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多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之中,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多媒体恰恰包含声音、色彩等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把教材中的客观事物或历史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加深学生印象。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教学实践表明,生动、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依据课本内容制作课件,将学生引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讲授“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相关知识。这种形式比教师口头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学生在看完课件后马上就会翻看课本,了解具体史实,从而顺其自然地将精力投入学习。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体,但现实情况却是,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那么,历史教师应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对此,我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不再是教与学的简单叠加,而是逐渐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历史课堂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以一种民主的姿态面对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解“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视频,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这样就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则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强化学生感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对于“西安事变”这部分内容,国内各派别所持态度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对此,我播放了以下几个电影片断:①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②宋美龄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③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④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⑤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然后我提问学生:张学良、杨虎城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介石?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美龄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学生结合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很容易就回答出了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所持的态度,从而掌握了这一难点知识。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误区
就目前而言,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谨防走入误区。
1.多媒体技术是可有可无的。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而过去的事情是无法重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借助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地将历史事实展现出来,可见多媒体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并非可有可无。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代替传统教学手段。
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多媒体也不例外。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比传统教学手段有优越性,但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舍弃教科书,一味追求课外“新史料”。
有的教师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往往花很多时间去搜集课本上没有的资料,反而忽视教科书上本来就有的资料。这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脱离了课本,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领会和把握。因此,教师要处理好课本资料与课外资料的关系,紧紧围绕课本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教学实践表明,生动、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依据课本内容制作课件,将学生引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讲授“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相关知识。这种形式比教师口头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学生在看完课件后马上就会翻看课本,了解具体史实,从而顺其自然地将精力投入学习。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体,但现实情况却是,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那么,历史教师应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对此,我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不再是教与学的简单叠加,而是逐渐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历史课堂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以一种民主的姿态面对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解“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视频,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这样就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则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强化学生感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对于“西安事变”这部分内容,国内各派别所持态度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对此,我播放了以下几个电影片断:①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②宋美龄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③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④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⑤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然后我提问学生:张学良、杨虎城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介石?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美龄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学生结合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很容易就回答出了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所持的态度,从而掌握了这一难点知识。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误区
就目前而言,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谨防走入误区。
1.多媒体技术是可有可无的。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而过去的事情是无法重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借助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地将历史事实展现出来,可见多媒体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并非可有可无。
2.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代替传统教学手段。
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多媒体也不例外。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比传统教学手段有优越性,但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舍弃教科书,一味追求课外“新史料”。
有的教师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往往花很多时间去搜集课本上没有的资料,反而忽视教科书上本来就有的资料。这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脱离了课本,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领会和把握。因此,教师要处理好课本资料与课外资料的关系,紧紧围绕课本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