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多元智能发展策略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_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素质教育要求下,语文教学不再是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更强调在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统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多元智能。古诗教学也不例外,尤其是与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进行古诗教学改革,可以一改古诗教学枯燥、呆板且学生兴味索然的局面,既使孩子们兴趣盎然,更开发他们的多元智能。
  [关键词] 多元智能;古诗教学;多元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两大理论支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加纳德教授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八项,分别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智能。仔细阅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其中也多次提到“多元”一词。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一元智能论,认为孩子各有自己的天赋,否定了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智能的标准,强调学生多元的发展。学校与教师不是对学生进行辨别和划分聪明与否,而是发现和启迪,为具有不同智能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引导,把他们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
  一、以绘画发展视觉空间智能
  很多古诗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一边讲解诗句,一边让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事实上可以直接把古诗变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画,使孩子们在领略意境的同时又发展空间视觉绘画智能。学生理解了《宿新市徐公店》描写春末夏初客店周围环境的诗句(即前两句)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诗中描绘的画面是怎样的?谁能根据诗句的意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景物?”几名学生说后,将所说的画面画在纸上,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放映在屏幕上。这时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在稀疏的篱笆边,一条小路伸向村外看不到尽头,小路两边树木的绿叶并不那么浓密,光线穿过稀疏的树叶在地面上照出大大小小的光斑。学生看着这些图,不禁吟出“篱笆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此时,学生对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都有了较深切的了解。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后两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教师引导学生先说后画。这样,依托绘画,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兴味盎然,在读懂诗句领悟意境的同时又发展视觉空间智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以表演发展人际交往智能
  类似于《寻隐者不遇》这一类的古诗,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虽能理解诗句,但兴趣不浓。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弄清古诗所描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自编自导有趣的课本剧:
  高大的古松下,访者(学生一)走上前问:“小娃娃,你知道黄山居士吗?”
  “怎么不知道呢?他是我师父。”童子(学生二)自豪地回答,又好奇地瞧了瞧访者,偏着头问,“你是谁?找我师父干什么?”
  “我是你师父的朋友,来拜访他。”
  “我师父他不在……”童子(学生二)摇摇头说。
  访者(学生一)此时很失望,问:“你师父到哪里去了?”
  童子(学生二)神气地伸手指着远处:“我师父上山采药去了,他就在这座山上,可是山这么大,山中云雾这么浓,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
  随着童子的指向,访者(学生一)望着远处(云雾迷漫的高山深处),轻轻地点了点头,自语道:“噢,不愧是隐者啊!”
  简练的诗句,演变成一个有环境、有人物及其对话的场面,人物神态活灵活现。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扮演角色中不知不觉已将诗背熟。教师可以让班内的学生分组扮演,再到全班展示,比比看哪个组学生表演得好。通过角色的扮演,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对诗句内涵的体会。学生通过表演中的对话交流,不断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逐渐明白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人际交往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个人的人际交往智能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以想象发展逻辑推理智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例如在教《示儿》时,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般人的父亲在临死前会告诫儿子什么呢?”片刻后,学生开始各抒己见。有的说:“家中的财物如何分配,房子怎么分,存款怎么分。”“有可能交代有哪些人欠家里的钱还没有还,要去讨回来。”“有可能交代家里还欠哪些人的债务需要还。”“有可能叮嘱孩子们要孝敬母亲。”有的说:“有可能要告诉孩子们兄弟姊妹要和睦相处,让家族更加兴旺。”“我想可能是告诫孩子们要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学校,光宗耀祖。”“我想還有可能是告诉孩子们要勤俭持家,不要奢侈浪费。”师:“同学们说的都合情合理,都有这个可能。可是我们的诗人陆游临终之时放心不下的是什么?”生:“国家没有统一。”师:“除此之外还有放心不下的吗?”生:“没有了。”师:“何以见得?”生:“从‘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但’字看出来,‘但’就是只的意思。”师:“诗人临终嘱咐孩子什么呢?”生:“皇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祭祀先人时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师:“从你们的种种想象中,我们知道了一般人临终遗嘱与诗人迥然不同,你们看出了什么?”生:“诗人深深的爱国之心。”
  诗歌特别是古诗语言凝练,跳跃性大,自然留白处大,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现实的生活,展开联想,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智能。
  四、以当小老师发展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可是在传统封闭式的课堂中,学生是被灌输的容器,特别是在古诗教学中,有一些文言词、典故,有跳跃性,理解有一定难度,不少教师大讲特讲、包办课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听记背默,抑制了学习潜能。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催发他们高涨的热情和信心。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元日》时,可以首先让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接着鼓励学生:“这些问题相信你们自己都能解决,自己当自己的老师。你们有信心吗?”教师诱惑和期待的话语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或看课后注释,或查字典,或查阅资料,或看插图,或问同桌,积极投入到当自己老师的准备中。然后请学生登台当小老师进行讲解,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当小老师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五、以多元作业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传统的古诗课后作业,注重理解注释、默写、体会主题,千篇一律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使学生的个性不能彰显。在古诗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各自喜好的方式:一是画,把诗句的意思变成五彩缤纷的画,在画中表现诗歌的意境,使理解语言的能力和绘画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二是唱, 配上音乐演唱诗歌。三是编,把诗歌编成一个小故事,让诗歌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四是演,同学合作,根据诗句表演。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发掘的空间,而多元化的作业样式则激活了学生多元的智慧。学生自由演绎,个性在诗歌中尽情沐浴,潜能在诗情画意间从容释放,多元智能得以孕育。
  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古诗教学中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后延伸,犹如一道丰盛的大餐,让孩子们享受、品味。画意境、演古诗、编故事、当小老师、多元解读,多彩的课堂使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得到了发展。当然,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运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绝不是把古诗教学上成涂鸦似的美术课、舞蹈课、音乐课,而是充满智慧、充满情趣、和谐发展的语文课。
  责任编辑 范宏芳
其他文献
今天早上,雨下得突然,同学们都没带雨具。放学时,有好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给他们带雨伞来接他们回家吃早饭。看着大人们又是撑伞,又是叮嘱的那副心疼孩子的样子,我真是羡慕死了。  我家离学校有半个多小时的路,可是没有谁给我送雨伞,爸爸妈妈都到浙江打工去了,留下我和弟弟在家。我和弟弟都没带雨伞,我们冒雨回家,被淋了个透湿,结果都着了凉,弟弟发烧不止被王大伯送进了医院。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我好羡慕
【摘 要】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非常重要,这会很大程度决定礼仪教育的功效。首先,幼师要从孩子们生活的大的环境着手来进行礼仪环境创设,要在园内给孩子们营造更好的礼仪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也可以在班级中创设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创设各种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幼儿园;礼仪环境;创设;研究  合理的进行礼仪教育环境的创设将会促进礼仪教育能够有更好的渗透,这也是很值得幼师
[摘 要]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艺术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朱自清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融入散文中,写景抒情,这是现代散文家绝少有的独特现象。朱自清擅长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提炼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朴素简洁、亲切自然的散文语言。  [关键词] 朱自清;语言特点;修辞手法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是“真”。讲真话、抒真情
【摘 要】 随文练笔,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效融合在一起。阅读学习的过程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写作训练就是信息输出的过程,这二者之间的均衡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激情写作同时发展,让小学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关键词】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精彩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学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习作中,时常会感觉作文无话可写,为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结合生活提高想象能力,从而增强习作能力。让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都要切实做好学生的英语听力教学工作。文章着重从五个方法提出具体策略:有意识地加大听力训练的比重;有效运用英语原声电影;创设良好的听说环境;引导学生重视听力训练;注重对学生听力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如何应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
[摘 要] 学习的迁移是一种正面影响,任何科目的学习过程当中都会有迁移。而知识是完成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教师想促进学习迁移的完成,最重要的任务是首先打好基础,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完成迁移,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利用迁移理论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更多知识衔接在一起,达成融会贯通的目标,并且能够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给学生更为合理的学习指导,提升学生
[摘 要] 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方面,大部分采取的是单独教学的方式,由此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十分看重的。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干扰,在写作方面还有其固定的思维模式。文章从写作策略着手,研究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措施,通过积累写作素材、列提纲、小组互动、加强写作训练等措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积极运用写作策略,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
[摘 要]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数学学的就不再仅仅是知识,还有方法和思想,三者相互联结,共同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加强对类比思想的渗透、运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其在不断探究中深化知识理解,以此优化思维活动。  [关键词] 初中数学;类比思想;课堂教学  类比思想,简单来说就是分类对比,其本质是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属性猜想其其他属性存在的关系,可能是相同或者相似。这种思维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