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模型思想的渗透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段的学生能力和心智都处于发展初期,主要通过直接经验和直观认知获取知识,教学中主要采取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在低段教学可通过感知、操作、画图等方式,在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构建和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低段;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是教学中必须渗透的思想方法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新课改明确提出:数学建模过程必须有学生的主体参与,也就是说它是在学生自主理解、建构基础上的模型,不再是生硬地塞给学生的公式、法则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知道,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大约是6~10岁,能力和心智都处于发展初期,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主要通过直接经验和直观认知获取知识,因此,低段教学主要采取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切身体会,慢慢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如何在低段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呢?
  一、感知——思维的窗户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能力较差,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力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在低段学生的学习中,可以利用感知作为学生思维活动的窗户,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二年级下册“认识厘米和米”中,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2厘米,并用手指比画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举例说明什么物体大约有1厘米,估一估自己的铅笔有多长?然后用尺子量一量.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厘米长度.又如,三年级“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学,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对秤的认识不多,在他们的脑子里还没有各种秤的具体形象,如果没有实物展示,学生们更加感觉遥远.因此,在过程中可利用台秤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重1千克;然后利用一枚2分硬币,请学生们依次走到讲台,亲自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感受到了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区分千克与克两个单位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也为以后的估算物体重量奠定了基础,学生有了判断的参照物.
  二、观察操作——智慧的起点
  观察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新知的重要途径,有序观察能促进学生的有序思维.操作是学生智力的源泉和思维的起点,有效操作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在观察与操作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对数学模型思想的感悟更形象、更深刻.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的教学中开展“玩一玩”的游戏,通过滚动圆柱、推动长方体、转球、摸球等活动,利用视觉、触觉的协同作用,初步地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圆柱、球易滚动,球在地面能转动;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三、画图——直觉的源泉
  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些抽象的文字,符号的理解可能有一些困难,教师给学生讲解题目时,常常发现千言万语都抵不上一个图示.如果适时地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画图可以使复杂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促使学生直接地理解数学,深入地认识数学,给学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可以说,图形在学生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一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题:小丽在教室的座位左边有3个同学,她坐在这一排的正中间,你知道她坐的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吗?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正中间”的含义,左右两边的人数一样.如果直接让学生列式解答,对学生们来说,给他们增加难度了,而且算式不一定理解.但如果用画图方法解决,问题就简单多了,通过观察图数数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在解决这类题的时候,不妨教孩子用画图法解决.
  总之,在我们日常教学中,需要认真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模型思想,把它渗透到自己的备课中,渗透到学生思维过程中,渗透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渗透到课堂小结中,渗透到学生作业中,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感知了解、操作体验、画图分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海娟.聚焦活动体验 提炼模型思想[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4(1):62.
  [2]張晓玲.浅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J].俪人:教师,2015(20):2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了“间接谈话法”出现的客观需求,它在当今热门的说话艺术中的统摄和核心地位,把它从直接谈话法中分离出来是说话艺术的一个飞跃。  [关键词]间接谈话法 直接谈话法 方法技巧 案例    所谓“间接谈话法”是相对于直接谈话法而言的。“直接谈话法”就是一般平时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自然或随意的谈话,它的基本特性是直接性,即谈话往往是直来直去,不假思索,或可说是不讲究什么艺术,把事或理说明说完即可
【摘要】随着教学方式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知识以外,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逐渐地运用,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促进学习.因此,本文对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运用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探讨  生活情境方法的运用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数学理论知识和
期刊
一、领导魅力的界定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一词在《韦氏新大学词典》中的解释是:(1)带领的能力;(2)为寻求共同的目标将许多个体捏成一个集体的能力。“领”原指衣领,脖颈,引申为“率领”。“导”原指疏导、疏通,引申为教育启发。“领”和“导”结合则变成了身为表率的个人了,同时具有了使动的含义。
方城县绿仕香梨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根据中央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工商行政部门批准注册的,是一家专门从事绿仕香梨的研究、开发、推广、技术服务、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商有着深远的意义与现实的价值。要搞好这项工作,首先教师的角色要朝着有利于学生情商提高的方向转变;其次,要创设适宜条件,让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中提升情商。  [关键词]情商 高中英语 教学    英语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培育过程的统一。情感培育对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智、能、情,趣均衡发展,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促进有着重要的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实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2017年一道广州中考题的讲解
【摘 要】课堂提问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对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关键词】课堂提问 误区 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是指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完成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建立起学科间,不同学科间协调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由被动地、单一地接受,逐渐变成主动的多样化的接受的学习方法;必须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典型,掌握新方法适应新要求,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关键词】 新课标教师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