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养老金制度改革——分析原则、分析错误及其政策意义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提出,对养老金制度的分析必须坚持养老金制度有多重目标、对养老金制度作整体分析,并且在次优的情景下进行分析、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对风险的分担不同,代际和性别对养老金制度有不同影响,等等原则。此外,文章认为来自世界银行等机构的一些研究存在不适当地运用最优分析、不适当地运用恒稳定态分析、对隐性养老金债务的分析不完全、对融资效果的分析不完全、忽视分配效应等错误。政策制定者应该认识到,养老金融资问题的根源是长期趋势而不是短期“危机”,养老金制度有多重目标,不同的养老金制度有不同的历史及政治背景和不同的约束。因此,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养老金制度。要对养老金制度改革提出建议,就应当对分析的基本原则有所理解。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西德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尽管促进出口和经济增长是西德对外经济政策的主旋律,固定汇率制的观念仍根深蒂固,但西德坚决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项目开放,将国内经济均衡尤其是物价稳定作为重中之重,经过激烈争论和反复摸索,几次主动允许马克升值,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外部失衡对国内经济的压力增大,西德的经验对如何处理我国经济失衡,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有重要启示。
高亨先生(1900-1986)是我国20世纪著名学者。1923年,他二十三岁离开吉林,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1925年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成为该研究院首届研究生,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国学大师,开始走上文史研究之路。之后,他辗转吉林、河北、河南、四川各大学。建国后,高先生经陆侃如、冯沅君教授引荐执教山东大学,成为山东大学古典文学“冯陆高萧”四大名教授之一。
期刊
城镇集群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由单体城市化进入区域城市化阶段的标志。城镇集群组织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组织、社会福利、城市化模式、城乡一体化等众多因素。城市集群的理论与对策研究对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空间组织演化的角度,通过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和空间结构运动的案例分析认为,城市群空间组织服从点—线—面—体的结构演化特征;同时,区域产业和人口发展规划、社会公共治理、财政制度改革、公共产品供给和行政区划调整等是中国城市集群发展的政策支撑条件。
学术界对“风矩应明”与“骨采宜耀”之解读分歧甚大。本文从刘勰所举作品实例与书中相关词语之使用特点,说明“风矩应明”与“骨采宜耀”,显然并情思事义与辞采而言。“风矩应明”是说“章”所表达的情思与辞采都应该光明照耀;“骨采宜耀”是说“表”这种文体,风情义理均应具光明之气象。刘勰不仅对章表这两种实用文体提出了属于感情与文采的美的要求,对二十篇文体论中的绝大多数文体,也都提出了艺术的要求。刘勰的杂文学观念,反映的正是我国文学传统的主要特点。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区分文学与非文学,如何处理史实与评价的问题。
文章以西欧和北美十个城市近30年发展历史的案例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四种城市发展战略,即增长战略、社区发展、区域化和国家的城市政策。增长战略主要集中在促进经济增长,另外的三个战略主要集中在如何帮助城市增强在国际市场中谈判的杠杆作用。所有这些战略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在国际资本投资过程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方民主建设。由于国家的城市政策最强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的谈判行为。因此也就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山西省左权县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推出了发展农村生态庄园经济的新体制:以民营企业家为主力,号召全社会力量投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大力推介宣传这一新生事物;提供政策性支持和法律保障;构建全面的服务支撑体系;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激励引导机制,调动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者的积极性。这一体制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太子御览》卷五五二引《风俗通义》:“灵帝日寸,京师宾婚嘉会,……续以挽歌。”而《宋书·范晔传》记载其毒兴过分即唱挽歌。又《后汉书·周举传》记载大将军梁商在永和六年三月上巳大会宾客于洛水,“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
即便欧盟的经济增长从现在起一直可以持续到2040年,其增长势头也不能与南亚和东亚的经济发展浪潮相比拟。到204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123万亿美元,几乎是2000年全球经济总量的3倍,而且这一预测已经考虑到了某些潜在的政治和经济约束条件的影响。至于印度,尽管它也面临着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而达不到中国的发展水平,但其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未来发展中,欧盟15国等富裕国家或地区占全球GDP的比例明显下降更凸显了亚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1980-199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和俄罗斯先后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两国都没有完全采纳“华盛顿共识”的价值观和机制。但却以更强大、更稳定的国家形象出现。文章比较了两国政治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领导人的政策选择和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指出了两国转型模式的异同之处。文章最后认为,两国都会产生一种新的受管制的市场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