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材分析
  课题“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是新教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和老教材比较有较大的变动,删去了鸭翅的观察,增加了“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观察活动。本节教学重难点是,举例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要求比老教材高。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本节课标内容是: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对本节内容的活动建议是: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
  新教材增加的“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观察活动需要观察猪关节,而实验材料猪关节在市场中不容易获取,很难买到或猪关节的结构不完整,笔者为了解决这个实验难题,跑了很多菜市场肉铺,终于买到了少量猪关节。由于提前和肉铺老板打好招呼讲清了关节的要求,买到的猪关节相对完整。由于猪关节的数量很少,且费用高,笔者于是尝试录制了解剖观察猪关节的微视频。这样在猪关节材料缺少的情况下学生观看此微视频,也能跟着教师身临其境地了解如何解剖猪关节,认识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如果加上猪关节的实物演示,学生对关节的结构认识会更加深刻。
  2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运动结构;举例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体验、分析和观察等活动,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运动安全,意识到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3教学过程
  3.1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教师出示蚂蚁举物体的图片和动画:蚂蚁号称“小身材,大能量”,可举起比自己重两倍多的食物,拖动比自己重10倍的食物,人能做到吗?蚂蚁为什么力气这么大,和什么有关呢?蚂蚁的肌肉非常发达,动物的运动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蚂蚁举物体的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出蚂蚁“小身材,大能量”的具体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蚂蚁的大力气和其发达的肌肉有关,引出课题“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2学生活动体验,微视频突破难点
  3.2.1动物的运动结构
  通过观看“蚂蚁的运动”动画,结合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蚂蚁等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是足,足是分节的,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足产生运动。教师提出问题:其他动物是通过什么结构进行运动的呢?通过多种动物运动的图片,再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运动结构,归纳总结得出:动物的运动方式有飞行、爬行等多种形式。多细胞动物依靠运动器官如足、四肢等进行运动;单细胞动物依靠其特有的运动结构如纤毛、伪足等进行运动。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动物的运动方式,也知道了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那么,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是如何完成各种动作的呢?
  3.2.2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教师要求学生回忆脊椎动物特征——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并出示课本84页图17-12猪骨骼示意图,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脊柱和四肢骨,初步了解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师:通过猪骨骼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猪的四肢是由多块骨组成,那么骨与骨是如何连结的呢?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结,关节是一种可动的骨连结,骨连结还有其他形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猪关节的结构,理解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结的。
  【微视频应用例1】:教师播放解剖猪关节微视频(时长1min15s)。
  教师提醒观察使用剪刀等器具的安全性,学生结合解剖猪关节微视频及课件中观察指导,4人为一小组进行解剖观察猪关节实验活动。5 min后,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关节的结构,关节由关节囊、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软骨组成。
  教师提出问题: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你能说出自己身上的主要关节吗?
  联系自身和生活,学生较容易说出肘关节、膝关节等,没有说出的则由教师补充,同时出示人体关节示意图,并提醒学生平时要注意运动安全,保护关节。
  设计意图:解剖观察猪关节是新教材新增内容,由于猪关节材料不易获取,笔者录制了解剖观察猪关节的微视频,在实验材料缺乏情况下学生看此视频也能清楚了解关节的结构,且录制好的视频可以重复播放。本节课中笔者准备了少量猪关节,学生观看视频后分小组进行观察实验,教师当场实物演示解剖猪关节时,后面学生看不清楚,实物投影效果也不好,教师提前录好解剖猪关节的视频,录制视频时就可以拉近近距离拍摄,反而使得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
  教师:那么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到底是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是如何协作完成运动的呢?下面我们来通过观察鸭翅的运动,了解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微视频应用例2】:教师播放鸭翅的运动微视频(时长2min40 s)。
  学生通过观察鸭翅的运动微视频,了解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认识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并通过分别剪断骨骼肌、骨、关节观察鸭翅的运动,理解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出示骨骼肌示意图,强化加深学生对骨骼肌的印象。教师提问:骨骼肌如何附着在骨上?每块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受到刺激产生收缩或舒张反应,牵拉相应的骨绕着骨连结(关节)运动。
  师生总结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由骨、骨连结(如关节)、骨骼肌三部分构成,三者对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前面猪关节观察活动着重认识关节的结构和作用,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骨和骨骼肌在猪关节观察活动中无法完整清楚看到。笔者录制了鸭翅运动的视频,是对前面观察活动的进一步补充,使学生观察認识骨骼肌的组成,完整了解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并通过分别剪断骨骼肌、骨、关节观察鸭翅的运动,理解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功能。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人的屈肘伸肘运动。
  【微视频应用例3】:教师播放健美老师屈肘伸肘运动的微视频(时长20 s)。
  教师出示健美先生图片,要求学生识别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学生:体验屈肘伸肘运动。
  教师提醒学生将左手放在肱二头肌的位置,右手握拳稍用力进行屈肘伸肘运动2~3次,体验感受屈肘伸肘运动时肌肉的变化。学生体验后,说出人体屈肘伸肘运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人体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人体伸肘运动时,肱二头肌舒张,同时肱三头肌收缩。
  设计意图:普通人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不发达,屈肘伸肘时不容易看出或感受到肌肉的变化。初中学生身体尚未发育完全,不容易在屈肘伸肘运动时感受到肌肉的变化,于是笔者请学校的健美操专业体育老师拍了一段屈肘伸肘运动的微视频,效果非常好,肱二头肌的变化特别清楚,很直观。
  教师:人体运动时是一块肌肉完成运动吗?不是,人体运动依靠多块肌肉共同完成运动,人和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
  师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动物的运动结构;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4教学反思
  4.1微视频在本节实验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八年级内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这节课教材内容变化很大,猪关节的实验观察是个难点。本节课尝试利用微视频指导学生解剖观察猪关节,为学生接下来的小组实验观察做了很好的铺垫和示范。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脊柱动物运动系统组成的理解,教师拍摄了鸭翅运动视频作为补充,使学生对骨骼肌以及运动系统组成如何协作完成运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屈肘伸肘运动中肌肉的变化,拍摄了体育老师屈肘伸肘的视频,非常直观,利于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
  4.2微视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应用的展望和思考
  通过“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这节课微视频应用于实验教学的尝试,笔者认为将微视频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化抽象为直观,实现思维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有效的改变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和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微视频不仅仅适用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这节课,在其他生物实验教学中微视频实验教学也能发挥作用,如实验材料不容易获取或实验操作比较困难的一些实验。但笔者认为不能以微视频完全代替实验教学,微视频在一些生物实验教学较难开展的情况下辅助实验教学,有较好的效果,但取材容易一般实验室都可以开展的生物实验我们平时要开足开齐,尽量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自己做过实验印象是最深的,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多契机,如何合理利用微视频等信息技术为生物教學服务,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生物教师在信息化时代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以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为能力取向的教学设计中应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找出具体学习任务中各SOLO层级对应的学习特征,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流程设计及学生课堂反馈的评价中,可逐级递进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引领其深层次思维。  关键词 SOLO分类评价理论 逻辑思维水平 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生逻辑思维培养  SOLO(Stru
摘 要 以STSE四组分联系为切入点,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中国、加拿大生物教材的STSE教育,供国内生物教材的完善以参考。  关键词 科学教育 STSE 教材比较 生物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A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STS,即科学-技术-社会。思想认为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并非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密切的内
摘要:基于翻转课堂的构建理论,即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以高校英語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为研究对象,对综合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模式线上和线下教学中的教师提问提出了相关的设计方案和实例,通过较低一级和较高一级认知领域分类来对线上和线下的课堂提问进行设计,为今后类似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翻转课堂 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 教师提问 综合英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 就如何将静态的知识和动态的思维相结合、可视思维的过程、培养思维方法、促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方面进行剖析,助推中考复习。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 科学本质 中考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54-03  1中考复习的现状分析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2018年浙江
摘 要 根据本节“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的科学史实较多,且核心概念不易理解的特点,应用5E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新旧概念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理解并应用新概念,提高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 5E教学模式 核心概念 高中生物 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复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5E教学模
摘要: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语料,从语气、情态和人称三个角度展开分析,探索如何通过人际功能实现其演讲意义,并达到传播中国思想、推动中非深化合作的目的。研究发现:在语气系统中,演讲者主要使用陈述语气,为听众提供信息;演讲者多次使用第一人称复数“we”作为主语,拉近与听话者的距离;演讲者大量使用中量值情态动词“will”,表示中国对合作的意愿。  关键词:演讲 人际功能 语
摘 要 高三生物复习中应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的前概念,加强概念的辨析。可通过“微课”形式,对易混概念进行梳理归纳,辨析异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可强化运用,将知识系统化;训练学生思维及其对概念的准确理解。  关键词 核心概念 微课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问题提出  高中生物知识点“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这三种类型的变异中,都会
1 案例  笔者旁听“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公开课。教师引导学生在合理区间内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2,4-D溶液,选择适合枝条浸泡在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枝条生根情况。通过实验操作,学生理解不同浓度2,4-D对枝条生根的影响,体验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使用时存在的双重性作用。教学过程教师遵循教学设计,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① 不知道哪种枝条适合扦插;② 不清楚如何设计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起点。笔者尝试采用“教师设疑——学生探疑——学生解疑——学生质疑——师生释疑”的教学。  下面就这种课堂的几个教学环节作一介绍。  1 教师设疑——教师设置课堂问题  “设疑”是教师根据所授内容和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以期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环节是教师在备课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学习
摘 要 以选修实验课题“植物的组织培养”为例,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注重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实验教学的实用性、主体性、整合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 校本课程资源 实验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课程资源是指生物学课程实施可利用的所有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也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决定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