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美食博主王刚:我最在乎粉丝的感受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6100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来他看到随随便便一个短视频就有几百万的播放量,决定开始做自己的短视频。“刚开始拍的可差了,就是拿手机,100万的像素,拍出来都看不出是什么菜。”有网友给他支招,“你换一个微单试试”,他咬牙花了一个月工资买了台摄像机。鼓捣半个月,他才搞明白摄像机到底怎么用。起初视频导出来都是模模糊糊的,慢慢摸索才知道是帧率太低,从480p改成1080p图像马上清晰了。“后面我就自己一步一步学剪视频,把所有的内容都压缩到很短的时间里。”
  粉丝是一点点涨起来的,从几千到几万,经历了两三个月。从10万到60万,也是两三个月。但从60万到100万,只用了一个月。
  一道道家乡美食通过网路慰藉了多少留学生思乡的心,也曾有海外中餐馆的师傅给他留言,“饭店菜单的更新速度,就看王刚的视频更新速度了。”
  现在负责运营国外youtube平台的是王刚的两个粉丝,“一对在德国的夫妻,一个读博士一个读博士后。最早他们看到在youtube上搬运和盗用我视频的现象非常猖獗,替我打抱不平,后来他们找到我授权运营,在他们的努力下,盗版已经全部下架了。”
  Discovery频道也被吸引来找他拍纪录片,几天时间里,镜头对着他拍做菜的细节。一个中国小县城厨师的手艺菜品,就这样在全球传播开来。
  视频刚红起来的时候,王刚觉得不可思议,“真有这么多人重视啊?”几千条评论,他越回复越多,评论区也越来越热闹。
  更多粉丝会在线下和王刚直接见面,“有的粉丝放假从北京直接过来找我玩。”最远的有从美国飞来找他的,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我们去钓鱼,玩一玩,一起做菜吃饭。他们厨艺也挺好的,也不会说要特意学个什么菜,就是比较喜欢我的风格吧。”
  对于负面的评论,“我炒菜比你好,只是没有发视频而已。”“你做的菜简直就是垃圾。”王刚说:“以前看了会觉得委屈,现在看得开了。”这些来自同行的留言他已经不会介意。
  两三天换一个地方,一道菜学会了就走,8年换了60多家店
  “1992年我父母在珠海承包了一个饭堂,我来到珠海,星期六星期天都会跟哥哥在饭堂里帮忙,削土豆皮削了好几年,但从来没炒过菜。”那个寒假,14岁的他炒了人生第一道菜——青椒肉丝,得到舅舅的認可。
  “平时看我老爸做饭看得多了,凭着记忆做下来,一点都没有手忙脚乱。”这种存在感让他觉得做菜很简单,将来可以干餐饮这一行。但父亲不同意,让他别想当厨师的事。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父亲喊出“给我滚”,王刚就带上自己的东西离家出走了。
  他和堂哥在草坪上睡了一晚,整整一宿都翻来覆去,站着有蚊子咬,躺着有蚂蚁咬。但一想到回家要被父亲奚落,第二天一早他就爬起来去找工作。“他们以为我干不了多久就会回去,我偏不。”
  有大半年的时间,王刚都在餐馆打杂工。“特别苦,那时我15岁,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招呼客人、上菜收碗、拖地、洗菜切菜、送外卖,除了炒菜和收钱,要干所有的事。早上7点起,回到宿舍夜里十一二点,每天都累得不行。”   半年后厨房里的配菜师傅走了,王刚看到了机会,“我跟老板说我也会切菜。”试了一下,切得还不错,他开始在厨房里配菜,后来又跟着师傅炒工作餐。“当时那个老板跟我的经历差不多,比我更苦。他有时会跟我描述一道菜要做成什么样子,我就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一幅照片,然后去留意师傅怎么做菜。”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王刚想做厨师。“最开始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想挣钱多”。他试的第一道菜是鱼香肉丝,主厨师傅先跟他交待了流程、火候和调料,他独立完成了。装盘、试吃后,师傅评价:“不错,第一次做菜居然能做到60分效果。”在王刚印象里,这个师傅并不是一个随意夸人的人,这句话让他备受鼓舞。
  他去了很多生意很火的饭店应聘厨师,但每次“试菜”之后,餐厅老板都拒绝了他当大厨的要求。为了进去,他就想方设法,打杂也好、配菜也好,应聘进去就看这家店哪道菜做的好。再后来,他两三天换一个地方,一道菜学会了就走,8年换了60多家店。
  他的行李包里只装几件换洗衣服,“到一个地方,我先观察师傅是什么样的人,在师傅身上下功夫。比较邋遢的,肯定不喜欢搞个人卫生,我就帮他洗衣服,臭袜子内裤我都洗过。比较爱玩的,下班就请他去吃吃宵夜、喝点啤酒。聊着聊着,问起师傅一道菜怎么做,他就会告诉你,等他做的时候我就会留心去观察。”
  “偷师”的时候,除了和师傅搞好关系,王刚还很勤快,大家最不愿做的掏下水道这种脏活他抢着干,因为“师傅会对你另眼相看”。回想起来,他“偷师”偷过七八十位师傅,只要自己感兴趣的菜他都去学,不分菜系。“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说一两个字都很管用。如果不喜欢,就算别人全部告诉你,你也记不住。”
  涂师傅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他和王刚两人是老乡,涂师傅长他10岁。“他开了一家店,生意好得不得了,人家找他加盟,他都拒绝了,做了10年才开了第二家店。”涂师傅经常对王刚说“做人的野心不能太大”,还教给王刚很多做菜的常识。“最重要的是他鼓励过我,用一个红包装了50元钱,在上面写了一些鼓励的话。”他记得最清楚的涂师傅说的一句话是:“从我们这个店出去的东西,不管是10元钱的快餐,还是上百元的鱼,都要仔仔细细,认真对待。”
  原本厨师跟厨师之间聊天都“技巧不外漏”,但王刚凭着自己的悟性终于穿上了厨师长的衣服,衣领是黑色,手臂上有个“厨”字,那对他来说是真正的荣耀。
  做视频的第五个月,西瓜视频给了3900元的分成
  就在王刚四处偷师学艺时,亲戚朋友却说他是“晃晃”,意思是这个人老跳槽,到处跑,不踏实。以前,家里人给王刚张罗对象,别人一问,一没钱,二没房,还不稳定,也就没了下文。王刚与妻子是在工作时认识的,三个月就结了婚。“认准了,就不要犹豫,跟做短视频一样。”
  婚后经历了最苦的日子。妻子的老家要办婚礼,摆酒席借了几万元。2014年女儿出世,王刚在家照顾没法上班,前前后后欠了十几万的债。“我当时拍视频为什么那么拼?因为我们负债累累。”
  决定做短视频,买摄像机就花了1万元。每天6点起床剪片,直到9点上班。忙到下午休息时再拍做菜,晚上10点下班回家再剪片子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候澡都不想洗,躺下就睡着了。”
  那时王刚一年四季都穿厨师服,妻子也不敢买新衣服。他们租住在珠海的城中村,500元一个月,漏风漏雨。每天睁开眼,就忙着还亲戚、银行的债。妻子大多时候只能买青菜,想买5元钱的牛肉,摊主不卖,只好买5元钱的猪肉,剁碎了,煮粥给他们吃。直到做视频的第五个月,西瓜视频才给了3900元的分成,当时妻子都不敢相信这是王刚拍短视频赚来的。
  王刚一开始的打算就是“先做两个月的视频看看,能挣钱就接着做。”妻子看他起早贪黑,也就支持了。如今父母也认可王刚做的事情了,60岁的人从零开始学上网,在视频上关注他。虽然嘴上不说,但每次经过父亲的房间时,王刚都能听见老爸在看他的视频,声音开得很大。“他以前老爱说我,从来不会夸我,但现在就会说你专心做你的工作,不要分心。”
  现在视频有三个人拍,主摄像是传媒大学毕业的
  王刚的美食视频大部分以川菜为主,也涉及粤菜、湘菜,只要他喜欢的,都会想办法学到手。为了学做菜,他专程坐火车转汽车,去东北学做地道的地三鲜和锅包肉。“冷吃”系列是王刚的最爱,这个系列的菜对原材料要求极高,花椒和辣椒更是关键。花椒要经过20遍以上的挑选,而一般挑选一斤花椒需要40分钟。“花椒里面有花椒籽,我们本地人吃到花椒是不会吐出来的,都一起嚼碎吃了,如果花椒里面有籽的话会很影响食用体验。”
  2018年10月,王刚在西瓜拍视频的收入已经超过他的工资,“感觉有很多东西可以拍,能保证收入来源的,至少能做一两年。”于是他辞去珠海的工作,专职回家拍视频。那时他哥哥在珠海做贸易,一年能赚几十万元,也决定放弃生意,回家跟弟弟一起做短视频和电商。
  王刚回老家招聘了专业的摄影和后期,富顺县电视台的主摄像,做了七八年,感觉工作没有波澜,就投奔王刚来做短视频。“我并不是非得要做成家族性质的,现在视频有三个人拍,主摄像是传媒大学毕业的,非常有经验,气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做事才会事半功倍。”
  他自己依然很拼,最长的一次拍摄了12个小时。那道菜是卤猪头,光是做卤水就花了6个小时,再把肉剁开、烧毛、浸泡,从早晨一直拍到晚上。
  王刚还有个愿望,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不一定要大,也不一定装修得多好,我希望这家店10年以后都是一个口味。”这也源于老家人对吃的执念,“我们那里新开一个馆子,如果师傅手艺不好,两三个月自己就关张活不了。大家最信的规则是,开10年,菜的味道都没变。”
  拍视频和筹备餐馆让王刚忙得很,妻子就负责在家做饭,如果时间赶得巧,拍视频的菜大家会一起分享。对于妻子的手艺他从不挑毛病,但会教技巧,“辣椒爆糊了,我告诉她怎么做不会糊。”
  王刚最拿手的是川菜里的家常菜,在市场挑菜他很在意食材的新鲜度。“在我老家大部分人对吃的非常讲究,拿姜来说,老姜适合烧菜煲汤,二黄姜嫩一点,三黄姜更嫩一点,还有仔姜,都有不同的吃法。再比如通常說的扣肉,重庆人比较喜欢用芽菜,我们老家比较喜欢用梅菜。”
  红了之后一些广告会找上门来合作,烟酒、保健类是王刚坚决不接的,为此也被家人误解过,但他坚持自己的底线,“交通事故、打架斗殴总是跟酒扯上关系,保健类大部分都是骗人的。”更加真切的伤害是,他的岳父就是喝酒喝多了摔了一跤,死在了路边。家里也有亲戚陷进保健品的坑,受骗上当。
  9岁前留守小县城,14岁辍学开始在大城市打工。童年留守的孤独,少年的叛逆,离家打工遍尝失败的苦涩,饱尝过酸甜苦辣的王刚,摆出来的一道道美食,真实、不造作。一直拍视频会不会担心技巧有用尽的一天?王刚说不会,“炒菜技法和不同地方饮食习惯的搭配是千变万化的,比如我有一道熘炒腰花,技法是粤菜的技法,食材是按照川菜的饮食习惯处理,那道菜有1000多万人学习过。”这份自信,和一步步走过来的路程,王刚深深地明白是源自粉丝的鼓励。
其他文献
当草根学生们怀揣着挤进常春藤的渺茫希望,四处求教时,Ivy的前辈们都给出了近乎一致的答案:那么想进名校,那就读TESOL吧!  TESOL究竟是什么?TESOL项目不是被戏称为“水分十足”吗?读完TESOL,毕业后又有何出路?  常青藤里最易进易出的项目  TESOL全称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to Other Languages,作为跨学科研究课程的典型代表,以
云南的吃,这题目太大了。云南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饮食风俗与传统。你若挨个儿去村村寨寨里做客,连吃三个月回来,记忆照样会混淆的。除非你随身带个本儿,每顿饭后都加以记录,少不了还要向主人打听:这道菜叫什么名,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材料?不管听懂了没有,先写下再说。前提是身边就有个翻译,否则语言都不通呀。想一想都累:这哪像去云南尝鲜的,分明在搞社会调查嘛。我认识的几位去阿佤山采风的音乐家就
梦,总是被咳嗽打搅  身体的汹涌与宁静  让你想起大海  想起眼眶升起的白雾  海面辽阔  如同冬天无人拜访的达尔罕草原  孤独的老马  渴望着春天迎面扑来短句(2)  艾不盖河畔,有敖包伫立  往事飘忽不定  有多少個春天  就有多少个红裙子少女  梦的边缘  更多的炊烟跑出了毡帐  说出了马头琴的忧伤
记者_邓茗文发自北京编辑_王众摄影_周成刚  康奈尔面试官考察的核心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真实程度,同时来判断其是否能够适应康奈尔的大学生活。因为在康村,除了恋爱和美食,只有自嗨才能抵御寂寞和残酷竞争。  林  杰,本科入读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入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毕业后分别在美国和中国任三年和一年校友面试官。林杰很为学弟学妹们心疼:“我考哥大的时候录取率还是28%左右,而去年的录取已下降至
小津安二郎的《茶泡饭之味》,是他从中国战场归来后写成的剧本。在电影中,生活中渐行渐远的夫妻在离别前夕相见,共进了一顿茶泡饭,“所谓夫妻,就是这一碗茶泡饭的滋味啊。”从日常饮食到人生滋味再到民族性格,其中似乎暗藏着一条隐秘的相通之道,而茶泡饭也成为日本饮食的一个独特代表。  对我来说,最能代表家乡的食物,非梅干菜莫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绍兴的农家,每家每户都会做梅干菜,每家每户也都爱吃梅干菜。尤其
有人说,小说的魅力在于它能在人们读看完之后带来心灵上的共鸣与思考。那么《所有明亮的地方》想要告诉我们的则是,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传递积极的思想情绪。要知道,当灵魂的尘埃被时光洗涤,爱才会露出它真正的样子,变得美丽而璀璨。我想,这就是小说《所有明亮的地方》最大的意义。  2017年5月,台湾26岁的文坛新星林奕含在台北家中自杀身亡。次日凌晨,林奕含父母通过出版社发表声明,表示女
沿着练江河一直向前  是否能走到夕阳下山  我与它一起归家  明日,它依然盛大、恢宏、燦烂  而我徒增一根白发  生命的日历必减去一天  那就成为一抔泥土  或者,长成一簇石楠  听黄鹂鼓琴,看杨柳梳妆  闻花香袭岸  当游人走过  我会说,你看你看  生命的形式不同,一样的  摇曳、斑斓
我的祖父从小对我很关爱,什么好吃的都买给我,什么好玩的都带我去玩。每次从外面回来,我都是牵着祖父宽大温暖的手掌回到家中。  这一天,我放学刚走出校门,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赶忙回学校避雨。望着雨点打在台阶上,我一边盼望着雨可以小一些,一边等待着家人来接我。  眼见一朵朵伞花开放在雨中,向校门外移动,我心中充满了埋怨,心急的我决定冒着大雨跑回家。  我路过菜市场,突然发现祖父正在和卖鱼人讨价还价,当
十里一風,百里一俗,海南过年气氛浓郁,各具特色。年前“采屋”去穷,写对联买对联,春节期间拜公祖、接香迎神、鞭炮拜年、槟榔拜年……可谓年味十足。麒麟舞送福、看公仔戏、对山歌送祝福等有趣的文娱活动更是增添了不少年趣。  海南的年“味”还在日常的饮食里面。在重要节日吃鸡,是海南人的根深蒂固的情结,文昌鸡更是美名远扬。鸡谐音“吉”,吃鸡代表一种美好的祈愿。在海南无鸡不成年。还有马鲛鱼、斋菜煲、菜包饭、红糖
古城周圍的小巷像菩提树发达的根系和大地上无数河流的支脉一样星罗密布,我跟着一头牛边拍边走,其实一个人很容易迷路,不过,迷路也是一种最原始自然的探寻,因为迷路,我在广场边上的一个古董摊上,淘到我钟爱的一个实木面具。喜马拉雅的森林木,材质坚硬,整个地从背后掏空,镂刻出两只空洞深邃的眼和张嘴乐呵呵的笑。我在数百个面具中一眼看中它,听不懂尼泊尔语,就用手比划,在纸上写,终于,一番讨价还价,从古董店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