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不同类型的读者进行了阅读心理分析,并针对读者的阅读心理提出加强导读工作的方法及读者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心理
探析读者阅读心理,加强导读工作及培养读者的阅读能力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教师读者的阅读心理及表现
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是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教师分为老、中、青三个层次,各个层次的阅读心理各不相同,因此,要分别加以分析,因人而宜地开展服务活动。
1.老年教师。这类读者多是教授、博士、专家,他们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有极其丰富的教学、科研工作经验,很多人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了学科带头人。他们来图书馆的阅读心理是查找国内外最新、最深的文献资料,掌握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渗透情况。他们需要借阅和复制的文献数量多,他们非常珍惜宝贵时间,除一部分必须亲自查找的资料外,他们希望得到图书馆员的帮助,利用计算机检索有关文献,并提供文献的馆际互借服务。
2.中年教师。这类读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思想、智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也较成熟,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快,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怀有信心,虽然在过去的十年动乱中夺去了他们一些宝贵时光,但改革之势又给予了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使他们先后成为教学、科技队伍中的骨干力量。这部分人在阅读活动中,急需向高、深方向发展,他们热切想得到一些学术水平高、参考价值大的学术专著,迫切要求了解本学科的更新动态,因而表现出极其强烈的求新、求快、求早的阅读心理,他们在利用馆藏资源的同时,还需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3.青年教师。这是一批最富有活力的读者对象,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缺乏的是接触社会少,从事专业工作短,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因此,他们怀着极高的工作热情,积极参加各项业务活动,以求在深度和广度上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们对所从事的专业抱负很大,头脑中不带框框,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探索、创新,对科学技术研究和学术上的新发展表现很敏感,他们迫切需要有关基础课方面的教学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教学水平,因此,需要查找大量的参考文献。
二、大学生读者阅读心理及表现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数量多,最活跃的读者对象。他们都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在大学几年时间,专门从事一定专业的系统学习,为既将从事各种职业工作做好智力准备。大学生接受系统的高等专业教育,进入全面成熟时期,对知识的需求广博而专深,需要补充课堂学习上的不足、印证或辨别在课堂学习中接受的观点和理论、或满足精神上的休息和享受,对书刊中的信息吸收容量大、消化速度快、自学能力强,因此,图书馆的书刊,阅览室的环境,最吸引大学生读者,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研究学生读者群的划分及其阅读心理,对高校图书馆工作至关重要。
1.低年级学生。他们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高中的教学方式、课外阅读与大学迥然不同。他们知识面窄、年龄小,对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充满了新鲜、好奇的心理,对自己的阅读目标不十分明确,盲目地选择一些言情、武打小说、或较为走红电视剧原著、或盲目的追随他人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名著,对自己的素质提高帮助不大。
2.中年级学生。他们对大学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接触专业基础课,阅读目的较为明确,因而想阅读一些与他们专业课程有关的文献,把学习加深一步。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其阅读心理为想找一些与课程有关,或者有一些解释、解答之类的文献,以便把学习赶上去。还有的根据自己课外阅读兴趣,业余爱好,广泛阅读其他文献资料。
3. 高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他们阅读的特点带有比较明显的目的性和系统性,阅读范围比较集中、系统,阅读心理往往表现为目标明确、兴趣专一。主要阅读实用性较强的专业书刊,而想考研究生的同学,则把重点放在外语和专业理论知识及学科发展动态上。
三、 高校其他工作人员的阅读心理及表现
党政领导和行政管理工作的读者,他们一般注重阅读有关学校管理、青年教育、行政后勤管理等方面的书刊。其他文化程度偏低点的工作人员,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机会较少,来者常阅读小说、生活常识、生活指南等贴近生活的资料,属娱乐读书型。
四、针对读者心理加强导读工作
导读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读者服务手段,使读者更加合理地利用图书馆,及时了解现代科技发展动态,提高文献情报信息的利用率。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根据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馆藏资源情况,针对性的提供情报服务。对于老年教师,应积极为他们提供国内外最新、最深的科技情报资料,做好代查、代译工作;对中青年教师,应积极向他们提供本专业领域的书刊资料,帮助他们利用计算机检索有关的文献。对于低年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以及怎样利用图书馆的辅导讲座,从微观上帮助他们掌握各种检索工具,指导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从宏观上要引导他们阅读一些优秀期刊,培养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介绍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对高年级学生因面临毕业,还应根据毕业论文题目编制导读书目,文摘索引等,尽可能为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及考研创造条件。
五、 要注重培养读者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指读者为寻求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而进行的文献检索能力。它包括:馆藏文献的检索能力,即利用图书馆馆藏的能力和计算机检索能力及网上信息资源的能力。读者是否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会直接影响文献寻找的结果。读者不会利用图书馆,不善于检取所需资料,不知道图书馆有什么资源,易使读者产生图书馆知能障碍。同样,读者对电脑使用不熟练,对网上检索途径和方法不熟悉,自己所需要的网上资源,总是找不到,易使读者产生网络信息知能障碍。为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读者检索馆藏和网络信息的能力,减少读者对自己的查寻能力不足产生的焦虑,不熟悉电脑操作而产生的障碍,图书馆应向读者提供辅导服务和参考服务。辅导服务包括向读者介绍馆藏、馆藏布局,开架书刊排架规律,正确使用书刊目录、书目索引等其它检索工具书,使读者在众多图书馆资源中,有效收集有用资料。网上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弥补馆藏的不足,因此网上检索显得十分重要。图书馆应主动组织读者培训,向读者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指导读者掌握计算机检索的基本技能,使读者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总之,图书馆是收集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它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成员社会心理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图书馆工作者在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探析读者的阅读心理,强化对读者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指导,扬长避短,以便进一步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玉芬.读者心理与图书馆员素质.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 (3).
[2] 曾庆荣.略析读者社会心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冶金高校图书馆,1998 (1).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心理
探析读者阅读心理,加强导读工作及培养读者的阅读能力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教师读者的阅读心理及表现
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是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教师分为老、中、青三个层次,各个层次的阅读心理各不相同,因此,要分别加以分析,因人而宜地开展服务活动。
1.老年教师。这类读者多是教授、博士、专家,他们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有极其丰富的教学、科研工作经验,很多人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了学科带头人。他们来图书馆的阅读心理是查找国内外最新、最深的文献资料,掌握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渗透情况。他们需要借阅和复制的文献数量多,他们非常珍惜宝贵时间,除一部分必须亲自查找的资料外,他们希望得到图书馆员的帮助,利用计算机检索有关文献,并提供文献的馆际互借服务。
2.中年教师。这类读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思想、智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也较成熟,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快,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怀有信心,虽然在过去的十年动乱中夺去了他们一些宝贵时光,但改革之势又给予了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使他们先后成为教学、科技队伍中的骨干力量。这部分人在阅读活动中,急需向高、深方向发展,他们热切想得到一些学术水平高、参考价值大的学术专著,迫切要求了解本学科的更新动态,因而表现出极其强烈的求新、求快、求早的阅读心理,他们在利用馆藏资源的同时,还需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3.青年教师。这是一批最富有活力的读者对象,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缺乏的是接触社会少,从事专业工作短,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因此,他们怀着极高的工作热情,积极参加各项业务活动,以求在深度和广度上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们对所从事的专业抱负很大,头脑中不带框框,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探索、创新,对科学技术研究和学术上的新发展表现很敏感,他们迫切需要有关基础课方面的教学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教学水平,因此,需要查找大量的参考文献。
二、大学生读者阅读心理及表现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数量多,最活跃的读者对象。他们都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在大学几年时间,专门从事一定专业的系统学习,为既将从事各种职业工作做好智力准备。大学生接受系统的高等专业教育,进入全面成熟时期,对知识的需求广博而专深,需要补充课堂学习上的不足、印证或辨别在课堂学习中接受的观点和理论、或满足精神上的休息和享受,对书刊中的信息吸收容量大、消化速度快、自学能力强,因此,图书馆的书刊,阅览室的环境,最吸引大学生读者,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研究学生读者群的划分及其阅读心理,对高校图书馆工作至关重要。
1.低年级学生。他们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高中的教学方式、课外阅读与大学迥然不同。他们知识面窄、年龄小,对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充满了新鲜、好奇的心理,对自己的阅读目标不十分明确,盲目地选择一些言情、武打小说、或较为走红电视剧原著、或盲目的追随他人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名著,对自己的素质提高帮助不大。
2.中年级学生。他们对大学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接触专业基础课,阅读目的较为明确,因而想阅读一些与他们专业课程有关的文献,把学习加深一步。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其阅读心理为想找一些与课程有关,或者有一些解释、解答之类的文献,以便把学习赶上去。还有的根据自己课外阅读兴趣,业余爱好,广泛阅读其他文献资料。
3. 高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他们阅读的特点带有比较明显的目的性和系统性,阅读范围比较集中、系统,阅读心理往往表现为目标明确、兴趣专一。主要阅读实用性较强的专业书刊,而想考研究生的同学,则把重点放在外语和专业理论知识及学科发展动态上。
三、 高校其他工作人员的阅读心理及表现
党政领导和行政管理工作的读者,他们一般注重阅读有关学校管理、青年教育、行政后勤管理等方面的书刊。其他文化程度偏低点的工作人员,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机会较少,来者常阅读小说、生活常识、生活指南等贴近生活的资料,属娱乐读书型。
四、针对读者心理加强导读工作
导读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读者服务手段,使读者更加合理地利用图书馆,及时了解现代科技发展动态,提高文献情报信息的利用率。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根据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馆藏资源情况,针对性的提供情报服务。对于老年教师,应积极为他们提供国内外最新、最深的科技情报资料,做好代查、代译工作;对中青年教师,应积极向他们提供本专业领域的书刊资料,帮助他们利用计算机检索有关的文献。对于低年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以及怎样利用图书馆的辅导讲座,从微观上帮助他们掌握各种检索工具,指导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从宏观上要引导他们阅读一些优秀期刊,培养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介绍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对高年级学生因面临毕业,还应根据毕业论文题目编制导读书目,文摘索引等,尽可能为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及考研创造条件。
五、 要注重培养读者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指读者为寻求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而进行的文献检索能力。它包括:馆藏文献的检索能力,即利用图书馆馆藏的能力和计算机检索能力及网上信息资源的能力。读者是否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会直接影响文献寻找的结果。读者不会利用图书馆,不善于检取所需资料,不知道图书馆有什么资源,易使读者产生图书馆知能障碍。同样,读者对电脑使用不熟练,对网上检索途径和方法不熟悉,自己所需要的网上资源,总是找不到,易使读者产生网络信息知能障碍。为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读者检索馆藏和网络信息的能力,减少读者对自己的查寻能力不足产生的焦虑,不熟悉电脑操作而产生的障碍,图书馆应向读者提供辅导服务和参考服务。辅导服务包括向读者介绍馆藏、馆藏布局,开架书刊排架规律,正确使用书刊目录、书目索引等其它检索工具书,使读者在众多图书馆资源中,有效收集有用资料。网上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弥补馆藏的不足,因此网上检索显得十分重要。图书馆应主动组织读者培训,向读者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指导读者掌握计算机检索的基本技能,使读者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总之,图书馆是收集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它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成员社会心理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图书馆工作者在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探析读者的阅读心理,强化对读者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指导,扬长避短,以便进一步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玉芬.读者心理与图书馆员素质.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 (3).
[2] 曾庆荣.略析读者社会心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冶金高校图书馆,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