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qs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教育理念被提上了教育改革的日程。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适应自身终身发展、社会生活的个人能力,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站在课堂教学的角度,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现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目前各个学科已经逐渐将学科重心移交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但考虑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而高中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性学科,其中不仅包含了历史知识,还包含了与之相关的核心素养、社会实践等。因此,结合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笔者提出了几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历史理解
  历史是一门与生活关联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我们现在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正在变成历史。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将古史与今事关联起来,完成历史学科内的迁移。因此,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回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才能有一定自己的理解,才能对历史作出客观评价。
  如教师在讲授《百家争鸣》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关于儒家思想内容,并分析这些思想在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历史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引导学生把这个事件放到春秋战国这个大背景中去分析,从而进行理性地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在教学主要内容结束后,教师还可把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与古代百家中的思想相联系,借此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
  我国历史是世界发展史的一部分,作为地球这个家庭中的一分子,我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是有所关联的。而高中历史学科内不仅包含了我国历史,还包括了世界发展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这个大舞台上,推测我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并在二者的关联中,验证我国历史史实与世界历史发展之间的史料实证。
  例如教师在讲到“二战”时期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将我国抗日的历史与同时期世界范围内各国抗击侵略的历史联系起来,并将这段历史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一讲给学生,实现我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各重大历史事件讲解完毕后,要求学生上交一份随堂作业,也就是将刚刚教师所讲的内容制成图表,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上交到教师处。教师可以根据这张图表的制作质量以及其中内容的正确与否判断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了多少,并确认学生是否真正将国家发展历史与世界历史关联了起来。
  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
  所谓时空,就是时间与空间,历史的发展是特定空间内时间的推动、流逝。教师应当根据历史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中的时间、空间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过往历史与当前我们生活之前从时间到空间上有怎样的联系,又存在怎样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小见大”,从个人推及人类,从一片小区域时空的发展推及到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只有这种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对历史时空发展有进一步体会,并加强历史学科与自身的联系。
  在时空观念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每节课抽出一些时间,与学生交流本节课所讲到的时间、空间相关内容。例如过去北京曾被叫做京城、北平,那么,根据北京名字的改变,与之相对应的时期我国都曾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通过对“北京”这一地名的分析,教师可以带入更多相关的历史知识。这也就是所谓的定空间,变时间。通过这种教学,学生将会具备更强的时空观念,并对我国发展史有进一步认识。
  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历史价值观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一部分,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然会将史实与今事相联系,并渗透一些历史价值观。因此,为了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教师应当在向学生讲述历史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回归历史背景,并深入理解历史人物如此作为的原因,从而形成更加正确而积极的價值观念。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回顾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起的西安事变时,就可以向学生们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国内抗战压力逐步加大,而蒋介石却始终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在国内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这种祖国面临着侵略威胁的前提下,两位将军不得已发起了西安事变,并提出了停战议和、共同抗战的要求。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两位将军的安国情怀,使学生深入理解两位将军“兵谏”的不得已之处,进而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进一步的了解,在钦佩二位将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五、 总结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历史理解、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消化历史知识,形成合理知识结构,进而达成新时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N].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02):44-49.
  [2]张晓林.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才智,2017(19):37.
  [3]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N].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1):111-115 128.
  作者简介:
  李秀华,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方式依然是课堂教学.而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
“互联网+”时代要求教学方法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水平.本文就“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简要探讨.
近几年,国外一些学者就“输入拥塞(inputcongestion)”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参与讨论的学者主要F(a)re和Cooper为代表。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输入拥塞的定义,产生原因和识别方法
当前篮球运动总的发展趋势是向高空、高速度、高难技术的方向发展.“高度和速度”已成为左右篮球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难看出,篮球运动选材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分析在乡镇这个
高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思维,这为学生审辩性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审辩性思维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爱学数学了,自
目前乡土教育对于我国来说也不是什么新生的事情了,从开始实施起在地理学当中就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乡土地理真正得到全新的发展和处于鼎盛时期的时候是在二十一世纪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信息技术本身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深.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项目信息门户在项目群环境下的运用进行了研究.(1)项目信息门户在项目群环境下运用的思想.首先分析了项目群管理的特点,以此引出项目信息门户在项目群环境下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在带来全新的信息技术架构和集成的企业流程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实施风险。在对ERP在我国实施存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导致ERP项目失败率这么高的原因之一是ERP的项目管理还不尽完善,缺乏有效的项目论证和评估体系。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完善企业ERP项目后评价理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量化和易于操作的ERP项目后评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