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文长绳追寻数学之美--数学名师课堂教学文化渗透赏析

来源 :小学教学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gu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断一】新授渗透,加深理解特级教师王凌《认识分数》精彩片断师:这些数都是分数,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教师介绍分数的发展史,课件演示)片断1:在古代,人们分东西(果实、猎物)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产生了分数。我们刚才是将什么平均分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蛋糕)片断2: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最初用算筹表示。例如,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1份就表示成。下面的4 [Piece] a new grant infiltration,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super-class teacher Wang Ling “recognition score” wonderful piece division: These are the scores, want to know how the score is generated? (Teachers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scores, courseware demo) : In ancient times, when people divided things (fruits, prey), it often happened that the result was not an integer. As a result, scores gradually came into being. What is the result of what we just did not get an average? (Piece of Cake) Piece 2: In our country, we got a score very early, initially expressed in the calculation. For example, divide an object into four equal parts, each expressed as 1. Below 4
其他文献
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前奏。一些好的课,往往能在短短几分钟就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渗透数学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的体积(容积)的含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容积)意义的理解。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作为二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内容相对简单,如果教师不教,学生可能也会比较。但学生对数的大小的直觉还是点状的、零散的感性认识,比较的方法并未形成严密
建立数学模型需要学生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对其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构进行抽象、提炼,因此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建模的过程。一、关注概念的生成过程,建构方法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你能用3、5、6这三张数字卡片摆成一个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16~21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出问题1.设置情境,出示概念。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一起到游乐园看一看,
【案例】圆柱体侧面积教学师:请拿出侧面围满商标纸的圆柱体,指出它的侧面。(学生拿出自带的侧面围满商标纸的圆柱体,摸一摸侧面)师:猜想: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4~6年级)目标中提出: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由此可见,猜想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方式,而要发展“合情推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5~51页例1、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了。
【课前思考】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一节“探索与发现”课,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发现并明白“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既然是探索课,教师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