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育”引领学校发展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w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始建于1956年,一校四址。学校以“尊重”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创建一座学习的乐园”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具有“包容、超越、探究、合作”特质的“北京情、中国心的世界人”为育人目标。目前已形成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的“尊重教育”品牌,有效促进了四个校区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先后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国家实验学校”“全国优质品牌学校”“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实验校,我校以“尊重”为核心办学理念,并将其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让尊重成为一种文化,为师生创建一座和谐的乐园,让学校成为师生体验幸福、绽放生命的家园。
  “尊重教育”的内涵
  在传承历史和展望未来的思考过程中,我们将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定为“尊重”。在这里,尊重有三层含义:重视与敬重,懂得与理解,包容与赏识,其主要内容是尊重规律、尊重环境、尊重文化、尊重人人。
  尊重规律:尊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认知规律。目的是引导师生遵守规则、掌握方法、把握规律,让每一个人都能身心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
  尊重环境:尊重身边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目的是引导师生尊重环境的多样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让每一个人都懂得爱护环境,物尽其用,非需勿用。
  尊重文化:尊重北京文化、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目的是引导师生懂得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认识到包容超越等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学会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丰盈的根;同时吸纳世界先进文化,学会探究和合作,掌握生存和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保证在未来获得可持续发展。
  尊重人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目的是引导师生不仅要尊重现代人,还要尊重未来人,只有自尊自爱,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懂得做今天想明天、做自己想他人,才能健康快乐、坦诚交往、自信成长。而尊重未来人主要是通过尊重规律、尊重环境和尊重文化来实现的。
  “尊重教育”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又符合当今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加强传统文化的培育”,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等新要求,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北京情、中国心的世界人”的育人目的。
  “尊重教育”的实施路径
  如何真正让“尊重”理念落地生根?我们采取“尊重教育具体化、尊重教育课程化、尊重教育行为化”的策略。
  1.建立共同愿景,构建办学目标体系
  为使“尊重”理念落到实处,学校从四个层面完善了办学目标体系。该体系包容着尊重的理念和教育价值,体现出为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一是享有环境教育浸润之乐。突出以尊重学生发展需求为本,体现三个多元——色彩多元、内容多元、形式多元;突出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为本——体现鲜明的北京情、中国心、世界人的主题文化特色;突出以尊重环境资源为本——非需勿用、一物多用、物尽其用。
  二是享有课程学习探究之乐。突出“尊重规律、尊重人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一二四四五六”课堂文化标准;突出基于尊重理念的课程建构体系;突出多样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开展深化“尊重”主题的多种实践活动。
  三是享有人际交往归属之乐。突出“尊重差异、尊重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学生社团活动;突出“尊重人人”,开展“坦诚交往”“知恩感恩”等良好习惯培养活动。
  四是享有管理文化温馨之乐。突出真字——知真情、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突出助字——发现、点燃、分享、提升;突出导字——先导发展,实施星级评审制度。
  2.诠释“尊重”理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在尊重理念和育人目标的统领下,我们以“尊重学生发展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多元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了科技、艺术、文化、体育四类128门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校本课程不断进行整合、归并,逐步形成了“尊重”四大领域的系列精品校本课程,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有效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3.丰富“尊重”内涵,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学校以课堂为主要空间,建构了体现“尊重”理念的“一二四四五六”课堂文化标准。如学生层面做到“四个我会”:我会倾听、我会发现、我会质疑、我会实践;教师层面做到“五个让”: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规律让学生发现,学法让学生归纳。师生只要围绕标准展开研讨、实践中对照标准落实,就可充分阐释课堂文化,打造高效课堂。
  通过建构课堂文化标准,我们进一步把“尊重文化”浸润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借助“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学情分析”“分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等课题,开展“差异教学”的研究与实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课堂意识形态。
  4.尊重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和情趣培养,我们在充分研究学生未来发展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的基础上,着重在“时间管理、健身健心、坦诚交往、学习探究、独立阅读、知恩感恩”六大习惯方面加大培养力度,把“尊重”的理念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使之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实施“星级学生评价”,将其纳入小学生综合评价。
  此外,我们以128门校本课程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和依托,开发并形成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四类学生社团106个,形成26个精品社团,如合唱社团、管乐社团、机器人社团、魔方社团、武术社团等。
  学生实践活动更是凸显主题性,即围绕“尊重”的四个领域,与主题课程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的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如“因什么而乐”“游中轴品文化”“走进北京的名人故居”等活动。
  5.尊重环境育人,创建学生成长乐园
  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需求和差异,处处从学生的视角设计,设立开放的图书空间、科技空间、笑脸墙、我是明星小舞台、班级展示线……处处都有学生的书法、绘画、手工等作品,让每一面墙都能说学生听得懂的话,成为学生学习资源和才能展示的空间,让学生每一天都体验到成长和发展的快乐。
  依据“尊重”的四个内容,按主题进行文化创建。如本校依托“品味北京文化”校本课程,建立“京味文化楼”,使其成为学生动态的课程资源。各分校也分别建立了能够体现“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校园环境,目前已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教育基地,成为白家庄小学向北京市、全国乃至国际交流和展示的窗口。
  6.尊重教师劳动,形成特色管理文化
  学校坚持“尊重差异、因人施导”的管理理念,以“知真情、办真事、说真话、做真人”作为我们的管理追求。
  面对具有差异的教师团队,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因人施导、因人施管”的《星级教师评审制》,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四个方面,设立一星到五星5个等级,进行自主申报与综合评审。同时运用“发现、点燃、分享、提升”的管理原则,引导教师不断提炼自身专业发展经验,形成自身专业优势,实现了优势专业“先行发展”,带动他人“先导发展”的目标,帮助教师发现亮点、总结特点、形成风格、铸就特色,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推动了四个校区教学水平的高质均衡发展。
  通过上述“尊重教育具体化”的多元实施路径,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尊重”理念为根,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为茎,以课程建设、课堂文化建设、学生活动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为叶的品牌特色,“尊重教育”也成为白家庄小学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课程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决定着人才的综合素质品质。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进程中,北京十二中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  我校课程建设思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层、分阶段推进。课程建设原则:立足校情,稳中求进,求实创新,整体构建“国家课程 校本必选课程 校本任选课程”的课程结构,重新构建
期刊
没有人能说清楚,素描和速写是何时从绘画领域里被人为拆分成不同的两个部分的。然而,又有谁能从伦勃朗用炭笔、粉笔、墨汁画出来的写生中再分割出素描与速写来?米开朗基罗、
期刊
本文采取日本学者伊藤阳一舆论形成的三级模式,从公众、政府、媒体对舆论形成的影响的角度分析网络反腐事件.发现公众知情权与政府信息不公开的矛盾是推动舆论演变的主要动力
残疾人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国内大部分聋校每年级只有一到两个平行教学班,无法做到像普通学校那样一个年级每个学
明代绘画是继宋朝以来绘画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尤其是晚明画坛异彩纷呈,在中国人物、山水、花鸟画领域皆呈现独特面貌,其中总体以自然人性论影响下的“表现性”特点较为
【摘 要】吴镇的书法与绘画的关联,一方面表现在绘画书法性的用笔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落款书法和画面的关系上,吴镇在此基础上把元代已经具备的强烈的笔墨意识推到了更高水平,使笔墨更为直接地传达出主体的精神。  【关键词】吴镇;绘画;书法;关联  一  吴镇位列元代四大家中,在绘画上有着相当的独特性;他的书法不仅是元四家中的佼佼者,就算放在整个元代也是独树一帜。而他更为卓绝的地方,在于他生动地展示了书法与绘
利用离子束溅射镀膜技术将聚四氟乙烯(Teflon)纳米粒子沉积到石英基板,将基板置于50μg/ mL的瑞氏木霉疏水蛋白HFBII溶液中浸泡,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察和水接触角测试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