鱼并没有觉察到危险的存在,依然穷追不舍地紧跟着向前冲,等它反应过来的时候,它那庞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