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长诗《斯惹与则普》人物形象分析

来源 :红河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jmengm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惹与则普》是已故彝语诗人吉赫丁古的遗作,诗人生前未能发表此诗,现收入《吉赫丁古诗歌选读》中。文章分析长诗主人公苏斯惹和则普的人物形象,从动态和静态、人形和兽形两个方面探讨诗歌中人物形象塑造特色以及表现手法。
其他文献
期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给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化注入了一股股鲜活的生气.各民族的代表人物以极大的创作热情推动了新疆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学以多元化、独特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新疆的多民族文学中,始终贯穿着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鲜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深更半夜里,玻璃窗被轻轻地敲击了几下.叶乐曼刚刚被一场噩梦惊醒,正好竖起耳朵像喜鹊一般机警地躺着.他嗖地从枕头上抬起头.他母亲从外屋催促道:rn——孩子,到隔壁房间看一下吧.是不是你爹又犯病了?rn叶乐曼急急忙忙穿上衣裳,借着手机的亮光来到了屋外.母亲正急匆匆地迈进另外一间屋子.他也噼里啪啦地迈着疾步钻进隔壁屋子,只见父亲正高枕着靠在床上,两条胳膊耷拉在被子外面,看似抬不起微微向前倾斜的脑袋,眨巴着眯瞪瞪的眼睛瞥了一下被推开的房门.
期刊
彝绣图案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背后蕴藏着彝族丰富的口传文化、民俗文化。从刺绣工艺到刺绣图案,再到刺绣图案故事,其中意蕴含着民俗学、民间文学、符号学等多学科共存的学科机理。文章以调查的视角尝试归理出一条研究刺绣图案故事的理路。
神话史诗《窝果策尼果》是哈尼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宗教、科学、伦理、历史、农业生产、风俗、礼仪、节日等方面。史诗中比喻俯拾即是,并呈现出丰富性、新奇性、形象性、夸张性的典型特征。史诗中的这些比喻,既有具象带来的美感,也蕴含着哈尼族对万物的深刻认识。
云南建水县普雄乡普玛尼察哈尼山寨,传承着一种自身种族舞蹈叫铓鼓舞.铓鼓舞是当地哈尼族狩猎和农耕生活的历史记录,也是哈尼族“昂玛昂”节祭中的重要内容.2014年12月,哈尼族铓鼓舞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铓鼓舞传承有山地社会的节庆休闲活动与民族舞蹈之间的天然联系,它既具有文化变迁的力量,也有时代的推力,铓鼓舞文化传承除需要政府的支持外,休闲活动和文化自觉是实现山区社会中活态文化传承的根本保证.
期刊
乌龙哈尼语采用前缀a³¹、a⁵⁵、ʑu³³和后加标记ʦa⁵⁵、ma⁵⁵、xa⁵⁵、ɣa⁵⁵、ʦhan³¹作为名词化的标记形式。这几个名词性前缀与其他哈尼语方言同源,加标记则是自身语法系统的创新,具有明确的分工,可表人物、地点、工具、事情,且能分析出较为清晰的演化路径:ʦa⁵⁵来源于动词“吃”到名词“食物”的进一步虚化,ma⁵⁵由通用量词“个”引申出指称功能,xa⁵⁵由副词“所有”演变为复数标记和名词化标记,ɣa⁵⁵由“实际处所”的词根语法化为表示“抽象处所”的名词化标记,ʦhan³¹则是与当地汉语方言密切
期刊
自从领到驾照那天起,朱曼事先买好停在凉棚下的丰田越野车就没有停歇过.每天下班后、节假日、星期天,到处乱跑一点儿都不着家.当在柏油路上自由自在地驰骋时,朱曼脑海里浮现自己连续几次未通过考试的惨状,当时心灰意冷丧失信心的他,差一点儿就放弃驾考……他又回忆起领证那天,兴奋得当场狂吻含辛茹苦到手的驾驶证,又将驾照紧紧贴在胸口狂喜的情景时,便情不自禁地咧嘴扑哧笑一下.好几门考试科目他都考了两三次,也不知道挨了教练们多少挖苦训斥,也不知道厚着脸皮向单位请了多少回事假,又不分白天黑夜跑了多少趟县城,还借宿别人家,好不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