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log的中文常用名是“博客”。它自1997年在美国出现,到2002年开始在中国内地发展,目前已经在众多行业和领域产生广泛影响,Blog社区和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形成。在教育领域,它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学习工具也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外,许多组织和个人利用Blog系统进行学术研究和自主化学习。那么,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Blog对于我们来说究竟能支持哪些教学功能呢?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及自身对Blog的理解与应用,本人认为Blog的教学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 积累教学资源,支持师生交流与合作
利用Blog,教师可以把研究的成果、效果显著的教学设计案例、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随时记录下来,把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存放起来;学生可以把自己日常的学习心得和笔记随时归入其中,还可以对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在Blog中形成主题知识库。这样,在日常的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点滴的汇集形成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库,它如同一本电子笔记本或人的第二个大脑,人们在地球上任何可上网的地方都可以翻阅其中的记录。
同时,利用Blog系统可以支持师生的交流与合作。首先,教师利用Blog可以与同行或学生共同研究探讨一些问题。第一,有助于教师本人对所研究的问题作深入思考,也可以让其他人了解自己学习、研究的内容及教学的方法和经验,这些人也可能成为自己学习和研究的伙伴,甚至是导师。其次,利用Blog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其不仅成为学生学习记录和反思的工具,而且同学之间的学习比赛会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Blog学习集,启发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第三,利用Blog,教师、学生、家长或专家等可以有机会形成一个更大的交流合作圈。
二、整合教学,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Blog系统不仅创造了一个研究性、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和场所,更可以是支持学习的认知工具。学生或学习群体可以及时学习、记录、发布自己的学习成果,管理和共享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信息,老师能随时随地跟踪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学生以及时的学习指导。因此,应用Blog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而是集中精力进行学习研究和内容设计,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习的自然部分,就如同用笔写作业、记笔记一样。
Blog作为学习工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与其他信息工具相比的最大优势是门槛儿较低,学生和教师不需要有多高深的技术水平,只要通过上网注册,填写一定的信息就可以使用Blog。学生使用Blog学习,必须要进行撰写与录入工作,这样将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可以高度调动自己的归纳、分析、判断和数字化表达能力,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进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形中对知识进行了二次加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Blog不但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进步过程,还能够激发学习者更高层次的反思和思维活动。
三、知识管理,提高学生的数字化读写能力
Blog系统的知识管理是即时的,它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知识、资源的筛选、管理、搜索和分享。每个学习者都可以用数字化方式把自己的创作内容、链接的文档、图片、声音或视频文件等资源组织在一起,包括其他人所作出的评论或评价信息。由于需要用数字化的方式、多种媒体符号来管理知识,因此,它首先表现的是一种对信息化写作能力的培养。为获得更多的点击率,Blogger之间会产生竞争,从而使知识管理更有效、数字化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四、实施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实践中,知识和信息的捕获始终存在着一些障碍,很多收集到的信息都来自于事后的处理,不能及时和完整地反映真实的学习过程。而Blog的“即事即写”特征,正好可以满足及时和完整地反映真实的学习过程的要求。学生在Blog中记录下学习任务实现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原创信息、链接的文档、图片、声音或视频文件等资源,这样可以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进展。借助Blog应用中的延伸技术,如RSS技术和聚合工具(如SharpReader),教师无须进入每个学生自己的Blog中去浏览他们的进展或者提交的作业,而是可以通过聚合工具,自动获得每个学生最近更新的内容,并对他们作出评价。这样,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进步,及时跟踪和评价每一个学生,学生自己也可以随时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进行互评。这样,可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我监督,促进自主学习。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Blog开展主题式自主学习。教师或学生提出研究探讨的主题,运用Blog进行交流探讨。在这里教师充当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的角色,并通过Blog系统将学生对该主题的一些分析、归纳、评价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整合在一起,供所有学生来分享。在活动中可通过适当的激励、竞赛机制将该主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所以,我的看法是:认清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就可以促进blog在中国教育界的发展,尤其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将blog举到太高的高度,不要过分注重概念的争辩、名称的改变、意义的讨论。无论多好的东西,都需要人将其大量的普及,这样才能实现blog的作用,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和宣扬互联网共享的精神。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一、 积累教学资源,支持师生交流与合作
利用Blog,教师可以把研究的成果、效果显著的教学设计案例、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随时记录下来,把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存放起来;学生可以把自己日常的学习心得和笔记随时归入其中,还可以对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在Blog中形成主题知识库。这样,在日常的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点滴的汇集形成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库,它如同一本电子笔记本或人的第二个大脑,人们在地球上任何可上网的地方都可以翻阅其中的记录。
同时,利用Blog系统可以支持师生的交流与合作。首先,教师利用Blog可以与同行或学生共同研究探讨一些问题。第一,有助于教师本人对所研究的问题作深入思考,也可以让其他人了解自己学习、研究的内容及教学的方法和经验,这些人也可能成为自己学习和研究的伙伴,甚至是导师。其次,利用Blog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其不仅成为学生学习记录和反思的工具,而且同学之间的学习比赛会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Blog学习集,启发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第三,利用Blog,教师、学生、家长或专家等可以有机会形成一个更大的交流合作圈。
二、整合教学,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Blog系统不仅创造了一个研究性、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和场所,更可以是支持学习的认知工具。学生或学习群体可以及时学习、记录、发布自己的学习成果,管理和共享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信息,老师能随时随地跟踪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学生以及时的学习指导。因此,应用Blog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而是集中精力进行学习研究和内容设计,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习的自然部分,就如同用笔写作业、记笔记一样。
Blog作为学习工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与其他信息工具相比的最大优势是门槛儿较低,学生和教师不需要有多高深的技术水平,只要通过上网注册,填写一定的信息就可以使用Blog。学生使用Blog学习,必须要进行撰写与录入工作,这样将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可以高度调动自己的归纳、分析、判断和数字化表达能力,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进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形中对知识进行了二次加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Blog不但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进步过程,还能够激发学习者更高层次的反思和思维活动。
三、知识管理,提高学生的数字化读写能力
Blog系统的知识管理是即时的,它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知识、资源的筛选、管理、搜索和分享。每个学习者都可以用数字化方式把自己的创作内容、链接的文档、图片、声音或视频文件等资源组织在一起,包括其他人所作出的评论或评价信息。由于需要用数字化的方式、多种媒体符号来管理知识,因此,它首先表现的是一种对信息化写作能力的培养。为获得更多的点击率,Blogger之间会产生竞争,从而使知识管理更有效、数字化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四、实施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实践中,知识和信息的捕获始终存在着一些障碍,很多收集到的信息都来自于事后的处理,不能及时和完整地反映真实的学习过程。而Blog的“即事即写”特征,正好可以满足及时和完整地反映真实的学习过程的要求。学生在Blog中记录下学习任务实现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原创信息、链接的文档、图片、声音或视频文件等资源,这样可以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进展。借助Blog应用中的延伸技术,如RSS技术和聚合工具(如SharpReader),教师无须进入每个学生自己的Blog中去浏览他们的进展或者提交的作业,而是可以通过聚合工具,自动获得每个学生最近更新的内容,并对他们作出评价。这样,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进步,及时跟踪和评价每一个学生,学生自己也可以随时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进行互评。这样,可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我监督,促进自主学习。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Blog开展主题式自主学习。教师或学生提出研究探讨的主题,运用Blog进行交流探讨。在这里教师充当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的角色,并通过Blog系统将学生对该主题的一些分析、归纳、评价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整合在一起,供所有学生来分享。在活动中可通过适当的激励、竞赛机制将该主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所以,我的看法是:认清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就可以促进blog在中国教育界的发展,尤其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将blog举到太高的高度,不要过分注重概念的争辩、名称的改变、意义的讨论。无论多好的东西,都需要人将其大量的普及,这样才能实现blog的作用,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和宣扬互联网共享的精神。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