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科学课堂生成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是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实时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灵活应对,给生成腾出空间,且要自我强化反思。反思、实践和再研究,不仅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工具,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把一袋冷水放在热水中会怎样?一袋热水放在冷水中会怎样?——是沉还是浮?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热》单元第二课时《给冷水加热》一课中的一个教学活动。
  案例一:上课时,用自封袋装满了冷水(不留空气)放在热水中,沉下去了;再用自封袋装满了热水(不留空气)放在冷水中,浮起来了。学生通过一种新视角、新方法了解到了冷水和热水的又一个不同之处,也因观察到了一种未知的、新奇的现象而兴奋不已。
  临近下课在整理材料时,同学们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冷水在热水中浮了上来!我走近一看,果真如此!我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搞糊涂了,不是热水放在冷水中才浮上来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此刻又不停地追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刚才不是沉下去的吗,现在怎么又浮上来了?怎么记录呀?算是沉还是算浮……?当时,我采用了一个比较“保守”的为自己“解围”的方法:“同学们,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自己先回去研究一下,行吗……?”
  反思一:作为老师,该做些什么?
  “尴尬”的一刻算是过去了,我们不是常对学生讲:“碰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做实验,查资料……”不可以就这样算了,我心里琢磨着,教师是否也应该像学生在课堂上那样去进行一些研究呢?去感受一下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沮丧呢?不管成功与否,只有自己做过了,当学生再来问你时,你才会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学生心中存在的疑问。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科学老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有义务更有责任弄清楚这个问题。
  不管怎样,先把实验做一遍再说吧!我把一袋冷水放在热水中,过了一会儿,冷水真的又浮上来了。会不会袋子里和杯子里的水太少了?为此,我把小号袋子换成大号袋子,把杯子换成水槽来装水,最后,几个装水的袋子还是都浮上来了。
  再查查资料吧,水在受热过程中,体积发生了变化,所以热水在冷水中会浮上来。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因此,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系。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冷水放在热水中,通过热传递,冷水慢慢变热,热水慢慢变冷,密度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冷水放在热水中一段时间以后也会浮上来……。
  反思二:科学老师的理科背景
  曾几何时,在科学课还没进人学生课堂的时候,就听过几个有关小学科学教育的讲座,不同程度都提到过今后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应具备一定的理科背景,当初还有点感到不以为然,小学的科学知识又不怎么深奥,真的需要很深的理科背景支撑吗?但自从自然课演变为科学课的这么多年时间来看,真的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虽然书本上科学概念的深度还比较浅,同时还附有一些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等参考资料,但随着教学主体、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学生想的、说的、写的、做的有时却往往出乎老师的预料,涉及的内容有些是课内的,有些是课外的,有些小学的,有些是中学的,有些是老师能回答出来,有些说句实在话老师还不能马上回答出来,还要在课外查一下书本或网络资料。
  前文提到的冷水在熱水中浮了上来的现象,教师在预设时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出现了“意外”之后,似乎知道一点原因,但又不敢肯定。纵观小学科学课或者以前的自然课,所涉及的内容覆盖着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知识,作为一个八十年代的师范毕业生,有些知识可能早已“还”给老师了。
  教学是动态的,学生的知识也是动态发展的,老师的知识是否更应该保持动态发展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老师只有复习已有的,学习未知的,才能满足教学中生成问题的需要。
  案例二:几天后的中午,几位同学来办公室找我,说他们在家里研究过了,把冷水放在热水中最后还会浮上来。还介绍了一下他们的研究情况,大致如下:
  用自封袋装满了热水(不留空气)放在冷水中,它浮了上来。
  用自封袋装满了冷水(不留空气)放在热水中,先沉下去,几分钟后又浮了上来。
  一个晚上过后,两袋水在水中还是浮上来。
  我们还找到了一些资料: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有关,像马铃薯的密度与水、与食盐溶液的密度非常接近,只是马铃薯密度比水稍大,而比食盐溶液密度稍小,所以马铃薯在水中下沉,而在盐溶液中上浮。还有像浴缸底部的温度比上部的凉是因为热水要比冷水轻,温度越高就变得越轻,水在加热后也会变轻而浮到上方,而冷的重的水则会下沉……。
  所以我们初步确定冷水在热水中浮上来的原因是冷水放在热水中时间长了,冷水变热,热水变冷,好像又变成了把热水放在冷水中一样。
  反思三:关注学生的课外研究。
  在当前的教学中,要关注课内,还要关注课外的理念早已为广大科学老师所熟悉,对于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者是拓展的问题,真正到了课外,学生会去开展研究吗?会有多少学生去开展研究呢?老师能做到像在课堂上那样去关注他们的研究吗?当然,有些老师能把生成的问题放在课外采用比较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前文提到的几位学生的研究是多么认真啊!对于课上出现的“意外”,在课外继续开展研究,做好了记录,同时查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且还愿意把研究的收获、得失拿来和老师交流,老师真为他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感到高兴。姑且不论参与人数的多少,方法、结果是否科学、正确,他们却是经历了一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活动,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无形中又增加了一些,当然,最好能够做到更科学一些、正确一些。
  前文提到的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的态度、精神也是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借鉴的,只要他们有了对生成问题的探究欲望,哪怕刚开始只有少数同学,教师再多了解他们,多亲近他们,以少带多,以点带面,相信课堂之外也会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场所,更能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95例经CT扫描有SAH的颅脑损伤患者, 其中14例出现迟发性缺血症状.据Fisher动脉瘤破裂出血量的标准
目的探讨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77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并与血
作为小学英语老师,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英语教学,学生能够快速并且正确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准确运用和表达。可是,无论是再容易的语法还是单词,错误总是不期而遇,尤其在口语教学中,这种错误的反映更是非常直接的。因此,如何认识错误,分析错误,避免或减少错误值得我们每位小学英语教师深思和研究。  一、根据错误产生的结果,小学生有如VD语错误:  (一)语音错误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中有些发音在汉语中不
目的探讨人头发中自由基及硒、锰元素含量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及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发射光谱技术检测健康成人、肿瘤患者和肿瘤高发区成人头发自由基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因此,我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合到幼儿的生活健康教育和
一、创设情境,品读文本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写话能力。我结合教学实情,从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人手。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这一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空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最后一段进行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读出了其中的情感。此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写话:“小朋友们,在宁静的夜晚,连星星都已经困了,而老师却还在辛勤地工作着。假如你们是陪在老师身旁的那一…·”“夜
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传承我国文化的关键科目。近年来,我国对小学语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德育教学方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同仁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中渗透着我国的文化,而我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礼仪和道德,所以说,语文的教学本身就是和德育分不开的。德
一、民间美术剪纸教育的概述剪纸教育源于民间美术,是通过剪刀和刻刀来完成的一种平面艺术,造型或虚或实,黑白分明,富于想象。作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内涵博大精深
服务型管理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要素。传统的管理型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今时代发展趋势和幼儿教师队伍的要求。要顺利实现幼儿管理者角色定位的转型升级,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分别是强化管理服务从心开始、构建“雁阵式”体系促进管理服务全面化、借力五种途径落实管理服务措施。通过管理方式的转变,有效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幼儿园管理者肩负着更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园长不仅应该是
绘画是儿童表达情感的一种自然途径。童画创作即是孩子通过绘画显现自我,而“显现”本身即建构。儿童在观察和探究周围世界时,总是容易将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射到物体本身,用一种十分感性的方式来把握和理解世界。当孩子把自我最好的品质投射在作品里,即是通过对这个“我”的认同而获得自我肯定。因此童画创作是孩子将个体私密性存在转化为绘画形式,变成可见、可观、可触的真实存在,使那些原本缺乏意向和意义性的瞬间转化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