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越南文学作品中的凤凰花审美意象

来源 :红河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草本无情,但当它们遇上了文学家的眼睛,便被赋予了人的深厚情感。古往今来,众多越南文人墨客挥毫咏吟火红艳丽的凤凰花,以凤凰花为审美审美意象托物言志抒怀。本文旨在通过浅析凤凰花在越南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象运用,来增进对越南文学审美文化的理解与把握。
其他文献
彝绣图案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背后蕴藏着彝族丰富的口传文化、民俗文化。从刺绣工艺到刺绣图案,再到刺绣图案故事,其中意蕴含着民俗学、民间文学、符号学等多学科共存的学科机理。文章以调查的视角尝试归理出一条研究刺绣图案故事的理路。
神话史诗《窝果策尼果》是哈尼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宗教、科学、伦理、历史、农业生产、风俗、礼仪、节日等方面。史诗中比喻俯拾即是,并呈现出丰富性、新奇性、形象性、夸张性的典型特征。史诗中的这些比喻,既有具象带来的美感,也蕴含着哈尼族对万物的深刻认识。
云南建水县普雄乡普玛尼察哈尼山寨,传承着一种自身种族舞蹈叫铓鼓舞.铓鼓舞是当地哈尼族狩猎和农耕生活的历史记录,也是哈尼族“昂玛昂”节祭中的重要内容.2014年12月,哈尼族铓鼓舞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铓鼓舞传承有山地社会的节庆休闲活动与民族舞蹈之间的天然联系,它既具有文化变迁的力量,也有时代的推力,铓鼓舞文化传承除需要政府的支持外,休闲活动和文化自觉是实现山区社会中活态文化传承的根本保证.
期刊
乌龙哈尼语采用前缀a³¹、a⁵⁵、ʑu³³和后加标记ʦa⁵⁵、ma⁵⁵、xa⁵⁵、ɣa⁵⁵、ʦhan³¹作为名词化的标记形式。这几个名词性前缀与其他哈尼语方言同源,加标记则是自身语法系统的创新,具有明确的分工,可表人物、地点、工具、事情,且能分析出较为清晰的演化路径:ʦa⁵⁵来源于动词“吃”到名词“食物”的进一步虚化,ma⁵⁵由通用量词“个”引申出指称功能,xa⁵⁵由副词“所有”演变为复数标记和名词化标记,ɣa⁵⁵由“实际处所”的词根语法化为表示“抽象处所”的名词化标记,ʦhan³¹则是与当地汉语方言密切
期刊
自从领到驾照那天起,朱曼事先买好停在凉棚下的丰田越野车就没有停歇过.每天下班后、节假日、星期天,到处乱跑一点儿都不着家.当在柏油路上自由自在地驰骋时,朱曼脑海里浮现自己连续几次未通过考试的惨状,当时心灰意冷丧失信心的他,差一点儿就放弃驾考……他又回忆起领证那天,兴奋得当场狂吻含辛茹苦到手的驾驶证,又将驾照紧紧贴在胸口狂喜的情景时,便情不自禁地咧嘴扑哧笑一下.好几门考试科目他都考了两三次,也不知道挨了教练们多少挖苦训斥,也不知道厚着脸皮向单位请了多少回事假,又不分白天黑夜跑了多少趟县城,还借宿别人家,好不容
期刊
《斯惹与则普》是已故彝语诗人吉赫丁古的遗作,诗人生前未能发表此诗,现收入《吉赫丁古诗歌选读》中。文章分析长诗主人公苏斯惹和则普的人物形象,从动态和静态、人形和兽形两个方面探讨诗歌中人物形象塑造特色以及表现手法。
剑川县江头村彝族诺苏人于清中叶陆续从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迁徙到此地,在婚俗上依旧传承着大凉山彝族婚俗传统.其中大盖头在彝族诺苏人结婚迎亲仪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上承家支传统,告诫新娘切莫忘祖;下启血脉延续,给予美好祝愿,具有避邪穰灾、多子多福的寓意.结合凉山彝族神话史诗《勒俄特依》、历史调查报告,比较汉族红盖头婚俗,揭示彝族婚俗中大盖头的独特性,从而对彝族诺苏支系婚俗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毕摩剪纸艺术是彝族原始宗教中一种传承文化记忆的象征符号,也是毕摩与祖先、神灵、鬼魂进行沟通的媒介。在彝族原始宗教的一些祭仪中,毕摩以不同的剪纸艺术来代替各种祭物祭献及各种神灵、鬼神,显现出毕摩剪纸艺术独特的功用。文章通过对不同仪式中的毕摩剪纸艺术进行分析,挖掘蕴含在毕摩剪纸艺术背后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世界,探寻彝族信仰,包括民俗信仰、宗教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对丰富彝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乃至了解整个民族精神和情感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