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激励多一些“含金量”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84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写完作文后,最期待的是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欣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后讲评重在激励,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传统的讲评形式单一,评价标准千篇一律,教师用几句笼统模糊的套话批语应付,或只读一读在他们看来优秀的作文。这类评价激励千人一面,覆盖面窄,远远达不到调动大多数学生习作兴趣的目的,更谈不上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了。学生需要的是具体的评价激励,而不是空洞廉价的激励。评价越具体,学生越能感受到习作带给他们的成功喜悦,习作方向性越强。在习作讲评中如何唱好激励这个“重头戏”?笔者在进行习作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挥激励的多重作用,有效促进习作教学的改进。
  一、巧妙运用激励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习作激情
  针对传统习作教学中存在的评价形式单一、缺乏激励的缺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激励的多样性,巧设多种奖项,提供展示平台,让激励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
  1.巧立“名目”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言,他们对待事物的兴趣还表现出相当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尤其是面对习作这一事物。如果经常得到老师不痛不痒的评价,甚至是“不合格”“没新意”等一棒子打死的结论,学生很难对习作保持浓厚的兴趣。习作是一个思维创造的过程,对于学生满怀热忱进行的创作,作为评价者,最重要的是如何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利用各种评价机制,及时给予正面评价。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立意新颖、语言优美的优秀作文毕竟有限。为了扩大表扬面,我除了设立综合奖,还巧妙设立各种单项奖,用敏锐的眼光挖掘学生习作中的某一个闪光点给予鼓励,最大程度地激励学生。下面是我常用的奖项设置。(如表一)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欣赏,才是一线教师带班教学最要关注的事。”教育无小事。当教师把学生的习作当成大事,真诚地去欣赏他们的习作,学生便会在激励的喜悦中回报给你习作的最大兴趣。
  2.搭建平台树信心
  如何激励学生写作的信心?著名作文教学改革人物管建刚老师指出:“学生有了发表意识,作文不断发表出来,才能让一个又一个读者不断传阅、传扬。发表,既表明作者的才华被认可,又象征着作者获得了‘公众言说’的权利,它给作者带来尊严和荣耀。”我们打造各级平台,为的就是通过平台发表的功能,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保持学生的创作热情。
  (1)创新习作展示栏。
  年级组尤其是班级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活动区域,在这些地方开辟展示栏,最容易给学生提供最快捷的展示机会。当然,在展示内容和方式上有几个要注意的细节:①创新展示内容。不仅要张贴学生的优秀习作,还要把学生每天日记中的妙句、好的题目展示出来。②展示要郑重。哪怕一个好题目、一处妙语类的小小亮点,都要认真署上作者的姓名。③坚持不中断。展示布置的工作可以轮流由指定的学生来操作,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以及不断获得被肯定的荣耀。
  (2)创办《班级作文周报》。
  创办《班级作文周报》,发表学生一周内的优秀作文。作文讲评课便以《班级作文周报》为依托,颁发各种奖项,激励学生习作、投稿的积极性。
  (3)创建校园作文网。
  我校在多年前开通了校园作文网,联通外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优秀的学生习作经推荐发表到作文网上,让学生的发表平台不仅仅停留在班级、校园内。平均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在作文网上发表文章多达30篇,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上了网”,有众多的读者欣赏、点评,创作的激情得到点燃,自然有了写作的动力。
  (4)创造发表机会。
  學生自主发表习作的机会毕竟有限,我校联合市级儿童报纸《东莞少年》,在该报上开辟“阳光二小作文专版”,每期推荐数篇优秀的学生作文发表。《东莞少年》覆盖东莞市所有小学,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真正的铅字,获得报社的样报甚至是稿费,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5)创编习作集。
  每年暑假,制作个人作文集是中高年级学生最兴奋的一件事。一学年的创作积累,经过自己的筛选整理,配上个性化的封面插图,打印出来编辑成册。开学后赠送给老师、同学,或在班级展览交流,或被选送到校园的读书节“快乐作文”专栏展示,得到大家的争相翻阅、评点欣赏,作为作者,创作的收获感不言而喻。
  二、正确运用激励的导向性,引导学生关注内容、技巧及思想
  在作文讲评中,教师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是口头点评或书面评价,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评价语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作文选材具体”“作文立意有新意”“作文感情真实”,这样的评价语有如隔靴搔痒。激励本身是一种指导。作文评价中,我们要以激励为导向,在评价中做到有内容、有目的、有指向。
  1.针对性评价,明确改进方向
  (1)奖项设置,有的放矢。
  前面谈到各种奖项设置,其实都是多种导向,如设置“画龙点睛”奖,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为自己的文章拟一个有创意的题目;“开头最简洁奖”引导学生文章入题要快;“最佳创意奖”则是引导学生构思立意要新……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教学实际,训练重点,有目的地设置奖项,不断推陈出新,在学生身边树立榜样,这比提供优秀范文或技巧训练的效果要好得多。
  (2)评语具体,指明方向。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评价表扬得越具体,被评价者得到心理认可的程度越高。模糊、空洞的评价不可能提供有效的方向性指导。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评价要努力做到关注细节,一种立意、一个创意、一个词甚至一处标点,都可以成为我们评价的切入点。学生能清楚看到自己被认可或努力的地方,一定能增强信心,明确方向。下面是我在学生日记中的部分评价用语。(如下页表二)   有人可能会质疑:教师哪有这么多时间写评语?按每班学生50人算,每天保证50%的具体点评率,一节课40分钟就能完成评价,每天轮流转换关注对象,就能做到“面向全体”。这需要教师智慧的语言积累和敏锐感性的内心。
  当天日记当天反馈,当堂作文及时点评,学生就能得到教师用心写出的具体评语。这些源源不断的激励,引领着学生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快乐习作,不断前进。
  2.恰当的评价,引领正确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倡导学生大胆写,放手写,尽量不约束他们的天性,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让个性得到张扬。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一些价值取向的偏差,表现为对“真”“善”“美”的偏离。
  下面是学生在想象作文《假如我是 》中的片段,读后让人深思:
  “现在我是世界首富了,走出世界顶级的电脑公司,我开着大奔行驶在回郊外别墅的路上。”
  “假如我是老师,我不会给学生布置太多的作业,不会让他们完成他们不想做的作业。他们愿意做多少就做多少。”
  不可否认,这些话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话,但是,这些不是真正的“真”,不是天真的“真”,恰恰是虚假的、不切实际的。如何纠正这种文风,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认为,正确的激励导向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推崇真善美。
  作文讲评时,大力推崇真正体现“真”“善”“美”的习作,并作为示范,引导学生朗读、重点点评。激励正确的观念,让那些思想价值观有失偏颇的习作得以归正。一方面既不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能使整个班级学生的文风得到改变。
  (2)提供实际帮助。
  对于不能正确立意的学生,给予单独指导,给他指明习作方向,并重新点评,再推荐给全班,这样,学生会在前后不同的认可中修正立意的方向。
  三、运用激励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因材施教
  1.评价激励个性化,打破单一评价标准
  在传统的习作评价中,很多教师通常是整个班级一个标准,千篇一律,不会因人而异。然而,不同的学生在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选材立意、表情达意等方面是不同的,统一用一个模式去评价势必会掩盖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在习作评价中,对于看起来不是很理想的作文,我们要想办法找到亮点,用放大镜找优点:语言不流畅,但内容贴近生活;立意不高,但真情流露……尤其对于习作能力欠佳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加倍放大优点,既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又让学生明白作文的方法。这样,学生总能得到鼓励,在写作中努力凸显自己的强项,弥补不足,进一步提高习作水平。
  2.评价内容多元化,引导习作百花齐放
  在传统的习作评价中,教师往往着力于习作的内容、立意、語言等,这些内容当然是习作评价的主体。但是在实际实践中,评价激励可以更加多元,比如可以从写作的速度、表达的方法等各个方面去评价学生习作。
  (1) 速度激励。
  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在习作讲评中,对学生的写作速度进行激励,哪怕内容不出彩,但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都要给予鼓励,促进学生提高习作效率。
  (2) 个性激励。
  管建刚老师强调作者要有“读者意识”。习作是心灵的表达,是自己和他人的交流。习作要设法让读者明白写作意图,清楚想表达的是什么。我常给学生提供以下评价思路:作文的内容是不是很有趣,能体现生活情趣就是一个极好的亮点;写想象作文,想象力是不是非常奇特、丰富又合理,好的想象力是作文的亮点;作文的情感表达能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一定是值得肯定的好作文;写景能不能让读者盼望实地一游;写人物能不能让不认识的人凭着所写的人物特征找到那个人……如此评价可引领学生在习作中追求个性表达,引起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美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授知识,而在于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和鼓舞。”我已进行了三年的习作教学实践,在习作评讲环节中,我巧设奖项、利用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正确运用激励的导向性、使习作讲评更具实效;打破单一评价标准,倡导个性化、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发挥了激励机制的巨大作用,有效提高了激励的含金量,让习作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绽放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开放语文”的根,“开放语文”的落脚点,就是人。  一帮有梦想的语文人  夜幕降临,校园一片沉寂。语文工作室的灯还亮着。  “我们不要你上‘成功’的课!”忽然,一个声音打破了寂静。我急忙走进去,原来是语文团队正在进行研讨活动。上午,一位刚调入我校的青年教师执教了一节课。在课后的诊断中,大家认为他的课过于求全,什么都要教,没有突出教学重点。而他则辩解,自己追求“完美”,想上一节“成功”的课。他的师父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台湾作家张晓风散文集《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的这段话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幼儿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化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与通力合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初步了解成语的来源及寓言故事的特点。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背后蕴含的道理。  4. 能对照课文,读懂两则成语故事的小古文,初步感知文言文这种文体。  【教学过程】  一、走近成语,学习字词  1.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  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传承沿用下来的,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
思维读写课堂是在读写结合的课堂中,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推进学生的阅读和写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思维读写课后练笔为例,旨在通过还原作者写作时的选材、构思,利用桥形图、树形图等思维图理清路径,并加以“引导”和“改造”,迁移运用到学生的写话练习中。具体从“认知冲突激思维—思维图示揭路径—路径迁移促写话”几个板块来设计和实施。一、认知冲突激思维  “不愤不启,不悱
自上学期新接了一个一年级寄宿班之后,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培养刚入学的学生懂得爱老师、爱同学、爱长辈,懂得爱学校、爱社会、爱大自然,懂得用自己的爱去关心他人,学会宽容、理解、尊重,甚至更多。因为,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是一个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的过程中有力的心理支撑。为了让这些年龄小又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我充分运用语文课这一“阵地”,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内容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体系,试图通过每个单元的系统教学,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三年级下册教材按照“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的编排体系组织单元。教学时既要聚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要巩固前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教材潜在的教学资源,选择精要的教学内容,统整为板块式的言语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实现语文要素的实践转化。如何以语文要素为核心,实现
小学时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阅读什么样的书籍,用何种方式阅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中心。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困境,教师一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通过课上学习语文教材、课下阅读课外书等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真正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完教材后
“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是对现行教材的必要补充,是对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及时回应。蒙学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小说,汉字、对联、灯谜、谚语、成语、神话、民间故事、“乡音乡韵”、“家乡歌谣”,《论语》《诗经》《笠翁对韵》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虽然有的在教材中有所涉及,但很多内容离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让儿童亲近这些经典?如何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提
刚开学不久,我注意到班上一个叫小可的女孩子。她从不在课上举手发言,哪怕“小火车”开到她那里,也总会出现暂停:她慢悠悠地站起来,皱着双眉,一脸无助地看着拼音字母,清澈的眼眸里满是拒绝……于是,我的头脑里忍不住跳出两个词:内向、接受慢。这两个词如同两张标签,贴在了这个女孩的身上。  第一次与她的父母联系,得知两位都是非市区的高中教师,一周除了双休日几乎都住在学校,孩子只能由老人带着。这个情况让我进一步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版面所限,此处略。)  二、品读《阳光》,尝试改诗  师:要我把你们一个个都变成小诗人,那我们就要先来看看诗人是怎么写诗的。我们先来看第一首。  (师出示诗句:  阳光  台湾 林武宪  阳光在窗上爬着,  阳光在花上笑着,  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字正腔圆,第一遍就能读成这样,真不错!如果能把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