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烈日当头,或者暴雨如注,车水马龙中,总有那么一群人,萍水相逢,却给你我真诚的微笑与贴心的关怀。这便是志愿者,陌生的面孔、最美的笑容。
他们是“最美志愿者”,但他们只不过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道剪影。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花朵绽放成一道风景,成为杭州城市品质的勋章。
文明服务“根本停不下来”
初到一座城市,四周都是陌生的街道和人群,你四处张望,盘算着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到底是城南还是城北。手足无措之际,能有一位带着红袖章的志愿者,拍拍你的肩膀:“你好,喝口茶歇歇,去哪我给你指路。”是不是分外温暖?上城区鼓楼微笑驿站负责人、66岁的周炎珍,就是这样的一位“及时雨”。
今年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公布了全国“最美志愿者”先进典型名单,周炎珍荣列其中。这个称号,在杭州仅此一名,整个浙江省也只有4人。这位做了20多年志愿工作的老骨干,服务时长达4万多个小时,足迹遍布地铁、医院、福利院以及社区……
作为老底子的杭州人,周阿姨总有股热心劲儿:“做志愿工作就得不怕麻烦,不管别人有什么需要,面带笑容去帮忙,别人才敢靠近,要是冷着一张脸,还不把人吓跑。”
而在好姐妹徐阿姨看来,周炎珍似乎有用不完的热情:“找她帮忙的人很多,一天到晚闲不下来,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六七点才回家。”
组织队员们冒着高温参加“文明乘车”服务、每逢元旦等节假日带领队员到市区主要道路口进行值班巡路、主动劝导市民不文明行为、为景区游客介绍景点并指路带路……周炎珍回忆起多年来的志愿者经历,一切仿佛近在昨天。
2005年,周阿姨被诊断出乳腺癌。手术后开始化疗,但在化疗第二天,她就站在了街头。很多人都劝她待在家里好好休息,可她说,志愿者队伍缺人,自己心里放不下。化疗后没了头发,她买了两顶假发套戴上,她说跟大家在一起工作,反而更开心。

十年后的今天,周炎珍依然孜孜不倦。G20峰会即将召开,她每天在鼓楼“微笑亭”和城站火车站微笑迎客,为游客指路、提物、送上一杯凉茶、协助保安维持秩序……她说,这两个地方作为杭州、上城的重要窗口,最需要志愿者来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能成为志愿者的一员,自己感到万分荣幸。
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早上8时,延安路与高银街的交岔口,由于这里是一个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初来乍到的游客们,只能站在斑马线上手足无措。身后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此时,沈廷冲用力挥舞手中的指示牌,让疾驰的汽车先停一停。看着游客鱼贯而出,他才恢复原位,进行下一次的引导……
年轻的沈廷冲是湖滨街道一名平安巡防志愿者。你很难相信,这个外表看起来普通的大男孩,竟然是杭州市无偿献血的形象大使,他平时十分热衷于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奉献是爱心铸造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温馨和快乐;也是连接的纽带,连接着你我他,汇成心的桥梁;更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的一双手。G20峰会即将到来,我们应该传播这种美。”这是沈廷冲记录的“峰会日志”中的一段话,言语生动,感情真切。
而他也确实将之付诸于行动。他自发牵头组建了湖滨“千眼卫士”平安巡防志愿者队伍,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奉献社会,服务于湖滨商圈重要路口、公交站等,开展文明劝导、平安巡防宣传以及隐患排查。“千眼卫士”遍布街道社区、大街小巷,他们来自于民间,有退休人员、在读学生、企业职员等。
沈廷冲说:“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做一个有心人。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慢慢地你会感觉到,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正是这种豁达、高尚的奉献精神,让他在忙碌疲惫的志愿工作中,始终饱含激情。
生活中的沈廷冲还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公益记者,喜迎G20峰会的杭州志愿者报道,多是由他执笔。旁人无从得知,而亲身参与志愿工作并记录,快乐与辛苦都亲身感受,也让他的报道总是能够打动人心。
如今的他,还有个心愿: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志愿活动中来。他说,因为更多的小能量汇爱成河,才能让更多人幸福。
人人参与“益起来”
清波街道的文明劝导志愿者张能庆,有着这样的想法:希望趁着G20峰会,和所有杭州人一起,把微笑的城市表情呈现给全世界。
“微笑是最直接、最有感染力,也是最简单的公益行为。服务峰会,就让公益从身边随手做起。”他如此说道。自从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的消息宣布后,他的“张能庆公益服务站”就马上成立了“益起来”公益峰会项目,倡导人人参与G20,人人保障G20。
今年4月以来,“益起来”陆续推出了“倡导绿色行动 美迎G20峰会”“文明出行益起来”“倒计时一百天低碳环保骑游”“为斑马线礼让司机点赞”“文明守序、停车行动”“喜迎G20假日小队在行动”等十余场大型活动和近百场小组活动,让参与者亲身感受G20在杭州举办的浓厚氛围与城市的变化,感受到市民与游客文明素质的提升。
为了欢迎即将到来的外国友人,张能庆还特地在清波街道举办了志愿者礼仪培训。培训涉及日常涉外口语训练、仪表素质形象等相关项目,强化了志愿者的专项服务能力。
有人说,公益不难,难在坚持。而自2000年来到杭州至今,张能庆已坚持公益整整16年,如今的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孩子王”,正带领着中小学生一起投入到“益起来”公益行动中,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省市各大媒体宣传报道。
我们应当为这位公益达人“点个赞”,也期待这股“人人参与公益”之风,能吹遍杭州,温暖每一个人的心。
他们是“最美志愿者”,但他们只不过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道剪影。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花朵绽放成一道风景,成为杭州城市品质的勋章。
文明服务“根本停不下来”
初到一座城市,四周都是陌生的街道和人群,你四处张望,盘算着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到底是城南还是城北。手足无措之际,能有一位带着红袖章的志愿者,拍拍你的肩膀:“你好,喝口茶歇歇,去哪我给你指路。”是不是分外温暖?上城区鼓楼微笑驿站负责人、66岁的周炎珍,就是这样的一位“及时雨”。
今年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公布了全国“最美志愿者”先进典型名单,周炎珍荣列其中。这个称号,在杭州仅此一名,整个浙江省也只有4人。这位做了20多年志愿工作的老骨干,服务时长达4万多个小时,足迹遍布地铁、医院、福利院以及社区……
作为老底子的杭州人,周阿姨总有股热心劲儿:“做志愿工作就得不怕麻烦,不管别人有什么需要,面带笑容去帮忙,别人才敢靠近,要是冷着一张脸,还不把人吓跑。”
而在好姐妹徐阿姨看来,周炎珍似乎有用不完的热情:“找她帮忙的人很多,一天到晚闲不下来,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六七点才回家。”
组织队员们冒着高温参加“文明乘车”服务、每逢元旦等节假日带领队员到市区主要道路口进行值班巡路、主动劝导市民不文明行为、为景区游客介绍景点并指路带路……周炎珍回忆起多年来的志愿者经历,一切仿佛近在昨天。
2005年,周阿姨被诊断出乳腺癌。手术后开始化疗,但在化疗第二天,她就站在了街头。很多人都劝她待在家里好好休息,可她说,志愿者队伍缺人,自己心里放不下。化疗后没了头发,她买了两顶假发套戴上,她说跟大家在一起工作,反而更开心。

十年后的今天,周炎珍依然孜孜不倦。G20峰会即将召开,她每天在鼓楼“微笑亭”和城站火车站微笑迎客,为游客指路、提物、送上一杯凉茶、协助保安维持秩序……她说,这两个地方作为杭州、上城的重要窗口,最需要志愿者来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能成为志愿者的一员,自己感到万分荣幸。
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早上8时,延安路与高银街的交岔口,由于这里是一个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初来乍到的游客们,只能站在斑马线上手足无措。身后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此时,沈廷冲用力挥舞手中的指示牌,让疾驰的汽车先停一停。看着游客鱼贯而出,他才恢复原位,进行下一次的引导……
年轻的沈廷冲是湖滨街道一名平安巡防志愿者。你很难相信,这个外表看起来普通的大男孩,竟然是杭州市无偿献血的形象大使,他平时十分热衷于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奉献是爱心铸造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温馨和快乐;也是连接的纽带,连接着你我他,汇成心的桥梁;更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的一双手。G20峰会即将到来,我们应该传播这种美。”这是沈廷冲记录的“峰会日志”中的一段话,言语生动,感情真切。
而他也确实将之付诸于行动。他自发牵头组建了湖滨“千眼卫士”平安巡防志愿者队伍,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奉献社会,服务于湖滨商圈重要路口、公交站等,开展文明劝导、平安巡防宣传以及隐患排查。“千眼卫士”遍布街道社区、大街小巷,他们来自于民间,有退休人员、在读学生、企业职员等。
沈廷冲说:“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做一个有心人。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慢慢地你会感觉到,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正是这种豁达、高尚的奉献精神,让他在忙碌疲惫的志愿工作中,始终饱含激情。
生活中的沈廷冲还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公益记者,喜迎G20峰会的杭州志愿者报道,多是由他执笔。旁人无从得知,而亲身参与志愿工作并记录,快乐与辛苦都亲身感受,也让他的报道总是能够打动人心。
如今的他,还有个心愿: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志愿活动中来。他说,因为更多的小能量汇爱成河,才能让更多人幸福。
人人参与“益起来”
清波街道的文明劝导志愿者张能庆,有着这样的想法:希望趁着G20峰会,和所有杭州人一起,把微笑的城市表情呈现给全世界。
“微笑是最直接、最有感染力,也是最简单的公益行为。服务峰会,就让公益从身边随手做起。”他如此说道。自从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的消息宣布后,他的“张能庆公益服务站”就马上成立了“益起来”公益峰会项目,倡导人人参与G20,人人保障G20。
今年4月以来,“益起来”陆续推出了“倡导绿色行动 美迎G20峰会”“文明出行益起来”“倒计时一百天低碳环保骑游”“为斑马线礼让司机点赞”“文明守序、停车行动”“喜迎G20假日小队在行动”等十余场大型活动和近百场小组活动,让参与者亲身感受G20在杭州举办的浓厚氛围与城市的变化,感受到市民与游客文明素质的提升。
为了欢迎即将到来的外国友人,张能庆还特地在清波街道举办了志愿者礼仪培训。培训涉及日常涉外口语训练、仪表素质形象等相关项目,强化了志愿者的专项服务能力。
有人说,公益不难,难在坚持。而自2000年来到杭州至今,张能庆已坚持公益整整16年,如今的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孩子王”,正带领着中小学生一起投入到“益起来”公益行动中,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省市各大媒体宣传报道。
我们应当为这位公益达人“点个赞”,也期待这股“人人参与公益”之风,能吹遍杭州,温暖每一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