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独立探索的天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0602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表达独立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将根据过去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创造情境,激发自主合作探究动力。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必要认真创造一种情境,这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极为活跃的状态。创造情境是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自主性的有效途径。例如,当应用数学教授《加法》时,我展示了一组兔子在野外采摘蘑菇的图片,并询问你观察到了几只兔子?看到这张有趣的图片,学生们非常自然地进入场景,加上他们仔细观察和讨论,并得到了各种结果:一个是左边的8只兔子和右边的7只兔子,共有15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非常有兴趣参与表达和思考数学活动。
  其次,激励引导,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该从现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独立探索与合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合作。
  1.学会从书中探究知识
  自我探索是讓学生学习探索知识,并独立于书籍和实例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使用获得和理解的新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当教授“认识小数”时,数学教科书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分米,学生不会用分米作为单位来表达确切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例题1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制定自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以便学生能够从书中了解所要探索哪些知识以及要解决哪些问题。遇到困难时,让学生通过合作和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将慢慢学习如何探索和吸收书本知识。
  2.学会从操作中探究知识
  数学的特征是抽象的,但它们必须基于感性知识。数学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是通过儿童思维中的感知形成的。再把感性认识转变成抽象的概括。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观察,将一个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通过实验,对角折叠正方形得到直角三角形,再将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叠成一个平角,学生知道平角的度数,也就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3.建立冲突,开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源泉
  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根本原因。教师应不断在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例如,在教授“矩形”区域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两个矩形。然后演示矩形演示器上的两个矩形,在学生得出矩形周长公式后,询问学生: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然后显示已知长度和宽度的矩形。怎么求面积?同时呈现一个已知的周长和一个长的矩形,思考:如何求面积?还可以出示已知面积和长或宽,想:怎么求周长或宽(长)?最后出示:如何用最小的围墙包围最大的矩形区域?整个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认知不断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此外,它开辟了学生独立探究的源泉,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知识探索欲望的高度渴望。
其他文献
现在的学生难教,甚至还出现12岁六年级学生捅死母亲,13岁初二学生锤杀父母,北大学子弑母等悲剧。是老师不努力?还是学校教育出现问题?不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孤儿等家庭教育的缺陷,是“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和溺爱的结果。  一、案例回放  1. 2018年12月2日晚间,湖南省一名12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吴某康持刀将母亲砍死。  2.2018年12月31日19时许,湖南省衡南县
期刊
“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正式成为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等的依据和标准。核心素养的落地必须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所以“每一节数学课都应该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明确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以此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就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法”教学,代之以学生为
期刊
语文二字,其本谓语言文字。事事可文,人人皆语。然则内涵包罗万千,如文学、曲艺、应用文等等。今天,我想谈一谈当今社会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作为一名小学阶段的学科引路人——教师,应当以何种身份、姿态、方式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的涉足。近年来,从上至下的教育改革浪潮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无不得以体现,回归国学语文的重要性已如飞出之弦。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故而,我们不得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新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或是“创造”出来,是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据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以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
摘要:近几年的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问题成了当前一个热切关注的话题,而本文着眼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策略问题展开探讨,作者结合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是文化课程的基础部分。怎样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们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相关的数据研究
期刊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提到“阅读”一词,给人的感觉就是语文教学的专用名称,随着综合功能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进入课堂,很多老师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积极参加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同时更加认真而努力的的自觉开发或改良了一系列的PPT教学课件。当我们的老师在上课时把课件直接展示给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第一感觉上,似乎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节省了不少的时间,让教材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了,甚至有些老师连书本都不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因为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
期刊
中国语言文字底蕴那么丰厚、优美,从《诗经·国风·陈风》“月出皎兮,佼人撩兮。”到唐朝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从宋代的诗“昨夜雨蔬风聚,浓睡不消残酒。”到元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随手寽撷一颗,都会令人感受味感视觉听觉的一次盛宴;遇上这些,都会感到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显得诗情画意。正因为如此美好,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也有责任让学生遇上古诗词,遇上祖国文化,遇上文明
期刊
生数学学科学业考试(简称中考)第二轮复习显得更重要。本文结合形势的发展,主要从熟悉中考、科学安排,培养备考方法,培养能力、累计思想,深耕审题、养成反思,事实就是、制定方案等讲述了搞好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的建议,希望能对正处于紧张复习中的老师和同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新形势 中考数学 第二轮复习 建议  近年来,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进行统一命题测试,其考试的结果既是评定初中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教学在阅读中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阅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