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bula_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而一切的着力点应该是在语言上。任何脱离了语言的语文教学,无异于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就算精彩绝伦,也因为缺少生命力而显得苍白。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取舍有度,只有运用文本细读、文本对话、读中学写的有效教学方法,才能产生语言的力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文本 学生 “语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借助教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应该说,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早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教了不少知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依然没有起色,“少慢差费”的现象周而复始。其症结在于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内容打转几乎还是教学的常态。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不抓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借助文本细读提高“语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内容,先教给学生一些解读文本的方法,以帮助他们寻得深入文本核心参悟文本精妙的路径,然后侧重于给学生提供独立解读的空间。在学生遇到解读困难时,教师应该适时地为他们支起一架梯子,降低思维坡度,逐渐推进、逐步深入地操练解读方法及提高解读能力。比如,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就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他首先引导学生沿着文章思路去解读文本,梳理出课文的写作顺序,从而发现了老人与海鸥那种特殊而深厚的感情。接着他又引导学生紧扣文章的灵魂与核心——题目,去解读文本,总结出文题阅读的方法。然后,他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文眼阅读法去解读老人与海鸥那种父母和儿女般的情义。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文采的美丽并动笔仿写。不论是文路阅读与文题阅读,还是文眼阅读与文采阅读,孙老师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训练和方法获取,始终关注的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如果也能像孙老师这样把学生推向文本解读的前台,就能把自己所领悟到的知识更好地传达给学生。
  二、巧设文本对话提高“语用”能力
  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应该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唤醒学生的言语表现欲望,能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其次问题设计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核心问题应该是有结构的问题,能充分沟通各知识领域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够把分散的知识点结为知识链或知识块,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再次,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表达与运用的路径应该不唯一,而且还包含着一般方法的学习,能推广到其他情境中去。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要求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自主思考:谈迁在北京重写《国榷》的场景可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画出最让你感动的一处,说说想法并有感情地朗读。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
  学生1:从“奋笔疾书”这个词我感受到谈迁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学生2:除了这些词,我发现这一段里表示时间的词很多,如4年、几年这些词写出了谈迁为撰写《国榷》付出的艰辛。
  学生3:这些数字和上文的数字加以对比,我们发现谈迁第二次写国榷比第一次更勤奋,花的精力更多。
  学生4:我还发现这里有一段排比,读着这段话,我能想象是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谈迁不辞辛苦、终日奔波。
  从学生的对话交流可以看出,学生能从不同的点与角度去思考,能抓住关键语段想象文章的空白处。
  这种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直接指向学生的语文实践,可以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形成,有“立竿见影”之效、“潜滋暗长”之功,更可以促進学生言语智能的生长。
  三、采用读中学写提高“语用”能力
  选入课本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且大多具有示范性,阅读教学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并在习作实践中应用。在阅读中理清层次,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潜心会文在头脑中建立模型,练笔时,才不至于走样,方法迁移才能成功。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燕子》有多处典范性的状物片段值得借鉴,像第一自然段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语言清新明快、准确生动,从整体到部分,从前部到后部,条理非常清晰,把小燕子的活泼机灵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可分两步,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悟,了解本段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特点,接着模仿迁移这一写法,学写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再如《祖父的园子》一文是著名作家萧红的名篇,学生读来手不释卷,并有视角不同、丰富多样的阅读感悟:神往于萧红童年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可结合自己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玩的现实困扰,写出对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欣赏祖父菜园的斑斓色彩的学生,抓住课文描写色彩的语句,阐明如此遣词造句的精妙……如此多角度、多层面的读写结合,彰显了学生对作品真正的透彻、清晰、明确的领会。
  总之,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是言语实践,无论教学理论怎样的眼花缭乱,语文课堂如何变化多样,语文教学都必须按照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展开。以上三种方法遵循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转化规律,是在语文知识观照下的语言实践,不再是自然状态下在黑胡同里的暗自摸索,而是有目标、有方法、有路径的自觉学习,最终发展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他文献
<正>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NHFPC) held a Working Meeting on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Resident Physician Standardized Training System in
摘 要 花生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各种杂草、病虫害及逆境环境的影响,严重降低了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因而在常规生产过程中,花生用药次数相对较多,农药使用量和喷药用工量较大,生产成本高,且污染严重。基于此,通过开展花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试验,筛选出合理的用药方案,以达到花生绿色生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花生;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
去年4月,为观赏杜鹃花我和友人走进龟峰山风景区。龟峰山位于湖北省麻城市东30 km处,因山巅有一块大石酷似巨龟而得名。此山面积不大但景点甚多,每处景点都有一个古老而美丽
我国大多数园林绿化企业管理方式较粗放,管理水平较低,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合理控制成本,使得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成为降低建设单位的风险损失、提高建设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经济
在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力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一半径为R的圆球,其重心不在球心O上,现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则平衡时球与地面的接触点为A.
烟后玉米种植是充分利用热、水、光、肥等资源,当烤烟采烤到中部叶片时,在烤烟地里套种玉米,进而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是兼济经济、粮食生产的农业模式。基于此,阐
摘要: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教会学生心存感激,孩子就多一份宽容,自律与热情。让学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体验和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懂得在接受他人关爱和援助时给予回报,不应一味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增强责任意识,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尊重和负责,与人为善,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善待自己眼中的一草一木。  关键词:感恩教育;班级管理;相得益彰  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这四个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
近年来,物理学家成功地将量子理论和信息科学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原理利方法.1993年C.H.Bennett提出了量子通信的概念;1997年中国科学家潘建伟与荷兰学
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有效最简捷的方法莫过于有效地利用文本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中的空白处,让学生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翱翔在写作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