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使学生具有“发现交流”的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2037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现交流就是要求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前和课内的自习,发现课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规范和技巧,通过交流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和发展学习语文的能力,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怎样使学生具有“发现交流”的能力呢?
  关键词:学习语文 发现交流
  一、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发现交流”的本领
  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同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常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想一想与学过的课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一想新课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对此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机会,锻炼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初步感知了一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当然更谈不上熟练地运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发现交流。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结而结不了的时候才加以点拨,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南泥湾开荒》一文,学生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反映战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由学生自己发现交流: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题目中的关键词‘开荒’。我查了字典,‘开荒’的意思是把荒地开辟成可种植的土地”“‘南泥湾’起限制作用,限制了开荒的地点。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在南泥湾这个地方开荒的事情。”“从课题看,这是篇写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
  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是按这一顺序写的吗?少顷,交流继续,“我认为是按这一顺序写:课文第一、二小节写开荒的起因,最后一小节写开荒的结果,其他是写开荒经过。”我点拨:经过有两层意思,开荒准备和开荒经过,因此课文也可分4段,这样分更能突出文章重点。段落划分好,朗读课文后,学生进入初步领悟中心思想的过程,交流道:“这篇课文是赞美三五九旅战士的。”“赞美他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我再点拨:请从选材角度看,课文是怎样表现战士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的?除此之外,文章还赞扬了战士们什么精神?学生有所启发后边阅读,边从选材角度(一天劳动过程,典型材料——挖荆棘狼牙刺……)紧扣课文内容,阐述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我只是对什么是乐观主义精神?课文为什么3次使用“在开荒热潮中”?这些学生确有困难的问题,我才加以重点启发讲读。先让学生找到课文对“艰苦奋斗”和战士“憧憬美好未来”的描写,从而帮助他们悟出“革命乐观主义”的含义。
  三、确切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发现交流”的兴趣
  要在课堂内实施“发现交流”,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发现交流”的兴趣。为此,我十分重视正确评价学生“发现交流”的积极性,对学生发现交流得好的,常常是发自肺腑地赞一声:“你讲得真精彩。”“你真会动脑筋,想得比老师还深。”“你能紧扣中心,理解得很有层次。”……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更注意给予真心实意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充满希望的:“你今天讲得真好,说明你有能力学好语文。”“你的发言令人对你刮目相看了,进步真快。”……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在评价学生时注意紧紧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和魅力。
  学生参与发现交流的欲望好似火焰,而教师的期望和确切的评价如同柴、油。我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都想着要“露一手”。如《一个苹果》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一学生说:“沉静”是很静很静的意思,“沉”表达了“静”的程度。我觉得这是“无声胜有声”,是因为战士们都被这阶级友爱的场面感动了,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学生精彩的发言,使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心底发出对他的赞赏。
  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实施“发现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孩子的学习潜力。教师要从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着眼于学生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晋州市营里镇胡士庄寨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教学设备的投入,使得我们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教学,这还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作更多地学习和尝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笔者也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许多甜头,也走了不少弯路,对于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要将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切莫为了多媒体
小G蛋白是一类GTP结合蛋白,具有GTPase活性。大量的研究表明小G蛋白与其下游元件共同作用可以调控肌动蛋白的动力、细胞形态建成、细胞极性的生成、细胞凋亡、细胞分化、活性
摘要:新标准要求将语言知识的训练与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有效结合起来,完成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传统的以“背”、“抄”、“练”为主的作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要求了,必须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新的作业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英语 课后 作业 趣味性  新标准要求将语言知识的训练与学生的多元智能开
摘要:“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案导学”  一、学案的编写  1、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
以分离自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幼虫和落叶松尺蠖(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蛹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Vuill)菌株SJ和LYS为研究对象,
摘要: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能全方位地促进素质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面向全体 智力发展 素质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百年名校的湖南省常德市一中,理应与时俱进,再立新功。我们分综合素质(“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