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汭辨正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春秋时期的夏汭在今武汉市,自古早有定论.但自从清朝初年起两百多年来,不断被人怀疑,认为夏汭在今安徽.为此,本文特试从正反两个方面辨正,以恢复其本来面貌.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入,经济杠杆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经济杠杆的概念、实质以及主要经济杠杆等问题谈点个人看法.关于经济杠杆
<正> 一我已批判了普列汉诺夫的审美感之人性论。(文见本刊第二期)。现在再来看看他在审美理想问题上是不是能“识迷途其未远”。不,很遗憾,他对审美理想的看法反而是更深一步陷进泥沼里去了。他说:“在某一时期,某一社会或某一阶级中,占统治地位的审美的理想,部分地是起源于人种发展的生物学条件(这些条件也造成了种族的特点),部分地是起源于这一社会或这一阶级的生产和存在的历史条件。”这里普列汉诺夫依然是老调重弹,说什么审美理想也有两方面的条件。但是审美理想和人的生物属性显然是隔得更远了。关于他所说的种族
【正】 直觉思维的内涵是什么?它的结构如何?功能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一、直觉思维的内涵直觉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直观感觉,就是人们通过自
<正> 记得60年代初参加教材编写,那时脑子里有这样一个观念:依靠集体力量搞出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作为文艺理论的基本建设。这样的体系搞出来以后,就可以代替既有的各种体系,成为全国统一的体系。从此一劳永逸,大家只要在这个体系中显神通就可以了。现在想来,这种想法不但不切实际,而且也不符合理论科学发展的规律。文艺理论体系该不该搞?当然应该搞。我们不但需要有各种理论体系,且而需要有各种教学体系,问题是我们的观念和思想方法不太对。我们似乎过于看重“体系”这两个字,而且总喜欢、也习惯于“
【正】 一美感的基础是美的认识.美的认识和科学的认识有显著区别,它不是概念,不是抽象的逻辑思考.但是,美的认识也不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是单纯的感性活动.车尔尼雪夫斯
<正> 敏泽在1989年6月15日出版的《文论报》发表如题一文,认为要摆脱当前文艺理论的困境,必须首先摆脱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对待问题要有辩证的精神和态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科学分析,事物不是彼此孤立绝缘的,不是静止、僵化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要看到它们对立中的统一,相反而又相成,着眼一体面又分见两边和多面。他说,多少年来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摸式,恰恰是在相互联系的许多方面中择取一端,加以绝对化,即所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非执其两端以扣其中,“矫枉必须过正”成为习惯势力,凡事都必须过
【正】 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可否用于扩大再生产,在经济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从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认为折旧基金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的
<正> 一、成绩与特点比较文学是一个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概念。把比较的方法运用于文学研究,而且是运用于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这在中国早有出现。因此我国许多文章中列举了不止一件的春秋、汉魏、明清的例子,用以说明这种学问原本也是一门中国的学问。其实我觉得,何必
<正> 李洁非在《读者是怎样一位“上帝”》(《文学评论家》1990年6期)一文中指出: 人们阅读叙事性作品时的一个最基本的冲动,莫过于品尝一种暗自摹拟的快感,这被称之为读者与作品的“角色置换”。在小说、戏剧文本面前,读者参与意识异常惊人,他们远非被作品情节牵着走,而是按捺不住照自己愿望期待一种方向,要求出现称心如意的结局,甚至重新塑造主人公的性格。在这方面,我们发现无数动人事例,从明代女演员
<正> 在文学理论方面,有许多问题实际上多年以来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问题即其一。今天,真正贯彻了百家争鸣的方针,实行艺术民主和科学民主,使我们有可能认真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从右的和“左”的错误中,特别是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