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依法治校的实施路径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pming_sn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兴国、兴邦之本,因此把教育管理及其办学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实行依法治校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早在2003年7月17日,教育部就颁布了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于2013年1月16日又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教育的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依法治校的含义
  我国的教育法学,大致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纵观这一段发展历史,很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都对依法治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发表了诸多相关的论述,出版了相当数量的书籍和论文。那么,究竟何为“依法治校”呢?
  1.依照宪法和法律
  新华网在2014年4月6日发表的文章《十八大报告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高度》中提出:“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从法源角度上分析,“依法治校”中的所依的“法”,首先必须与“依法治国”所依之法一样,必须是合宪之法,合法之法。
  2.依照政策和规章制度
  宪法和法律具有稳定的特点,而现实社会的情况却是瞬息万变的,因此,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用于指导中学的办学,而依据宪法、法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策也是依法治校所要遵守的。同时,学校在宪法、法律的基础上,会根据本校的现实情况以及发展需要,制定一些属于本校的规章制度,而这些自治性的规范也是“依法治校”所要遵循的。
  综上所述,依法治校就是学校的教职工在学校党政部门的领导下,依据宪法、法律、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学校各类事务,对内确保各项办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对外维护全体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学校的发展能够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二、中学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
  依法治校是对封闭式的集权管理方式的变革,它改变了中学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的状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部分学校的依法治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法律法规系统不够健全,校内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截至目前,我国制定的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在内的法律法规总共不到20部,而与中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更少了。其次,虽然所有中学都已经制定了关于本校的一些自治性规范章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仍然不够完善,甚至有些规定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缺乏法律依据。例如,近年来,因教师严重不负责而导致的中学生受侵害的案例日渐增多,但是学校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因此,学校在这一类事件的处理上随意性较大;甚至有一些学校将学生的一些失当行为与开除相挂钩,学校凭借着本校的一纸规定就直接废除了宪法赋予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中学在依法治校的实践上仍存在较多细节上的漏洞。
  2.中学管理人治痕迹较重,权力和权利冲突失衡
  现实中,一些学校对依法治校、依法管校相关理论的研究不够重视,致使学校的治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随意,内部管理上人治倾向严重,师生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尤其是学生,他们作为学校管理中的弱势群体,其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由于中学生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致使部分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中学生在受到侵犯的时候“有冤无处寻”,而出现一些过激行为。而权力和权利的冲突则表现在,如一些中学从自身的管理需要出发,会定期进入学生的寝室检查违禁品,有些学生就会认为这一行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如一些中学在制定本校的一些自治性的规章制度时,会根据学生的某一些失当行为制定相应的罚款规定,有些学生则认为这一类规定侵犯了他们的财产权等,由此可见,真正落实依法治校,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教师法律素养较为薄弱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是有些学校过于重视对教师这些的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的“师德”建设,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法律知识,部分中学教师受“唯领导是从”的观念影响,忽视了自己的法律权力和权利。而部分教师对法律法规的忽视也是导致中学生权益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中学依法治校的实施路径
  中学管理要在新常态下把握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就要加快中学管理的法治化进程,使依法治校成为中学的常态化管理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法可依,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
  宪法、法律以及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上的学校规章制度是中学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中学要实行依法治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使中学在日常管理活动中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中学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宪法法律的规定,以及政府出台的各类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定本校的一系列自治性规章制度体系,进而有效地解决学校的制度与法律相冲突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中学管理人员依据自身经验、权力治校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才能推动中学依法治校的可持续发展。
  2.有法必依,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就中学内部而言,国家的宪法、法律、政府出台的政策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都是“依法治校”的“法”,都是中学管理人员在中学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有法必依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关键环节,中学要扩大民主监督的范围,发挥纪检部门在依法治校进程中的监督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地调动全体师生在依法治校过程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民主监督机制中,学校要改变以往凭经验、凭权力的管理模式,在行使管理权力、做出管理决策时都要以法律法规、政策及规章制度为首要准绳,依法管理,依法公开,主动接受师生的监督,才能真正实现中学依法治校的管理目标。
  3.德法结合,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
  教师作为依法治校的重要主体,其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依法治校能否顺利实施,中学的高层领导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本校教职工的法律素养。例如:当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应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教职工在新入职时,学校应设置相关课程,集中讲解本校的规章制度;通过意见征集会,听取全体教职工对依法治校的意见和建议等。应由学校的领导干部带头,动员全体教职工主动学法,确保全体教职工都能对依法治校的重要性有明确清晰的认识。但是,“法”的作用范围也是有限的,法是管理的重要保证,德则是学校管理和发展的灵魂和润滑剂,因此,中学在依法治校的进程中还要重视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唯有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师大附中)
其他文献
一个放学的午后,班上一个很天真也很顽皮的男孩子,坐在他的位置上,一脸让人怜惜的表情,哀怨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为什么今天过得这么快呀?”我疑惑不解,忙问:“为什么你会觉得今天过得特别快呢?”孩子还是一脸无奈,他说:“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而妈妈去上班了,一早上我没起来时就走了,得三天才能回来,临走时妈妈只给了我一元钱。”说到这时,我不知他此时又是什么表情。我不敢看,因为我怕看了,会流泪。此时我只能
正确运用教学态势语言一般应遵循协调、自然、准确、适宜、灵活等原则。学习教学态势语言从模仿性学习阶段到创造怀学习阶段,再逐渐达到自然运用阶段。
以锦州石化公司加氢装置为例,介绍TDC-3000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以及系统应用软件中前馈-串级回路的组态及应用.
对煤矿支护的历史做了简单分析,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喷、锚网喷、锚网喷二次支护的原理、严把材料质量关,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变形量,同时提高了掘进速度,并且节约
目的 探析超声影像学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病例辅助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入该院妇产科接受诊疗的62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对商品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内容及会计处理作了规定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该规定从范围到核算方法 ,已经不太适应新形式的需要。该文予以揭示、剖析
针对安徽凤凰山铜矿实际情况,根据矿体结构,从拉底工作、矿房回采和间柱回采三个方面提出了VCR采矿法球状药包爆破新技术,有效地降低爆破开采成本,极大地降低了贫化率和大块率,收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预防中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护理方式差异这一标准,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在该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的106例患者分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的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九月开学之初,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连日来,全校5000余名师生被以“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内涵的长征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致敬,先辈的旗帜;高举,先辈的旗帜;传承,先辈的旗帜。  感动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