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情况下,提到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读”自然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从某个方面来讲,“读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任务,其实他还是我们语文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那么,怎样读书呢?很多人(也包括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大家)都主张一方面要做到“少”(主要是量上的要求),另一个方面要做到“精”,但如果你让这些人说要精到何种程度(换言之,也就是怎样读才能算作是“精”),似乎他们也都说得模模糊糊。
  那到底如何读呢?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引读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呢?
  一、立足生活经验,挖掘文本情感
  我们要挖掘文本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对其进行深入体会,关键是在备课环节。在这一环节,主要做的就是对文本蕴藏的作者的情感因子进行充分的挖掘。具体该怎样去做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从语言文字入手。这也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落实好对课文典型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下面,笔者就以初中语文课本中相对较多的写景类文章为例,谈谈如何落实好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对这方面文章的理解,第一点,要让学生做到体会所写景物的内在之美,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考虑好该从何处入手。当然,不要多说,从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进行任务性的分析和解读。第二点,就是考虑如何让学生意会到文章中倾注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笔者先是安排学生朗读。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对课文的主要哲理进行体会。笔者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理解句子。笔者选取的是“花和人都会遇到……,但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教学中,笔者着眼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这主要考虑到的是,每个人经历见闻不一样,对该句的理解也自然不同(体会有深有浅),即有各自的侧重点。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从文字入手,从课堂具体表现来看,大多学生都能透过文字背后,把握课文的思想所在,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所在。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研读能力
  读文章读到何种程度为好,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看读者能否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是的,情感具有可感染性,课堂上,我们不但要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这里,笔者以教学《在山的那边》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这里笔者主要是创设情境(主要是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研讨。何为研讨?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能发现问题(从文章中句子、词语而来),进而提出问题(有探究之价值的)。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疑难之处的就是,有深层的含义或奥妙的也是。为做到让学生能提出一些好问题,笔者的做法是讓学生在课本疑难处打上“问号”(最好用铅笔)。之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做补充。教师补充的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进而明确选取哪些问题。对于选取的问题,笔者又引导学生进行归类:一类是“是什么”问题;一类是“为什么”问题;一类是“改用”问题。前两类问题的处理,主要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看法,理解冲突较大的问题,放在全班来进行。对于第三类问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迁移能力。
  所以说,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给学生创设情境,就能很容易地让学生不知不觉间走进文本,感受文章的妙处,进而与作者进行心灵层级的对话,为学生的情感引读打下基调。
  三、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朗读的主要特点是能将无声的语言有声化。通过朗读,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引入到课文中来,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教学《童趣》一课,笔者给自己的一个任务是一定要让学生做到当堂成诵。为做到这一点,笔者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预习时,提出要求。具体要求是:诵读课文,至少读3遍;领会课文大意;指导诵读方法。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划分停顿。具体做法是:选取个别句子示例;引导学生比较,弄明白现在的读法与以前的有何不同。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学生理清句意的层次,因为,只有层次清晰了,才能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師本人做示范背诵。这样做,一则让学生明白该怎样做;二则提醒学生平时学习中要多加以使用。
  以上的教学设计,很明显的一点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诵读习惯。
  当然,提高“引读法”的实际效果,见仁见智。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无论怎样做,都需要我们的引导具有针对性,还要有计划性。当然,还需要我们渐进式的引导,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三堡中心中学(221112)
其他文献
海绿石作为沉积学领域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矿物,其成因至今尚无定论。通过总结前人关于海绿石的形成机理、地质条件以及沉积模式,并结合现代洋底的海绿石,综合归纳探讨可能的成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三种最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分别为“自主”“探究”和“合作”,其中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从目前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教学阶段效果是最为显著的。本文以苏教版初一年级语文课程为例,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了初中語文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对我国初中语文乃至其他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视角给予他们不一样的评价反馈,我们要不断创新作文的评价方式与机制。比如我们可以将学生自改、互改,家长参与和老师精改相结合,这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评价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这好比拿着一面镜子,镜子擦
在我们进行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时.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爱上语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周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作业。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周记只是的一个副产品,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周记,拓展语文教学的新领域,让周记成为语文教学的另一个课
在这个工作,质子和中子的 electricpolarizabilities 上的介子介子云效果的一个微妙的角色被强调。这被显示出质子和中子的 electricpolarizabilities,和电的 polarizabilities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值得广大教师去研究和摸索的难题。学生的写作应该立足于文本,由学生发挥想象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写作指导方式,它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练习奠定了基础,是一种可以推广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新的文学样式都是从旧的文学样式中孕育出来的,如小说的产生可以从司马迁的人物传记中找到源头。仿写可以作为一种写作指导方式适当地运用于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它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