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当路衢与土地之神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一样的动物,在中外古今的文化里可能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豺是犬科豺属至今唯一幸存的动物,在中国传统典籍的记载里经常都不怀好意。《尔雅·释兽》云:“豺,狗足。”郭璞注:“脚似狗。”《说文解字·豸部》﹕“豺,狼属,狗声。从豸才声。”今天,豺是犬科豺属的动物;《说文》谓之狼属。其实豺属、狼属具为犬科。《说文》分类更有意思的是,豺更多时候与“狼”一起出现;我们也会称之为“豺狼”。清人郝懿行是动物学专家,其《尔雅义疏》云:
  《说文》﹕“豺,狼属,狗声。”《夏小正》﹕“十月豺祭兽,善其祭而食之也。”高诱《吕览·季秋纪》注﹕“豺,兽也,似狗而长毛,其色黄,于是月杀兽,四围陈之,世所谓祭兽。”《一切经音义》引《仓颉解诂》云﹕“豺似狗,白色,爪牙迅利,善搏噬也。”《埤雅》云“豺,柴也”,又曰“瘦如豺”,是矣。按豺瘦而猛捷,俗名豺狗,群行,虎亦畏之。《牧誓》云“如熊如罴”,《史记》引作“如豺如离”,其猛可知。
  郝氏所言,至为丰富,让人细味,当中包括了对豺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描述。首先是豺祭兽的情况。中国古代有二十四节气,其中有所谓霜降者。霜降之中以五天为一个单位,十五天共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就是立冬,立冬即意味著冬季的到来;霜降时,豺狼开始大量捕捉猎物,捕多了吃不完的就放在一边,就人类的目光而言,仿如“祭兽”。东汉高诱所言“于是月杀兽,四围陈之”,正是“豺祭兽”的意思。豺是成群活动的食肉动物,它们会捕猎动物,准备过冬。《仓颉解诂》谓豺“爪牙迅利,善搏噬也”,这是豺所以善于捕猎的重要原因。在围猎之时,豺先用利爪把猎物的眼睛抓瞎,豺跟其他狗类不同,豺的指爪不但锋利,而且还带有倒刺。猎群中的豺就会跳上猎物的背部,然后用利爪掏出猎物的肠子。场景还是相当血腥恐怖的。至于《埤雅》等所引,指出豺很瘦,郝氏后来补充说,豺虽瘦而敏捷。由于习惯群居,所以即使面对老虎也不害怕,甚至可以照常发动攻击。至于郝氏此文最后引及《尚书·牧誓》与《史记·周本纪》的比较,则衍生出其他问题,颇为有趣。且先排比对读二书所引如下﹕
  《尚书》: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
  《史记》: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离,于商郊。
  古国顺《史记述尚书研究》只说此段《史记》“亦多迻录原文”。可是,《尚书》原文是“熊”,何以到了《史记》会变成“豺”,可能牵涉更为复杂的问题。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指出前者用的是古文本,《史记》所据的是今文《尚书》。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今文还是古文,汉代其他典籍所引俱无作“如豺”者,则司马迁何以在迻录原文之时,却又径自更改,实不可知。当然,如果纯就动物的凶猛与凶残而论,《史记》所列的虎、罴、豺、离,或较《尚书》原有的更胜一筹。
  至于在外形的描述上,郝氏所言亦可作参考。高诱说是“似狗而长毛,其色黄”,《仓颉解诂》则说是“似狗”“白色”,二者所言稍有差异。今所见豺,一般头部、颈部、肩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等处的毛色为棕褐色,腹部及四肢内侧为淡白色、黄色或浅棕色,大抵并没有全身是白色的。因此,《仓颉解诂》所言者存疑。反之,狼可以几乎全身白色;可见古人对于“豺”和“狼”颇易混淆。
  豺与狼是两种动物,不当轻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的毛色、耳朵的形状等还是不太相同的,如上文所言,豺主要为棕褐色,而狼则常呈灰色,但也能在几乎全白到红、褐和黑色之间变化。至于耳朵,豺的耳朵短而圆,狼耳则竖立,形态相异。豺是最强的犬科动物,也是最凶残和灵活的犬科动物,体型虽小于狼,但是战斗力比狼为高。但在传统文献里,“豺狼”每多合称,似乎不可分离,代表的是凶残的动物。最著名的豺狼,自然是《孟子·离娄上》所载的那一头: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淳于髡是齐国的辩士,当时之礼,男女不可亲手递接东西,问及孟子,孟子以之为然。淳于髡接着提出难题,谓嫂嫂遇溺,男子应该以手援救吗?说到这里,豺狼便出现了。孟子以为如果嫂嫂遇溺也不施以援手,那便等同豺狼。礼固然要遵守,但也有行权的时候。“豺狼”二字同出,象征不仁,此为显例。其实,豺与狼皆是群居动物,喜欢集体围攻觅食。在它们的族群之内,豺和狼的群居阶级性颇强,其凶残大抵只能体现在捕猎之时。《说苑·尊贤》﹕“今有人不忠信重厚而多智能,如此人者,譬犹豺狼与,不可以身近也。”《文子·上义》﹕“夫畜鱼者,必去其蝙獭,养禽兽者,必除其豺狼,又况牧民乎!”这些典籍里的“豺”和“狼”都走在一起,同样代表了恶贯满盈的事情。
  曹植《赠白马王彪》写于黄初四年(223),诗里的豺狼也很著名。是年五月,曹植和白马王曹彪(异母弟)、任城王曹彰(同母兄)同到洛阳朝会。曹彰暴死,曹植和曹彪在七月初回封地,二人本来打算同路而行,但是朝廷派出监国使者强迫他们分道。曹植悲愤不已,因而写下此诗赠予曹彪。其中有“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二句,前句的“鸱枭”是不祥之鸟,“衡”是车辕上的横木,“轭”是衡两旁下面用以扼住马颈的曲木。这句比喻小人在皇帝身边搬弄口舌。后句用了“豺狼”,豺狼当道意即受小人阻隔。大抵亦意味着兄弟之间有小人壅塞言路,致使兄弟隔阂。曹操在世之时,在长子曹昂死后,曾为立储之事犹豫不决,曹植更“几为太子者数矣”(《三国志》语)。可是,曹植还是因为几次过错,最终曹操只能立曹丕为太子。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植与兄长越走越远。曹丕一直迫害曹植,不单杀掉曹植之党羽,更一再迁徙曹植之封地以严加监视。其实,即使没有小人作梗,曹丕仍然视曹植为心腹大患,一直猜忌。因此,在二人之关系中,豺狼是否当道并不重要,或许,只有才高八斗之曹植才觉得是因有小人才与兄长分离。   在唐诗里,“豺狼”更是习见动物,经常阻塞道路,望之令人生厌。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有“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之句,豺狼仍在陆地;高适《登百丈峰》“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则豺狼之势力已经蔓延至水中(瀍水、洛水)。诗圣杜甫喜用“豺狼”入诗,使用超过十次,其中在《哀王孫》里,“豺狼在邑龙在野”句的“豺狼”所指是安禄山,“龙”是唐天子。鹊巢鸠占,安史之乱时,天子出逃,贼人占据首都长安。豺狼从未有实指的小人、坏人,一跃进化而成鼎鼎大名的安禄山。蔡梦弼注:“豺狼,喻盗贼;龙,喻天子。豺狼在邑,言盗贼得势;龙在野,言天子失所也。”仇兆鳌《杜诗详注》在篇题“哀王孙”之注释明确指出占据长安的贼人与落荒而逃的天子。诗圣不免提升了豺狼的层次。
  在白居易《新乐府·天可度》里“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运用了尹吉甫儿子伯奇将后母身上毒蜂赶走的典故,即使亲如父子也可以变成豺狼一样。王昌龄《咏史》之豺狼更是“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坏人如麻,所指已不是一二小人。战火连绵,唯有离开才是出路。
  细考“豺狼”二字,当是并列结构词语。并列结构词语是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的,这两个词根的前后顺序一般不能随意调换,如“豺狼”不能说成“狼豺”。实际上我们会说“豺狼”的时候是看中了“豺”;看见“狼”的时候只会说“狼”。因此在两字之中,释义上实际是偏向了前者。无论如何,豺代表了凶残、小人等负面意思。
  可是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古人对豺的认识多了,形象也逐步转变,改邪归正。在宋代王安石《字说》里,其云:“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豺能胜其类,又知祭兽,可谓才矣。”(王安石《字说》已佚。此据张宗祥辑本)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因谓“故字从才”。这里带出了两种释读“豺”字的方法;首先,“豺”“柴”音同,因豺之体瘦如柴而读为豺,此乃通假;其次,因豺有胜乎其类,以及捕猎祭兽之才,故字从才,此乃会意兼声。豺的聪明才智,还彰显在明代刘基《郁离子·豺智》里﹕
  郁离子曰:“豺之智其出于庶兽者乎?呜呼,岂独兽哉,人之无知也,亦不如之矣!故豺之力非虎敌也,而独见焉则避。及其朋之来也,则相与犄角之。尽虎之力得一豺焉,未暇顾其后也,而犄之者至矣,虎虽猛,其奚以当之?长平之役,以四十万之众投戈甲而受死,惟其智之不如豺而已。”
  这里对豺的歌颂,实为极致。此外,更见刘基对豺的生活习性的认识。刘氏以为豺的智慧不单是出于众兽,更是超越人类。因豺自知独斗不如虎,故必待同伴到来方始夹击。老虎只能全力扑击一豺,无暇后顾,群豺便可以背后攻击了。老虎虽然凶猛,但却不可抵挡群豺,刘基想表明的是豺灵活变通的能力。故事本身是寓言,说的是战国时候赵将赵括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智慧不如豺。因此,读书虽然重要,贵在能灵活运用。诚如前文所言,豺善于群捕围猎,能够合作,相较单打独斗之动物,豺实在是比较聪明。
  从古代中国走到古埃及,同是四大文明古国,豺的遭遇完全是另一回事。在古埃及,赛特(Set,也作Seth、Setekh等),又名西德,是力量、战争、风暴、沙漠、外国之神。赛特乃盖布(Geb或Keb或Seb)与努特(Nut或Nuit)之子,奈芙蒂斯(Nephthys)之丈夫,九柱神之一。赛特与妻子诞下阿努比斯和凯贝特。在形象上,赛特乃豺头人身之神祇,有长方形的耳朵和弯曲凸出的长嘴。因属远古,有人以为赛特的形象实际上为土豚(aardvark)。除了豺和土豚以外,赛特有时甚至会被描刻为羚羊、驴、鳄鱼或河马之头。在古埃及圣体书里,赛特用以下几个符号表达:
  这数个符号之中,那走兽明显便是豺。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说法,赛特最初是柏柏尔人(西北非洲之部落)所崇拜的神祇。更有人将赛特等同柏柏尔人的海神波塞冬。赛特拥有神秘的力量,在其中一部金字塔文本里,便阐述了法老的力量就是赛特的力量。
  赛特经常与天神荷鲁斯(Horus)相对比。荷鲁斯的形象是隼头人身,其眼睛为太阳与月亮。由于荷鲁斯是天神,因此赛特又被视为土地之神。天与地,隼与豺,也是有趣的对比。曾经,在公元前三千年时,赛特取代荷鲁斯成为法老的守护神;可是,后来赛特谋杀兄弟的传说愈演愈烈,形象不正面,荷鲁斯又重新回到法老守护神的岗位上。
  在古埃及文化里,豺是充满智慧的。赛特代表了那么多的神灵;可是,今天的豺本身却不见于非洲大陆,而只见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主要生活在热带、温带的山地森林中。然则古埃及的赛特,是否代表了豺曾经生活在非洲大陆的证据呢?赛特的儿子是阿努比斯(Anubis),乃冥界之王、亡者的守护者、防腐之神以及冥界判官。阿努比斯的形象是胡狼头而人身,与赛特有所分别。胡狼(jackal)乃犬科动物,在非洲、亚洲、欧洲皆可见其踪影。胡狼虽然有时亦称豺狼,但正如上文所言,“豺狼”所指其实更偏向“豺”,与此所言胡狼有所不同。犬科以下,胡狼乃犬属,豺乃豺属,虽然相近,但当为二物。
  由于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长期被视为害兽,加之以居住环境受到破坏,数量逐渐减少,处于濒危状况。豺现在位列“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其实,豺只是围捕猎物觅食,性无善亦无不善也。人类也不应该将自己的善恶标准加诸动物之上。很多时候,每一物种都是食物链里关键的一部分,某一物种的灭绝,可以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孟子笔下有“蛇龙居之”“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之句,动物似乎侵占了人类的美好家园。人类要如何才可以与动物共融,在古今中外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其他文献
她几晚上睡不踏实了。  老做梦,梦见他。醒来就念叨念叨他:过几天就给你送钱去。你那边现在那些钱也花不完啊。  给你闺女要钱去。  闺女对农村老家的这些风俗习惯不大懂。只听院中大娘、婶子嘱咐,给你爹要扎库楼,箱子,花盆等等。这些东西是过周年必须的。  闺女给她爹的这些扎彩是她跟扎彩匠说的。人家兴啥咱兴啥,到那天上午来拿。  这天她早早地就起床了。  死鬼的三周年祭日。  她打扫庭院。这时院中的,村上
夜市小吃店老板的牙齿又长又黄,和每一个来的客人寒暄。点了一碗黏糊糊的面,一边吃一边想起老板的那颗又长又黄的牙,不断在我脑海里放大,缩小,转圈。  路边摊上看上去很诱人的鸡肉串,吃完才发现,实际上是串成一串的鸡屁股,然后走到下一个摊,点了一碗粉色汤的米粉。  空气中不停有小飞虫在盘旋,飞到米粉上被粘住,烫死。我就这样伴着一碗粉,吃了大概十只虫子。  天黑之后,拇指一样大的蟑螂,身上泛着油光,开始在街
“我们所受的教育让我们太过重视被呈现为‘现实’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将现实看得那么重,而是去相信存在着许多种现实,而且它们全都是真实的。”  米亚·科托是生活在非洲莫桑比克的白人作家。出于作家和科学家的双重身份,他在当地知名度很高。两年前他受邀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上海的街头,曾有莫桑比克人认出并拦住了他,要求合影。这类事在莫桑比克当地很常见。“作家在莫桑比克,扮演着类似传声筒的角色,民众有任何声音
深夜空旷的休息站遇到一位赶路的人,衣着混乱又扎眼。西装外面套了件皮衣,肩上还搭了条紫色的薄纱裙子。夜色下他鼓鼓囊囊的行李箱的轮子敲击着地面。在小卖部买了瓶酸奶,站在门口呼着寒气。  您去哪儿?我问。  他说他是个小演员,几乎不着家。带着满箱子的戏服,遇上谁有机缘就演一段。日夜无休,随时开张。  我说你这人挺有趣的。他似乎是笑了,黑夜融进了他的表情。  我是个怪人,他说,箱子里放不下的戏服就裹在身上
【摘要】关闭小煤窑政策是当前这个时期消除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面对执行中的阻抑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即在实现多方利益的协调和整合下集中打击“官煤结合”;优化政策执行者的行为;加强关闭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建设。  【关键词】政策执行 阻抑因素 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积极的姿态,针对小煤窑事故问题重拳出击,实施打击与关闭政策,不断加强整顿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整个煤
跃迁过程比我想象中要容易得多。  依照平时观察到的过程,我在操纵台上设置好参数,具体数值是早就记下的,毕竟所有实验记录都由我保管,旋开安全旋钮,按照顺序摁下密码,最后是绿色的确认键。三十秒倒计时开始,我快速攀上一旁的跃迁平台,最后检查一遍召回锚点带在身上。深呼吸,闭上眼,一阵轻微的晕眩,下一瞬间我便身处平行宇宙。  推开木门,刺目的光线与凛冽的寒风同时袭来,我不禁转身回避,方才跃迁激发出的细碎荧光
大家都知道,中古时期很多故事的所谓“作者”实际上仅仅是“记录者”。在他们记录之前,这些故事是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比如《搜神记》,据干宝自己在此书序言中说,此书故事的来源有二,第一是来自于先前的书籍文献,第二是采访故老知者所得的近世之事。这第二部分的事实并非是干宝的亲闻亲见,而是在口头流传后,被干宝记录下来。而且,他在记录过程中,试图最大程度地保持忠实。他说:“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
一  昔年读《世说新语》时,就知道存世不多的一部宋本《世说新语》就藏在东京的尊经阁文库(下简称尊经阁),该书原为镰仓幕  尊经阁文库藏宋版《世说新语》  府执权北条氏金泽文库的藏书,后流入尊经阁。1928年,张元济到日本各文库访书,有七言歌行一篇纪访书盛事,诗中特别有句云“尊经世说古本孤”。后来又听说,尊经阁所藏明刻本在日本与内阁文库齐名。内阁文库的前身是德川幕府的红叶山文库,曾通过长崎大量购买中
[摘要]创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学者必须面对并解决的的问题。中国教育学的创建必须实现四个“接着讲”,即接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讲、接着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学传统讲、接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讲和接着以西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为范式的中国教育学传统讲。  [关键词]教育学 传统 继承    从教育学的引进到教育学中国化或本土化,再从教育学的原创到中国教育学,这是20世纪以来教育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潜移默化影响着国人的性格和生活准则。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人道德涵养,凤凰出版社最新推出《国学微读》丛书。  《国学微读》丛书由著名学者蒋寅教授主编,包括《东西南北中国风》《经史子集中国学》《修齐治平中国观》《温良恭俭中国礼》《盛衰成败中国史》《诗书画乐中国艺》6种,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