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推进学预测 步步实践习续编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测”是一种最常见和常用的阅读策略,被作为单元学习目标,首次编进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很多老教师都觉得无从下手。
  仔细研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会发现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旨在让学生“学习预测”,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旨在让学生“练习预测”,《小狗学叫》旨在让学生“独立预测”。在进一步探究后,不难发现三年级安排了“预测”单元,不是简单教学生天马行空地“猜测”,而是依据文本已知信息,让学生作出有理有据的、合乎逻辑的预想。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从幼儿时期感性地“预测”,学会更高层次地理性地“预测”。
  這样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判断: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学习并运用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来编排的,单元各项内容之间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学习预测—练习预测—独立预测”的渐进发展过程,因此教学目标须体现出层层递进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从整体入手,了解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是什么,整体把握好本单元的各项内容。因此,可以这样进行整体设计:依托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借助导语、旁批、插图、表格等提供的信息,教学生学习预测的一些方法;运用学到的预测方法自主阅读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通过补充故事关键情节进一步体会这种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植根现实、合理想象的思维方式,并引导学生领悟重在预测、不在对错的阅读态度。
  阅读策略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续写故事。续写,就是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猜测和推想,顺着故事的情节延伸下去。续写故事,要侧重方法的运用,将学到的方法巧妙地迁移到习作训练中去。如本单元在精读课文中学到预测的阅读策略,略读中进行了方法运用,接下来就可以按照这种思维方式进行习作构思,完成“续写故事”的习作任务了。我们可以运用预测策略回顾阅读,帮助学生发现作者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按照这种思维方式进行习作构思,把学到的预测技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为了让学生学会根据故事内容的发展来推测合理的故事结局,我在每一课都设计了小练笔。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续写:重在情节上模仿课文,意在掌握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续写:重在练习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意在掌握童话用对话展开情节的特点。
  《小狗学叫》续写:重在练习与开头照应续写结局,意在掌握续写也不是随意编造,而是与开头呼应自成一体的方法。
  从学生的当堂练笔可以看出,第一课续写的确是在模仿课文,但是对话描写部分段落没有分开,提示语不会变化。经过讲评第二课续写练笔,对话能分开写,有的提示语也有了变化,但是提示语在中间的写法,仍然有大多数学生不会加注标点,因此成了二次讲评的重点。到了第三次续写练笔,显然提示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已经掌握,有的提示语前也能加一些修饰性词语,生动刻画人物的心理、神态以及动作。直到第四次,即本单元习作——续写故事,学生在前面三次实践的基础上,也就知道如何写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如,故事经过,需要围绕图片给出的对话展开想象,继续以对话展开情节,这也是我在设计前三个练笔都选择以 “对话”为重点引导学生来写的原因。
  预测,学生很快就能学会方法,但是续编却很不容易掌握,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先领会编者意图,层层推进,步步实践,才能在写本单元作文“续编故事”时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以兒童的视角看世界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课文在叙述的过程中会省略一些情节,留下的“空白”有些在段落中,有些则在文本的结尾处,这些空白处并不是作者写作时的疏忽,而是写作的策略,留给了学生遐想的空间。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留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体会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说出隐藏在文字里的故事,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如何引导学生给文本进行补白呢?  一、在教学难点处补白  教材选用的文章都是语言典范,教师要指
童话有着丰富的想象,用夸张的形象展现生活,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童话作品大多格调明朗欢快,起到了传递真、善、美的作用。同时,童话作品也并不排斥展现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或体现生活中悲剧的一面,它总是用善意嘲讽的方式批判丑恶,并通过悲剧体现出精神的力量,从反面来传递真、善、美。因此在教学中,对童话作品的教学不能忽视对于童话主旨和内涵的挖掘,这样能起到传递真、善、美,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效果。  一、对比式,
以下是图文
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对教育也有深入的研究,他曾提出:“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说明写作时,要有深刻、鲜明的立意,作品要能激发读者的思考,才能是一篇有水平的作品。因此,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着力进行培养,推动学生的思维层次和习作质量更上一层楼。  一、借助文本虚词,引导意象练笔  化实为虚,针对的是写话题材中一些关键词的理解。在我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里,很多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多种疑难问题,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释疑。如何让学生顺利解决困惑?这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释疑方法时,需要有借力打力的意识,利用一些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思维助力,让学生顺利解疑。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释疑、借助学生经验释疑、借助教学活动释疑、借助课外阅读释疑,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阅读信息。教师要做好整合设计,以提升释疑效率。  一、借助多媒体展示展开释疑  多媒体、
统编本教材中的插圖生动有趣,色彩亮丽,能给学生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有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在统编本教材中还有一些课文,它们不同于以往全注音的课文,而只是给少量难字注音,大部分生字都需要学生借助已学生字或者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阅读。那么,对于这些课文,既有难度,又有挑战,怎样才能让学生读懂呢?借助插图猜读是一个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借助插图猜内容  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插图都是由多幅图组成
所谓“数字化环境”是指云计算时代的数字化社会环境,包括了教育系统为数字学习构建的环境。具体而言,就是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络的覆盖,联结到学生的桌面,形成一人一个终端设备的格局,构建互通互联的交流环节。学生可以自由地获取相关资源,真正做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基于这种网络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对具有相同特质和主题的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
阅读虽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视阅读教学。统编本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有一个学习主题,并按照这个主题来编排相应的课文。如果我们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开展主题阅读活动,那么就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充满乐趣的阅读环境,清晰地为学生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舞台,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都把教材当作学习的主要依据,常规的教法是两三节课学完
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课标中还附有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5篇,可见,积累是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将更多优雅生动、凝练优美的语言引入学生的学习视野,让我们的古诗文课堂内容更为丰满,文化底蕴更为浓厚?笔者认为,可在古诗语言运用精彩处、表现手法独到处、同主题拓展延伸处巧嵌诗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