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三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心理特点
高三学生深知高考对自己的影响及自己的责任,他们对高考有美好的愿望和憧憬,在学习上有积极的态度、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动机,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刚进入或还未进入高三就已经有了潜在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不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考试和测验成绩比他们的期望值低,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能力产生怀疑,加重心理负担。家庭对学生的期望、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高三学生有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而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又多由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引起。
二、高三学生心理压力的表现
1. 精神不振、情绪波动。学生进入高三后,学习强度大、时间长,部分学生早起晚睡,休息不足,导致上课时精力不济,在单元学习时间内(大约为25分钟)精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知识接受和理解的能力大大下降,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心情烦躁,没有耐心,情绪的起伏和波动大。
2. 过度焦虑、身体欠佳。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适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利的,但焦虑过度会使学习效率下降,产生不良影响。过度的焦虑会使学生内分泌系统失调,容易产生感冒、发热、头痛等不良身体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都有极大的影响。
3. 胆怯退缩、交流困难。高考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严酷的竞争,虽不是“成王败寇”,但也会对学生的前途产生巨大的影响。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感到自己处处不如成绩好的同学,自认为在同学、老师前面低人一等,因此胆怯退缩,遇到问题没有勇气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另有部分同学争分夺秒地学习,没有时间和周围的同学交流。部分同学怕耽误和浪费自己的时间,不愿与同学交流,在人际交流方面出现困难和问题,逐渐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
4. 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在每次的训练和考试前,学生都对自己有不同的预期,如果考试成绩不如预期的好,或者看到其他同学进步快而自己进步慢,或者看到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同学存在较大的差距,信心会受到影响,对自己悲观失望,对学习失去自信。
三、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升学压力大、对学习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高考目标,但高考是选拔考试,必然有部分学生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所以,升学压力是形成高三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原因。学习是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由于高三学习强度大、时间长,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对学习产生恐惧和不适应。高三的训练和测试比较多,特别在高考前的一个月,高考仿真题和模拟题大量出现,学生在训练时的失误对心理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处理不好训练和基础知识的复习之间的关系,会打击信心,在临考前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
2. 外部环境对高考的过度宣传。高考的六月注定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六月,无论是在高考前、高考中还是高考后,大量的报刊杂志、电视新闻等都紧张而热烈地大谈特谈高考,各地的知名大学相继粉墨登场进行各种宣传。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实际上在高二的暑假里就开始接收大量的高考相关信息,他们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都深知高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已经开始接受外界施于他们的无形压力。在高考前社会过度的评论和提供的信息,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更是一种心灵的折磨,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剧增。
3. 家长、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过度关注。高考前的一个月,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对考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家长过度改善学生的饮食,过度询问学习状况;学校过度宣传高考临近的信息,如高考倒计时牌、高考誓言等。学生在这种紧张氛围中,对高考更加恐惧和担心,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高三学生心理压力的疏导
1. 平心静气学习。心静而神闲,神清而气爽。在学习中,保持平静的心态很重要,平静的心态可以使学生忙而不乱、充实而不疲惫、快活而不沉闷,使学生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中提高效率。在学习中,需要有平常心,急功近利是学习大忌,静心学习是高三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
在高三的学习中要做到平心静气,需要从一些细节入手。如在心情烦躁时做做深呼吸,整理一下自己凌乱的书本,找同学聊聊天,在家与父母说说话,在学校与老师谈谈心,或者在课间听听钢琴曲、古筝曲等轻音乐。未来对于每个人都是未知数,与其过多地担忧将来未知的事情,不如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眼前的生活和学习中。对于未来,“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会使心境逐渐静下来,平静的心境能够逐渐消融心理压力于无形。
2. 树立自信心。苏轼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欲胜人,先胜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志不强者智不达”,在学习中,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这会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是高考成功的保障。美国著名智库之一布鲁金斯学会的网页上贴着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某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了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坚强的信心能够化升学的压力为升学的动力。
3. 积极采取行动。李大钊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我们在空闲时想到的一些琐碎事情,而只要我们把精力投入到实际的学习中,就无暇顾及周围环境施于我们的压力,并且在学习的实际行动中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信心,化压力于无形。
4. 做到松弛有度。我们的身体是世界上最精密、最复杂的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保护功能。如果我们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和学习而没有充分休息,身体在自我保护功能的影响下,会出现精力下降、身体疲惫乏力等现象。此时若还不注意休息和调节,就会出现感冒、头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反应,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学习的间隙应进行适当的放松,如在课间与同学聊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走出教室眺望远方,可以舒缓上课时的紧张情绪。在周六或周日与家人、朋友外出散步、骑车或爬山等,都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5. 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复习和备考,但压力过大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学校、班级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轻松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激发并促进学习热情、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和提高效率。优秀班集体和轻松的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使学生在满足、欢乐、友爱、团结的氛围中缓解心理压力。
学生需要师长的信任,师长的信任能够使学生充满自信。越是临近高考,师长越是要做到举重若轻、忙而不乱、对学生充分信任,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从师长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在师长信任和宽松友爱的氛围中舒缓压力、更有信心。
6.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不同的学生面对的情况和环境不一样,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程度不一样,对待心理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师生间多交流,便于老师及时了解、疏导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严重的同学,应及时找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心理医生进行疏导。
7.对学生进行适当期待和及时肯定。老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度的不同期待和要求,事实上是对学生的间接肯定,表现出老师的信任。对于有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如果老师期待他们能够尽快从不良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他们会做得更好。事实证明,老师的期待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也有巨大的缓解作用。
在高三学习中,师长应与学生一道,共同面对和解决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实现“为学生减压,助学生成功”的目标。
高三学生深知高考对自己的影响及自己的责任,他们对高考有美好的愿望和憧憬,在学习上有积极的态度、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动机,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刚进入或还未进入高三就已经有了潜在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不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考试和测验成绩比他们的期望值低,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能力产生怀疑,加重心理负担。家庭对学生的期望、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高三学生有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而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又多由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引起。
二、高三学生心理压力的表现
1. 精神不振、情绪波动。学生进入高三后,学习强度大、时间长,部分学生早起晚睡,休息不足,导致上课时精力不济,在单元学习时间内(大约为25分钟)精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知识接受和理解的能力大大下降,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心情烦躁,没有耐心,情绪的起伏和波动大。
2. 过度焦虑、身体欠佳。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适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利的,但焦虑过度会使学习效率下降,产生不良影响。过度的焦虑会使学生内分泌系统失调,容易产生感冒、发热、头痛等不良身体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都有极大的影响。
3. 胆怯退缩、交流困难。高考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严酷的竞争,虽不是“成王败寇”,但也会对学生的前途产生巨大的影响。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感到自己处处不如成绩好的同学,自认为在同学、老师前面低人一等,因此胆怯退缩,遇到问题没有勇气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另有部分同学争分夺秒地学习,没有时间和周围的同学交流。部分同学怕耽误和浪费自己的时间,不愿与同学交流,在人际交流方面出现困难和问题,逐渐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
4. 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在每次的训练和考试前,学生都对自己有不同的预期,如果考试成绩不如预期的好,或者看到其他同学进步快而自己进步慢,或者看到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同学存在较大的差距,信心会受到影响,对自己悲观失望,对学习失去自信。
三、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升学压力大、对学习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高考目标,但高考是选拔考试,必然有部分学生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所以,升学压力是形成高三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原因。学习是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由于高三学习强度大、时间长,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对学习产生恐惧和不适应。高三的训练和测试比较多,特别在高考前的一个月,高考仿真题和模拟题大量出现,学生在训练时的失误对心理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处理不好训练和基础知识的复习之间的关系,会打击信心,在临考前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
2. 外部环境对高考的过度宣传。高考的六月注定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六月,无论是在高考前、高考中还是高考后,大量的报刊杂志、电视新闻等都紧张而热烈地大谈特谈高考,各地的知名大学相继粉墨登场进行各种宣传。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实际上在高二的暑假里就开始接收大量的高考相关信息,他们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都深知高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已经开始接受外界施于他们的无形压力。在高考前社会过度的评论和提供的信息,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更是一种心灵的折磨,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剧增。
3. 家长、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过度关注。高考前的一个月,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对考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家长过度改善学生的饮食,过度询问学习状况;学校过度宣传高考临近的信息,如高考倒计时牌、高考誓言等。学生在这种紧张氛围中,对高考更加恐惧和担心,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高三学生心理压力的疏导
1. 平心静气学习。心静而神闲,神清而气爽。在学习中,保持平静的心态很重要,平静的心态可以使学生忙而不乱、充实而不疲惫、快活而不沉闷,使学生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中提高效率。在学习中,需要有平常心,急功近利是学习大忌,静心学习是高三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
在高三的学习中要做到平心静气,需要从一些细节入手。如在心情烦躁时做做深呼吸,整理一下自己凌乱的书本,找同学聊聊天,在家与父母说说话,在学校与老师谈谈心,或者在课间听听钢琴曲、古筝曲等轻音乐。未来对于每个人都是未知数,与其过多地担忧将来未知的事情,不如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眼前的生活和学习中。对于未来,“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会使心境逐渐静下来,平静的心境能够逐渐消融心理压力于无形。
2. 树立自信心。苏轼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欲胜人,先胜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志不强者智不达”,在学习中,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这会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是高考成功的保障。美国著名智库之一布鲁金斯学会的网页上贴着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某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了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坚强的信心能够化升学的压力为升学的动力。
3. 积极采取行动。李大钊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我们在空闲时想到的一些琐碎事情,而只要我们把精力投入到实际的学习中,就无暇顾及周围环境施于我们的压力,并且在学习的实际行动中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信心,化压力于无形。
4. 做到松弛有度。我们的身体是世界上最精密、最复杂的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保护功能。如果我们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和学习而没有充分休息,身体在自我保护功能的影响下,会出现精力下降、身体疲惫乏力等现象。此时若还不注意休息和调节,就会出现感冒、头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反应,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学习的间隙应进行适当的放松,如在课间与同学聊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走出教室眺望远方,可以舒缓上课时的紧张情绪。在周六或周日与家人、朋友外出散步、骑车或爬山等,都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5. 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复习和备考,但压力过大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学校、班级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轻松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激发并促进学习热情、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和提高效率。优秀班集体和轻松的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使学生在满足、欢乐、友爱、团结的氛围中缓解心理压力。
学生需要师长的信任,师长的信任能够使学生充满自信。越是临近高考,师长越是要做到举重若轻、忙而不乱、对学生充分信任,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从师长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在师长信任和宽松友爱的氛围中舒缓压力、更有信心。
6.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不同的学生面对的情况和环境不一样,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程度不一样,对待心理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师生间多交流,便于老师及时了解、疏导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严重的同学,应及时找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心理医生进行疏导。
7.对学生进行适当期待和及时肯定。老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度的不同期待和要求,事实上是对学生的间接肯定,表现出老师的信任。对于有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如果老师期待他们能够尽快从不良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他们会做得更好。事实证明,老师的期待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也有巨大的缓解作用。
在高三学习中,师长应与学生一道,共同面对和解决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实现“为学生减压,助学生成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