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马铃薯的不同生长阶段论述了2013年不同气候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气候条件;马铃薯;产量
2013年,岚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为7896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25.6%。马铃薯喜冷凉气候,是半耐寒性和怕热作物,其生育期较短,从播种到可收期大约为120d,到收获期大约为140d,整个发育期可分为播种、出苗、分枝、花序形成 、开花、可收等生育期。开花之前为营养生长期,开花后进入生殖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占整个生育期3/4的时间,所以,对马铃薯后期的肥、水等田间管理要注意均衡和协调,这是确保马铃薯增产的关键。
2013年马铃薯普遍种植品种为2191号(冀张薯8号),此品种淀粉含量高、表皮光滑、产量高,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能力,在生长条件良好的环境下表现出很高的丰产能力,在生长不利的气象环境条件下也能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只要积极创造条件,就可获得稳产、高产。
2013年,岚县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主要气候特点是:从播种到可收的总积温为2433.7℃,比历年同期偏高130.7℃;总降水493.7mm,比历年同期偏多168.5 mm;总日照时数为977.4h,比历年同期偏多88.2h。各项气象指标与历年值相比均略有偏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作物生长的需求。
1 从播种到出苗期间
岚县马铃薯的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前后,其播种时间与温度、田间水分关系十分密切,日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是发根和发芽最适宜的温度,田间土壤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在这个温湿度条件下,从播种到出苗约需24d。
2013年马铃薯是5月18日播种,6月14日出苗,间隔日数为27d;其中积温为518.8℃,日平均温度为19.2℃;日照266.3h,光照充足;降水30.5mm,比历年同期偏多6.5mm。由于播种前后降水一直偏少,使得土壤含水量较低,期间出现了4cm的干土层,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最低为8.8%,土壤相对湿度最低为43%,幼苗出现轻微旱象。适逢6月上旬连续降水25.0mm,并且有1次大于10.0mm的有效降水,此次降水及时缓解了已出现的轻微旱象,出苗期较历年推迟了2~3d,但对作物后期生长影响不大。
2 从出苗到分枝期间
幼苗期是以茎叶生长为中心的营养生长时期,此期所要求的适宜温度为17~21℃,土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同时还要求有充足的阳光。若遇到30℃以上高温或7℃以下低温时,马铃薯茎叶会停止生长,气温小于-0.8℃时会受冻,-1.5~-3℃时幼苗就会死亡。
2013年马铃薯从出苗到分枝为12d,期间积温为241.6℃、日照63.9h,降水105.3mm,比历年同期偏多72.4mm,这段时间的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较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因此20.1℃的日平均温度完全能满足茎叶生长的温度条件。由于6月18~24日连续降水105.3mm,降水较多,使得光照不足,平均光照时间仅为5.3h,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最高为16.3%,土壤相对湿度最高为82%,过高的土壤湿度不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降低了植株后期的抗旱抗病能力。
3 从花序形成到开花期间
从花序形成到开花期是马铃薯块茎形成时期,开花期是块茎形成盛期,即块茎体积和重量迅速增长的时期,开花结果结束后就进入淀粉积累期,也就是块茎形成末期。块茎正常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6~19℃,这个温度下的有效光合作用最强。块茎形成和膨大期是作物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最怕高温、干旱,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块茎形成末期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50%~60% ,这个时期一般要求有11~12h的光照时间。符合以上条件,再加上科学的管理措施和足够的肥料供应,马铃薯就会茎叶发达、块茎大、产量高。
2013年马铃薯从花序形成普期到开花普期为9d,期间积温为161.7℃,日平均温度为18℃,降水为89.9mm(比历年同期偏多49.6mm),光照适宜,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平均为16.3%,土壤相对湿度平均为82%,整个发育期过程土壤墒情一直良好,保证了马铃薯的开花率且开花持续时间较长。进入开花后期, 8月份的总降水量为131.9mm,月平均气温为20.1℃,月日照时数为250.5h,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平均为15.9%,土壤相对湿度平均为79%。从以上条件看,各项指标均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适宜的气候条件为今年马铃薯的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可收期
马铃薯可收期主要气象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土壤水分。收获的温度以20~25℃之间为最佳,温度偏高于29℃以上的干热天气会使块茎停止生长,从而导致产量降低;温度低于15℃时,则光合作用降低,影响淀粉的合成和积累,使品质受到影响。土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降水太多会影响干物质的积累,易导致马铃薯皮孔开放而出现腐烂现象。
2013年马铃薯可收期间的日平均温度为16.0℃,在进入可收期的9月中下旬出现了连续8d的降水天气,总降雨量为89.9mm ,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为17.1%,土壤相对湿度为86%,过高的土壤湿度影响了干物质的形成。从2013年马铃薯观测地段的产量分析来看,降水在可收期的频繁出现之所以没有使马铃薯的产量受到大的影响,主要是缘于优良的品种。
5 收获期
马铃薯可收后的10~15d即进入收获期,此时应避开阴雨天而选择晴好天气适时收获,不要使薯块沾土,以防感染病菌。收获后应及时晾晒、预储、降温、适时入窖。2013年马铃薯由于后期降水较多,会给储藏造成一定的困难。
6 结束语
2013年的气候条件对于马铃薯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在作物需水量较大的时期均有有效降水及时而至,初霜冻出现在9月25日且为轻霜冻,所以未对薯块造成任何影响,2013年马铃薯的产量与上年相比增产了3%,是一个丰收年。由此可见,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品种是2013年马铃薯增产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许荣乐.农业气象指标大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02.
【关键词】气候条件;马铃薯;产量
2013年,岚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为7896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25.6%。马铃薯喜冷凉气候,是半耐寒性和怕热作物,其生育期较短,从播种到可收期大约为120d,到收获期大约为140d,整个发育期可分为播种、出苗、分枝、花序形成 、开花、可收等生育期。开花之前为营养生长期,开花后进入生殖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占整个生育期3/4的时间,所以,对马铃薯后期的肥、水等田间管理要注意均衡和协调,这是确保马铃薯增产的关键。
2013年马铃薯普遍种植品种为2191号(冀张薯8号),此品种淀粉含量高、表皮光滑、产量高,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能力,在生长条件良好的环境下表现出很高的丰产能力,在生长不利的气象环境条件下也能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只要积极创造条件,就可获得稳产、高产。
2013年,岚县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主要气候特点是:从播种到可收的总积温为2433.7℃,比历年同期偏高130.7℃;总降水493.7mm,比历年同期偏多168.5 mm;总日照时数为977.4h,比历年同期偏多88.2h。各项气象指标与历年值相比均略有偏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作物生长的需求。
1 从播种到出苗期间
岚县马铃薯的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前后,其播种时间与温度、田间水分关系十分密切,日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是发根和发芽最适宜的温度,田间土壤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在这个温湿度条件下,从播种到出苗约需24d。
2013年马铃薯是5月18日播种,6月14日出苗,间隔日数为27d;其中积温为518.8℃,日平均温度为19.2℃;日照266.3h,光照充足;降水30.5mm,比历年同期偏多6.5mm。由于播种前后降水一直偏少,使得土壤含水量较低,期间出现了4cm的干土层,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最低为8.8%,土壤相对湿度最低为43%,幼苗出现轻微旱象。适逢6月上旬连续降水25.0mm,并且有1次大于10.0mm的有效降水,此次降水及时缓解了已出现的轻微旱象,出苗期较历年推迟了2~3d,但对作物后期生长影响不大。
2 从出苗到分枝期间
幼苗期是以茎叶生长为中心的营养生长时期,此期所要求的适宜温度为17~21℃,土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同时还要求有充足的阳光。若遇到30℃以上高温或7℃以下低温时,马铃薯茎叶会停止生长,气温小于-0.8℃时会受冻,-1.5~-3℃时幼苗就会死亡。
2013年马铃薯从出苗到分枝为12d,期间积温为241.6℃、日照63.9h,降水105.3mm,比历年同期偏多72.4mm,这段时间的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较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因此20.1℃的日平均温度完全能满足茎叶生长的温度条件。由于6月18~24日连续降水105.3mm,降水较多,使得光照不足,平均光照时间仅为5.3h,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最高为16.3%,土壤相对湿度最高为82%,过高的土壤湿度不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降低了植株后期的抗旱抗病能力。
3 从花序形成到开花期间
从花序形成到开花期是马铃薯块茎形成时期,开花期是块茎形成盛期,即块茎体积和重量迅速增长的时期,开花结果结束后就进入淀粉积累期,也就是块茎形成末期。块茎正常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6~19℃,这个温度下的有效光合作用最强。块茎形成和膨大期是作物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最怕高温、干旱,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块茎形成末期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50%~60% ,这个时期一般要求有11~12h的光照时间。符合以上条件,再加上科学的管理措施和足够的肥料供应,马铃薯就会茎叶发达、块茎大、产量高。
2013年马铃薯从花序形成普期到开花普期为9d,期间积温为161.7℃,日平均温度为18℃,降水为89.9mm(比历年同期偏多49.6mm),光照适宜,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平均为16.3%,土壤相对湿度平均为82%,整个发育期过程土壤墒情一直良好,保证了马铃薯的开花率且开花持续时间较长。进入开花后期, 8月份的总降水量为131.9mm,月平均气温为20.1℃,月日照时数为250.5h,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平均为15.9%,土壤相对湿度平均为79%。从以上条件看,各项指标均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适宜的气候条件为今年马铃薯的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可收期
马铃薯可收期主要气象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土壤水分。收获的温度以20~25℃之间为最佳,温度偏高于29℃以上的干热天气会使块茎停止生长,从而导致产量降低;温度低于15℃时,则光合作用降低,影响淀粉的合成和积累,使品质受到影响。土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降水太多会影响干物质的积累,易导致马铃薯皮孔开放而出现腐烂现象。
2013年马铃薯可收期间的日平均温度为16.0℃,在进入可收期的9月中下旬出现了连续8d的降水天气,总降雨量为89.9mm ,10~20cm土壤重量含水率为17.1%,土壤相对湿度为86%,过高的土壤湿度影响了干物质的形成。从2013年马铃薯观测地段的产量分析来看,降水在可收期的频繁出现之所以没有使马铃薯的产量受到大的影响,主要是缘于优良的品种。
5 收获期
马铃薯可收后的10~15d即进入收获期,此时应避开阴雨天而选择晴好天气适时收获,不要使薯块沾土,以防感染病菌。收获后应及时晾晒、预储、降温、适时入窖。2013年马铃薯由于后期降水较多,会给储藏造成一定的困难。
6 结束语
2013年的气候条件对于马铃薯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在作物需水量较大的时期均有有效降水及时而至,初霜冻出现在9月25日且为轻霜冻,所以未对薯块造成任何影响,2013年马铃薯的产量与上年相比增产了3%,是一个丰收年。由此可见,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品种是2013年马铃薯增产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许荣乐.农业气象指标大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