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h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多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图形、音频、视频等方式生动逼真地传播和发送教学信息,来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手段主要是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课件来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所以,面对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推进素质教育。
  一、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制作出符合学生特征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各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要做到图文并茂,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虚拟实验环境来实现教学目的,让学生易于形象理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给学生讲日食、月食、地震、火山喷发、食物的消化等时,教师将具体的天文学科资料照片通过幻灯投影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或者,还可以用媒体软件工具制作成相关动画,就更能说明问题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现象、读取数据和科学分析的探索精神。
  二、利用信息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现代信息教育,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因而教学中要增加实际练习、自由操作、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变成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例如在中学化学稀释浓硫酸的实验中,最迷惑学生的就是,将浓硫酸倒进相应的水里还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呢?若老师只是大声地强调次序的重要性,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记不住,因而导致实验失败。而学生在电脑上做就不同了,即便是做错了,至多是出现模拟的爆炸现象,而学生本人并不会受到伤害,又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习惯。可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听、触多个维度展开。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的运用,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
  三、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加快教师角色转变工作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将他们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个别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从电脑网络中利用各种资源,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咨询者、督促者、辅导者。为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但要在思想上、观念上转变,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要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这一重任,时刻明白自己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为培养现代化的建设人才而努力。所以,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不能只图虚名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也不要在课堂中过多、过乱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结合大纲和课本内容,只凭着自己的想象来使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但不能使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得到发挥,而且会产生“负效应”,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态度。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中要定时定量,应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具体使用手段及使用的“量”,且要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来决定使用的方式,力求恰到好处,切忌过犹不及,力争实现讲授、发现与多媒体的自然融合的教学过程优化。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所以只有不断适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西安市第75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权力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也是地位观、利益观的基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必须首先解决以下几个认知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似乎并没有很好地解决
史料指的是接近或者直接在历史史实发生的阶段产生的、可以直接作为研究历史的依据使用的资料。史料的种类很多,包括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录音录像、实物资料等。在高中历史
期刊
通过对过热器管道向火面和背火面的力学性能、爆口处金相组织、裂纹与组织的关系及氧化层的分析,得出了300MW过热器锅炉管爆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长期超温运行、冲蚀、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问题教学,而问题串更具有独特的作用,不仅能够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还能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在问题串的引领下,逐步深入知识本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提升,從而使高中物理课堂熠熠生辉。  一、趣味问题串,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才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明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概述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将知识的层级关系以树状图或流程图等形式有序排列和展现的过程,也是思维形象化、可视化的过程。思维导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知识逻辑顺序的排列上、对学生思维的发散上和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上。思维导图的使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面临更大的困难,本文对此作了些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笔者以为要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就必须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就成了笔者重点关注的一个内容。  一、二战后国
本文立足现实,纵观历史,结合教育技术的演变,对近年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迅速发展的社会本源,亦即其必要性、必然性及其先进性等特征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发
结合X100管线钢管开发研究成果,对X100管线钢管开发研究中普遍关注的断裂控制、高屈强比、各向异性、缺陷容限和韧脆转变行为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用DW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