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有效英语课堂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qiq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梳理板块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组合;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有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优化英语教学设计,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市小学英语课堂研究小组重点围绕“译林新版《英语》小学英语第二课时”这一板块教学,进行了深入实践研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发现随着对话内容的增加,学习难点的出现,学习要求的提高,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所淡化;而且,我们英语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已经形成一定的教学定式。因此,如何进行板块之间的高效组合,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思维,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有效掌握所学知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反思。本人结合市英语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译林新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igns》第二课时)为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请大家指正。

片断一:复习导入 衔接自然


  A教学片断:
  1.T:This is a sign.(通过游戏最后显示的标志引出复习内容)
  Yesterday we learned some signs, too. Do you remember them?
  2.通过呈现表格、回忆图片、缺词填空来复习story time。
  B教学片断:
  1.T: I had a wonderful holiday. I went to many places. Where did I go?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a park a zoo a museum a shopping centre a juice shop a bookshop a restaurant
  2.PPT呈现老师去了哪里线索一:我去了其中一个地方,但是Mike,Helen和Tim没有去。
  T: By the way, where did Mike, Helen and Tim go?
  3.追问:What did they see?
  (逐个复习Mike, Helen和Tim在购物中心看到的四个标志和意思。)
  【思考】我们倡导单元整体教学,一个单元在不同课时之间的活动要体现层次性,两位老师在教学第二课时中,在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下,都采用了先复习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的设计方法。A的复习设计过于简单,仅仅用了一个问题:Where did Mike, Helen and Tim see the signs和一张表格,然后根据表格中的几个标志,就逐个复习Story time,学生的覆盖面也不是很广,没有梯度性,更没有深度,没有体现两个课时之间的自然衔接。课例B教师用自然交流的形式导入复习环节,对story time进行了复习,也不是简单的复习,而是先用guessing game猜地方,接着创设情景,国庆节老师去了其中一个地方,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让学生认真回忆,好好思考,然后根据线索找出答案,从而复习story time中出现的一些标志及表达的意思。这样的复习对学生而言,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还有挑战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片断二:情境创设 设计精妙


  A教学片断:
  1.Mike三人发现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决定去公园当志愿者。
  2.三人决定去公园当志愿者,从学校门口出发,遇见三个标志,学习No parking、Danger和Watch for children。
  3.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Know the signs认识标志(学习以No开头的标志单词,并解释语法现象No+动ing和No+名词,并适当巩固及运用。)
  b.Explain the signs解释标志含义(学习What does it mean?It means you can’t...的句型问答,并解释语法现象can’t+动词原形,并用chant和游戏的形式进行操练巩固。)
  c.Use the signs提醒人们注意标志
  出示长隆度假村的多个场所的图片,请2人小组合作,一个学生扮演志愿者来提醒“游客”在公园中游玩中应注意的事项,用掷骰子的方法来综合操练Grammer Time中的句型,同时把Fun time中游戏融入其中。
  A&B&C: What sign is it ?
  D: It’s “No... ”.
  A&B&C: What does it mean ?
  D: It means you can’t ... here.
  A&B&C: Thank you.
  4.總结:你们和Mike他们都是合格的志愿者了。
  B教学片断:
  1. 承接上面抛出问题:At the shopping centre, what other signs can we see?
  教学:No parking、No pets、Danger及它们的意思。
  PPT呈现老师去了哪里线索二:我看到了一些标志,其中有一些Mike,Helen和Tim没看到。
  2. T:We can see these signs at a shopping centre. Signs are the rules. Let’s judge: Did they do right at the shopping centre?   (逐个判断并输出句型There is a sign“No...”. It means....)
  小组读一读句型,找规则。
  得出规则:No+动名词 can’t+动词原形
  标志的构成规则
  T: We know the rules. Let’s use them in the game“You say, I say”.
  (PPT出示游戏规则,老师拿出四个地点。分别由四名同学上前抽取地点,然后随意动作,大家一起提醒,涉及的句型:You can’t.../Don’t ... No... It means...等。)
  在游戏中新授:No swimming/fishing/pets、School及它们的意思。
  PPT呈现老师去了哪里线索三:我制止了和刚刚游戏中一个女孩一样的不文明的行为。
  3.学生活动:通过三个线索的理解以及上课内容的掌握,来推测老师去了哪里。
  I went to the museum.
  【思考】Grammar time的内容是通过“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It means...”这样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语法规则,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变枯燥乏味为有趣真实,那么就要老师想方设法地创设有趣的真实活动场景。A的设计是Mike兄妹三人发现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决定去公园当志愿者,而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必須具备三个条件:a. Know the signs认识标志;b. Explain the signs解释标志含义;c. Use the signs提醒人们注意标志。最后成为合格的志愿者了,这块的设计融合Fun time的教学,整个过程老师一步一步的设计虽然巧妙,不过这样老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个理念。而B 设计让学生在老师的线索中思维,习得一些标志,并且观察这些标志,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出规则,并且教师在这过程中注重细节,比如:给学生两分钟读一读这条语法规则,然后由四名同学上前抽取地点,然后随意动作,大家一起提醒,涉及的句型:You can’t.../Don’t ... No... It means...等。在You say, I say游戏中新授No swimming/fishing/pets、School及它们的意思,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知识,掌握效果肯定比较好。然后在线索三中最后推测出老师去了博物馆。教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三个线索的理解教学了Grammar time的知识,而这三个线索一直与story time部分紧密结合,老师一直是起到辅导的作用,掌控全局,学生作为主体,全程参与并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索的状态,这样的课堂更具深意。

片断三:活动丰富 有效输出


  A教学片断:
  1. Draw and write美化校园,设计标志。出示学校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让学生根据这些不文明的现象绘画或设计一些标志。
  _________标志名称_________
  Hi,I made the sign. It means you can’t______ here .We can put it on/in/at______. Our school will be ______ .
  4.情感教育:Love our school,love our environment!
  B教学片断:
  1. T: I went to the Yixing Museum with my son. He was very happy. Look, he saw these interesting things. He found the signs. What can he ask?
  What does it mean? /Why...? /Can....?...
  学生活动:写出博物馆一些标志的意思。
  T:We can’t do many things in the museum. But my son wants to do many things. Imagine: What will I talk to him?
  学生活动:展开对话
  He wants to be a civilized boy. He collected many signs. He wants to spread the signs to more people. Look, these are the photos. He spread to his father and me.(出示儿子宣讲的照片及宣讲表格,老师再示范一次。)
  学生活动:小组宣讲,向老师宣讲。
  2. T:How many stars do you get?
  S: ...
  3. 拓展异国文化,知道:标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意思。不同国家有不同标志。
  【思考】此环节设计是学生的输出,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经过学习对新知的掌握程度。A设计采用活动Draw and write美化校园,设计标志。老师出示了学校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让学生根据这些现象绘画或设计一些标志。采用英语标志征集大赛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并把自己设计的标志画一画,说一说,这样的设计学生画的时间较多,上台演示的时间较少,且学生演示的面不广,没有真正起到检测学生掌握程度的作用。B设计老师带儿子一起去博物馆,在博物馆看到一些标志,儿子会问这些标志,让学生写一写这些标志的意思。然后在博物馆里儿子想做很多事情,学生可发挥想象:老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最后引出宣讲活动,先小组宣讲,再向老师宣讲,这样学生操练的面就比较广,而且这样的宣讲活动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知识,具有开放性,真正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还拓展了异国文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趣味英语活动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无穷的乐趣,因此在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学中,都要适度运用趣味英语活动,让学生产生快乐的情绪,从而激发并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语法教学更要注重情景性,在情景中呈现语法知识,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法知识。也就是在习得的英语做事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视、听、说、表演等活动,使他们感到学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做到“学用合一、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新课程的课堂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在实践中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留出充分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去建构英语学习知识的意义与联系。我们不应该刻意追求教学程序的流畅,不应该刻意让学生为活动而活动,而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求问题的方法。我们在设计课的时候要挖掘单元文本的核心,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状态,从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内在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实现英语学习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微课可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有目标明确、制作便捷、可不断完善、调用方便等诸多优点,是物理实验教与学的好帮手。物理教学中,难操作的实验,不能分组的实验,很适合利用微课。运用微课,弥补现场实验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准确率;弥补学校实验硬件条件不足;让学生的个性学习得到发展。作为现代物理教师,应该把
期刊
【摘要】在小学生语文课本中说明文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说明文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再加上传统教学的弊端,导致小学生失去了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采用激趣导入法学习说明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解决课文中相关问题学,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说明文;激趣导入法;对策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总是会被安排上两篇左右的说明文,说明文与其他类型的文章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就是学起来容易,文章
期刊
【摘要】“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源于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倾注心力雕刻了一座美丽的少女像,并对她倾注了全部的爱恋。他的虔诚和期待打动了爱神,少女复活了,和他结为夫妇。“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怀着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 ;特殊教
期刊
【摘要】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质疑,促进学生的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真正点燃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会问,让学生主动把握知识重点,借助直观图表探究解题问题的策略;会问,学生能主动比较方法要点,依据分析特点探究解题方法;会问,是学生密切关注练习难点,通过交流提升探究能力。会问,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期刊
【摘要】面对小学低年段学生经常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应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总结出如何用“特殊奖励”来实现当下孩子们最需要的被理解、求沟通的愿望,从而更好地将传统的指责教育转化为学生迫切需要的温情教育。文章就面对不同的学生,如何使用特殊奖励,发挥温情教育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特殊奖励;温情教育  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低年级的那群小调皮,会用无数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挑战你的忍耐极限,
期刊
【摘要】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幼儿伴随音乐、运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诠释与理解的一种艺术活动,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舞蹈。而音乐作为幼儿游戏的信号和媒介是幼儿韵律活动中的必备元素。近几年,学校开展了“经典音乐资源在幼儿园韵律活动中应用的案例群研究”这一实践研究,通过故事情境、趣味图示及游戏活动等途径,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灵动地演绎经典音乐,让幼儿走
期刊
【摘要】文本解读是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它不仅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材解读能力,而且也关系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以新目标八上第八单元阅读课为例,深入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本解读;核心素养;英语阅读一、引言  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编辑、英语课程的比例设置、中考试
期刊
小学高年级段语文教学,说理文的意义不容忽视。它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是语文学习走向实践、走向应用必不可少的一种文体。这类课文语言简洁凝练,多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层次清楚,思路明晰,是提高学生逻辑能力、培养学生阐发观点技能的很好材料。说理类课文,“理”是核心,这一点毋庸置疑,抓住“根本”,课堂教学才能焕发文体教学的独特魅力。但说理文因缺少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活泼的语
期刊
【摘要】运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运算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洁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教学运算的基础知识应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实施运算中的算理,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中的算理,才能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迅速地运算。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点除了教给学生正确、基本的计算程序以外,教师更应该使学生掌握一系列的计算策略,逐步形成运算技能,并将运算提升到思维的层面。思维的“多层次”,在于学生从众多的解法中比较、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思想就是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的理论在当今幼儿园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实施幼儿园课程?这需要有个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园本化的过程。围绕“源于趣 成于行”的园本课程实施理念,源于孩子对生活中有价值的感兴趣的点,幼儿园找到了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行动路径,打开课程游戏化研究的视野,站在儿童角度真正实施园本课程,开发环境资源真正保障课程实施,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