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例 发热—乏力—重度贫血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ti)感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贝氏柯克斯体后,1%~5%患者发展为慢性Q热感染,其中约75%表现为血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慢性Q热感染未得到有效治疗,病死率高。本文报道1例以间断发热、乏力、重度贫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结合既往曾行心脏瓣膜置换术,高度怀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但因多次血培养阴性且经食管超声心动检查未见明确瓣膜赘生物导致诊断困难,最终通过Q热抗体检测阳性而明确诊断。希望通过本例加深临床医师对慢性Q热感染并发心内膜炎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判断和预后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3月至2018年0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61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LM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LMR变化,并分析其与疗效和生存的关系。结果发病初高L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突变基因谱,讨论基因突变在疾病预后分层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间在上海7家综合性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新诊断的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的骨髓液,提取RNA和DNA后,应用白血病融合基因和髓系相关基因突变组套进行检测。分析白血病融合基因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激活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于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ICU住院期间定期监测血清CMV-DNA的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CMV激活分为激活组和未激活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等,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MV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黄芩苷组(10 μmol/L的黄芩苷预处理12 h)、LPS组(1 μg/ml,刺激作用6 h)、LPS+黄芩苷组(10 μmol/L的黄芩苷预处理12 h,再加入终浓度为1 μg/ml刺激6 h),收集细胞样本。CCK-8(The Cell Counting Kit-8)检测细胞
目的明确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2年8月至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和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肌无力综合诊疗中心接受胸腺切除术治疗的1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术前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术前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理类型等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患
二代测序技术对血液肿瘤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合理地将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血液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和复发预测,项目组依据国内外指南及共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反复讨论与调研的基础上草拟了适用于血液肿瘤二代测序实验室检测的规范化建议。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石家庄德瑞运动康复医疗中心诊断为膝关节炎的210例患者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试验组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加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独进行常规保守治疗(物理治疗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入组时和随访期末应用Lysholm评分问卷、西安大略和麦柯玛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SF-36生活质
血液恶性肿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修饰背景非常复杂。通过对血液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正确构建血液恶性肿瘤基因检测体系,实现更为精准的分型和预后分析,为血液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检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抗干扰素(IFN)-α2自身抗体和抗IFN-ω自身抗体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基于125I标记的IFN-α2、-ω、乙酰胆碱受体(AChR)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的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2013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抗IFN-α2、-ω、AChR和MuSK抗体。并对抗IFN-α2抗体与MG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精原细胞瘤是睾丸最常见的肿瘤,常见于中青年男性,约有1%~2%的精原细胞瘤发生于性腺外,其中纵隔与腹膜后是成人性腺外精原细胞瘤最常发生的部位,但发生于女性者极少见。本例精原细胞瘤发生于女性小儿腹膜后,鲜见相关文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