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如今是一个科技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新世纪。科技的进步,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创新型人才的储备与培养逐渐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力普遍不强,为了改变这一教育现状,国家教育局制订相关计划,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与国家兴衰存亡相提并论。数学作为科技发展的桥梁,是培养创新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已然成了广大教育者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
  现如今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知识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驱动力,具有创新能力与先进技术知识的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生产资源。数学是一门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学科,它要求学生需要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过于形式化,忽略了教学的实践应用性,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这样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只会一味地照搬前人所留下的知识,机械地加以运用,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考,缺乏创新,不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教学设计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1.对小学数学教材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变化。改变教材中的例题使之更贴近生活、适合学生。如:四至六年级(苏教版小学教材)应用题型中常常会出现零件生产、糊纸盒等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计算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一类型的题改编成为超市购物、环境保护、参加集体活动等方面的计算应用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拓展例题思维空间,开发智力、挖掘能力,将例题最大限度地变为适应学生研究与探讨的素材。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应用题“正比例和反比例”一节时,教师可先讲解成正比例的条件及规律,而后在反比例的教学中,可将长篇大论的讲解内容变为几个简单的成反比关系实例,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正比例量”的方法解决与分析反比例的数量关系,找出规律并得出结论。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学生往往很容易被开放性的问题吸引,自觉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与参与,在思考中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
  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是靠情感的沟通建立起来的,如果将情感的交流运用在教学关系上,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实质上是情感的交流。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营造愉悦、友好、民主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发挥,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敢于创新与想象。反之,课堂气氛过于压抑与严肃,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带着学生简单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有意识地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借此提示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紧接着用温和与亲切的语气告诉学生,让他们用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选取最具有创造性的、独特、新颖的方法作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边思考、边操作。课堂氛围相当活跃,学生推导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展示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与能力,尽管有些同学推导出来的公式缺乏理论性,但他们的独创性却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而这些方法正是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诞生与创造的。同时,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也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一抹色彩,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学习,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发展
  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最佳时期,尤其是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开发智力、发展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多想、多做、多说,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如执教“分数的性质”一节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有一天小明的爸爸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了三等份并分给小明、奶奶、妈妈。爸爸将三块西瓜再平均分为6、4、2份,分别给了奶奶三块、妈妈两块、小明一块。并提问学生:“同学们知道他们中谁吃得最多?”这个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激烈争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与猜想,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过程中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他们三人吃的西瓜是一样多,分别为3/6、2/4、1/2,并证实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讨论与合作过程中促进了他们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吸取其他学生身上好的学习品质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借鉴别人方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愉悦,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收获友谊,在切磋交流中共同进步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健全学生的思想。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是关键因素,首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秉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服务;其次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只要我们以民主兴衰存亡问题为出发点,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体现21世纪的精神风貌。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有高度的认识,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与进步,就能实现民主、富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江玮.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陈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3.
  [3]魏运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4]郭春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其他文献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可见写作能力多么重要。然而,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苦于没内容可写,不知道该怎么写。语文老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
摘 要: 新高考政策的出台对于教师而言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这意味着教师要根据现有政策修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而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始料未及的状况。新的高考政策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而进行的改革,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自我创新意识。在面向高考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勇敢地应对高考,克服恐惧心理。  关键词: 新高考
干扰素是最早以基因工程技术制成药物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细胞因子类蛋白质,该家族是动物机体内抵抗异源物入侵、启动早期的免疫反应以及调节机体内免疫过程的重要成员。它是目
摘 要: 为了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需要采取有效的师生互动策略。只有将师生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师生对话,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启发式教学 有效提问 评价机制  师生对话也就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主要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为了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仅仅只是认知互动是无法起到锻炼学生思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呢?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对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
线粒体DNA(mtD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已成为鱼类进化生物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重要遗传标志,mtDNA 分析技术在国外已被遗传学家用于鱼类种群遗传结构及品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