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齐震荡波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科齐事件”——当然就是指他被拘留长达15小时及被司法起诉——深刻反映了法国政坛的严酷现状和风云变幻的未来动向。
  萨科齐事件与中国意义上的贪腐并没有太多共同之处。萨科齐并没有把某笔公家的财富转存到自己的银行账上。他被怀疑接受了来自财团(奥莱亚集团的贝当古夫人)和外国(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的非法资金,用于其竞选总统。当然,任何贪腐在深层次意义上都是为个人谋私利。事实上在法国,权力完全能够带来巨大且完全合法的实际好处。
  萨科齐事件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是必然的。倒退十年,一位卸任总统被司法监听和羁押、起诉是不可想象的。这至少印证了法国社会在三大领域的深刻变化。首先,总统一职的权威性及其代表国家尊严的象征性,已被大大削弱。法国正在走向一个没有权威(或者说,政府的权威正在被个人——明星、球星、歌星等取代)的时代。这到底是一种社会进步还是堕落,尚有待历史去证明。但这进一步证明,在法国政权仅仅是一个台前演员而已,真正的导演实际上始终藏身幕后。前萨科齐政府的卫生部长巴舍洛在执政四年后说了一番真话,可以为此做注解:“我(当上部长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意识到谁真正掌控着权力……隐匿在幕后的他们才是关键人物,你可能在政权机器里泡上几年都不知道到底谁有真正的决策权……”
  其次,总统个人道德水准一降再降,变得越来越“普通化”。用个好词是“平民化”,说得难听则是“平庸化”。在戴高乐时代,竞选总统者必须在个人行为和道德标准上无懈可击。因为总统应该是一个社会典范,是国家道德的象征。而今天,离婚总统、不婚同居总统、私下幽会总统……都成为“常态”(在这一点上,比较法美两国是令人深思的:克林顿要是生在法国,他不但不会遭遇弹劾,而且会倍受羡慕)。总统的道德水准太低,这才导致出现卸任总统被诉的尴尬局面。
  再次,在号称三权分立的法国,实际上司法独立迄今为止仍然存在着种种事实上的障碍。政府司法部长和总统拥有的对法官的任命权和批准权明显地对司法界从职人员的前途存在着巨大影响。反过来,法官的政治倾向又明显地影响着他们的司法判决。萨科齐就指责起诉他的法官参加了“左翼法官工会”,是在左翼政府司法部长多比拉指使下在背后下绊、试图阻止他在2017年东山再起……法国司法仍然涂着浓重的政治色彩,仍然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但更严重的是,萨科齐代表着法国右翼政治势力中主张进一步向极右方向转变的力量。而以法国前总理费永为代表的法国右翼传统政治势力即“戴高乐派”力量则与之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双方几乎已撕破表面君子面具。2017年将是一个胜负年。萨科齐事件深刻地反映了这场斗争的尖锐性。
  萨科齐的策略是在2017年第一轮大选中先要向极右方面转进,以争取一部分极右翼的选民转向萨科齐,确保萨科齐进入第二轮。而任何人只要进入第二轮面对极右翼的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就将必胜无疑,因为强烈反对极右翼的广大中、左翼选民将为反对勒庞而支持他。希拉克就是这样在2002年以82%的高票当选的。
  但问题在于,这一策略是非常危险的。法国极右翼思潮过去反犹、排外,现在正在朝着联犹、反穆斯林的方向转变。萨科齐向极右靠拢的结果,将大大激化法国社会目前已经存在的基督教—犹太教与穆斯林的对立。对此,法国“戴派”传统右翼坚决反对。因此,萨科齐实际上面临来自左右两方面的严峻挑战。谁能赢出,将标志着法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在全球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艰难时刻,向极右方面转是欧洲各国的普遍现象,法国的动向具有风向标的象征性意义,不能不令人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海  岚·里昂(Hylan“Bud” Lyon),一个在早前的中国近代史中并不显眼的名字,频频出现在2014年4月的报端。《扬子晚报》一篇《张学良随从战争日记重见天日,数千旧照再现淞沪血战》的报道,被媒体广为转载。报道中提到,“苏州商人杨先生自称手中有几千张淞沪会战的照片”,这些照片的拍摄者,是张学良的随从海岚·里昂。  报道公开后,也有人质疑,认为这些照片不都是海岚·里昂所拍摄,并提出了不同的见
日前,朝日新闻报道审查干事德山喜雄出版了一本新书《安倍官邸与报纸:“两极化报道”的危机》,书中指出“安倍官邸的媒体战略巧妙且非常有效”。事实上,安倍上臺22个月来,对大众媒体以及头面人物做了大量工作,以至在任何重大问题上,某些日本媒体主动迎合,某些媒体批判锋芒锐减。  2012年底安倍二次政权诞生伊始,人们发现此次安倍是带着一套方案、经过充分准备再次登场的。其中一个重大变化,是安倍制定了一套完整的
几年前,复旦大学几名毕业生在大四时携手创业,创立了一家从事教育咨询的“海风教育”,团队成员也是来自沪上各大名校的同龄人。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以及几年来深入高中校园座谈的经验,他们给师弟师妹们提出了颇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准备一份学习清单  “选择多了,对学生来说是压力,也是好事。”海风教育政策研究负责人吴媛媛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赴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攻读硕士,毕业后始终从事教育咨询行业。她坦言,自
今年的广州车展没透出不利的消息,也没表露出不乐观的情绪,倒是不少汽车厂商像打了鸡血似的格外亢奋,出乎意料地斗志昂扬。在经济放缓、汽车限购、中日钓鱼岛争端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广州车展呈现的不是愁雾阴霾,而是阳光明媚、歌舞狂欢,实在有些出乎预料。  车展犹如一道盛宴,在饕餮中上演的不是以往的“形而下”,而是“形而上”的表演,形式大于内容的“项庄舞剑”。  这种不同寻常的现象,有违正常的逻辑。不过,从
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国100杰出毕业生雇主颁奖典礼在上海落下帷幕。根据GTI Media与德国调研机构trendence联合推出的“2010年中国毕业生调研”结果显示,最受关注毕业生雇主前三名分别是中国移动、麦肯锡以及凤凰新媒体。令人惊讶的是,普华永道在刚刚经历疑似“过劳死”事件后,仍然入围“会计与专业服务业”中“最受中国毕业生关注的雇主”。  事实上,作为世界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及专业
一位高龄准妈妈朋友,最近挺着7个月的肚子不远万里去了美国。问为什么要去生美国娃?准妈妈说,为了让孩子比他的父母有更多选择,比如选择国籍、选择不同的教育。  另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朋友,客居美国3年,最近回国到上海定居。问她为什么选择上海?她说,上海是国际学校最多、国际教育质量最好的中国城市。  当人们考虑流动时,教育资源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自由程度,而自由,无疑是人最大的财富
“我不要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俯首帖耳。我不要矫揉造作,曲意逢迎,讨人欢心。所以别向我要求我的生活,我不能把它给你。因为我只属于我自己,只属于我自己。”这段充满独立与反叛精神的唱词是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的女主角——茜茜公主作为奥地利皇后受制于宫廷的内心独白,同时也是许多受现实束缚、渴望追求自由的人内心的呼唤。  岁月荏苒,光彩依旧,1988年介绍到我国的电影《茜茜公主》已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记忆,
韩国是个争强好胜的民族,很在乎外界如何评价自己的成就,格外重视各种国际排名,以能跻身各种发达经济体的组织为荣。这确实也给自己挣来了不少耀眼的称号:诸如亚洲四小龙、经济合作组织(OECD)成员、G20成员国等。   但无论以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或者经济结构来衡量,韩国似乎只能算个中等发达国家而已。但它总能巧立名目,自定规矩,不断为自己量身定做了多个并不能体现其实际经济地位的荣誉或者称号。  
在西环住了近一年,我才注意到家附近这间德记“叁去壹”,瑟缩在车来车往的薄扶林道一隅,白底红字的招牌泛着旧书报似的黄。  同样是点心饭店,和200米开外新近装潢过的两层楼“明星海鲜酒家”相比,“叁去壹”的厅堂大概不抵人家的一个厨房:点心蒸笼隔间和六套大大小小的桌椅挤在20平米里,实在摆不下的一张折叠桌搭到店门口,收市时再搬回铺子,银灰色卷帘门一拉,又变成不起眼的一面墙。  挨着坐在过道的食客侧身进门
读北岛的《城门开》,缘于他在序里的一句话:“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当然,正文开头有一段颇有镜头感的文字更强烈地引诱了我:“2001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舱,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的牌子迎候我。……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