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变化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h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Born法、ELISA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电镜对38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血小板功能、调节介质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发现: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TXB2及cAMP含量明显降低;PAR与血小板TXB2及cAMP、TXB2与cAMP之间均呈非常显著相关,血浆β-TG与PAR及cAMP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超微结构以血小板活化和退行性变为突出改变。分析认为慢重肝患者可能因体内各种因素作用,使血小板发生持续性激活,引起获得性血小板贮存池病。

其他文献
从来没有一本书像《学校会伤人》这样,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挑战我的神经。如果说几年前“学校无用”这个句子把我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自信满满抽离,那么“学校会伤人”这个警示则让我变得更加谦卑和敬畏。  教育中,“复杂性”被抹煞,孩子作为人的需求被忽略,而学校优质结果的诉求却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犹如测试智商的量表,我们从来讨论的都是被测试者的成功和失败,而从未去思考作为测试工具的量表本身的合理。可是,恰恰是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