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之王 猕猴桃的奇异之旅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z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状如鸡蛋的椭圆形外观,色泽暗淡的绿棕色外皮,外覆一层短绒毛,在颜色各异、色泽饱满的同类中貌不惊人,却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猕猴桃。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特产,猕猴桃水果在100多年前被来华的新西兰人带走种子,随船漂泊到异国他乡扎根,又在经历了长途跋涉、跨国营销和几次煞费苦心的更名以后,最终以世界知名水果奇异果的身份重回故里,整个旅程可谓奇异。
  历经千年的野生果子
  奇异果的第一站从它的发源地——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开始。早在先秦时期,充沛雨量与湿润空气就催生了西部山坡上一种古老藤本果树的生长蔓延,结成的椭圆形果子表皮覆盖浓密绒毛,内里是亮绿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种子。谁是尝鲜这种果子的第一人虽已无从得知,但《诗经》里记载了当时人们与它的初见。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苌楚是奇异果最早的名字,除了《诗经》,“苌楚”在《尔雅·释草》中曾经现身,南朝谢灵运在《庐山惠远法师》也曾提到它:“梗粮虽御,独为苌楚。”不过回到民间,对于这种貌不惊人的水果,称谓则要朴实得多,一般俗称羊桃、毛桃、山洋桃、毛梨桃等,至今湖北和川东一些地方的人仍习惯把它叫作羊桃。
  然而它流传最广的名字却是“猕猴桃”,这个名称一出,就一直沿用至今。唐朝时,《本草拾遗》中出现有关“猕猴桃”最早的书面记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而关于为什么会被起名为“猕猴桃”,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这种果子外皮一层绒毛,状似猕猴而得名。而另一种说法则称是因为生长在山间的果实常被猕猴食用。
  发源于夷陵山间的猕猴桃,在数千年间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向北延伸到陕西、甘肃、河南一带;向西南去往贵州、云南和四川,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尤其夷陵区雾渡河最为多见。但是,虽然历史记载源远流长,证明其上千年前就出现并被食用,我国的猕猴桃却一直都未被驯化栽培,相比果园里人工栽种的桃、李、梨,属于猕猴桃的位置直到几十年前还是在山间小径上。究其原因,一是猕猴桃喜阴怕晒,畏旱又怕涝,对水分土壤的要求都较高;二是猕猴桃属于雌雄异株,花朵对蜜蜂的吸引力不强,人工栽培的难度较大。
  但这不影响古代医学家对猕猴桃的浓厚兴趣。今天的人们知道猕猴桃的营养价值远超其他水果: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钾、镁、纤维素,甚至还含有其他水果比较少见的营养成分如叶酸、胡萝卜素、钙、黄体素、氨基酸、天然肌醇等。古时的人们对猕猴桃的养生功能也了然于胸。唐代《本草拾遗》的记载里就表明猕猴桃在当时已经被用作药物,是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者的滋补果品。
  除了用药,猕猴桃漂亮的花叶还赋予了它观赏价值。猕猴桃的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花开乳白色转黄色,有喜欢的人会在庭院中搭架、栽植观赏。
  但即使被少数人家移植到庭院里,猕猴桃也只是用来观赏而非食用。野外的猕猴桃,如果生在深山中,多被猴子们摘去果腹;长在山径小道边的,则被山区人们利用,采摘入药、食用或贩卖。清朝的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记载:“今江西、湖广、河南山中皆有之,乡人或持入城市以售。”
  归根结底,直到几十年前,猕猴桃在国内还只是一种野果。
  漂洋过海人工栽培获成功
  1904年,来到中国的不仅有外国商人,还有各国宣扬基督教的传教士们,地图上不少城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湖北宜昌也不例外。苏格兰教会在宜昌专设分会,从苏格兰本土以及属地新西兰派了不少教士前来,其中一个是叫凯特的女教师,她的姐姐则是新西兰著名的教育学者伊莎贝尔。
  在猕猴桃的原产地,凯特第一次与这种果子相见,被后来的西方人描述成融合了草莓、香蕉、凤梨风味的特殊水果,连同着“猕猴桃”的名字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在姐姐伊莎贝尔来探望她的一次旅行中,凯特隆重向姐姐介绍了这种水果。
  在返回新西兰的行李里,伊莎贝尔加上了猕猴桃的种子,带着它们漂洋过海到达南太平洋的岛国,将其交给自己办学所在地一位名叫亚历山大的植物学家栽植培育。此时的伊莎贝尔可能也未曾想到,这一举动使得新西兰后来成为全球奇异果的领导品牌,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
  猕猴桃的生长需水又怕涝,对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最适宜在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匀、空气湿度较高、湿润但不渍水的地区栽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猴桃发展的理想之地。同时猕猴桃很难授粉的问题在新西兰的人工栽培下也得到了解决。通过采取饱和授粉的方式,即将蜜蜂种群规模保持在每公顷果园一定的比例,促使猕猴桃在新西兰被广泛种植。
  1924年,在南太平洋扎根的猕猴桃被培育出一个新的品种“海沃德”。不同于它的老祖宗中華猕猴桃绒毛分布不均、触感粗糙的外形,改良后的新西兰猕猴桃个头更大,表皮绒毛分布均匀。更重要的是,相比野生猕猴桃皮薄肉软不宜保存,新的品种耐受磕碰、适宜储存运输。新西兰通过开发商业上可行的品种,不断改进运输、储存和销售的农业实践,猕猴桃已从山间野果发展为成熟的农产品,是时候把它推向国际市场了。
  猕猴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积攒了一些人气,在驻新西兰的英国和美国军人中很受欢迎。二战结束以后,新西兰的猕猴桃又坐上邮轮,首先出口到英国,接着行至美国、加拿大等地,再继续转往欧洲地区。怎么给这种新水果起名字是一个重大的商业决定。一开始新西兰人介绍它为“中国鹅莓”,市场反应冷淡;接着改名“美龙瓜”,但瓜果税的征收在一些地区格外高昂。也许是“猕猴桃”最初的中国名字给了起名者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几维鸟(Kiwi bird,Kiwi是毛利语)倒是很像。
  1966年左右, 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1974年,也就是猕猴桃来到新西兰之后的第70年, Kiwi fruit(奇异果)第一次在商业出口中被正式称呼,一家名为弗里达卡普兰的加利福尼亚进口商在向美国市场推出水果时使用了该名称。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再加上这个奇特的名字,使得奇异果在出口营销中重获新生。看到水果联想到这种萌萌鸟类的人们通常会心一笑,即使不知道Kiwi所指何物,也无法忽略这个朗朗上口的缩写名词。从Kiwi fruit(奇异果)获得命名之日起,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时候,新西兰的猕猴桃出口量开始迅速增加,到了1976年,出口量已经远远超过国内的消费量。   这个名称是如此的响亮,以至于奇异果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
  带着多个“世界第一”回家
  在20世纪70年代初,新西兰在猕猴桃栽培和销售的世界版图里一枝独秀,但随后奇异果的生产开始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20世纪80年代起,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其他国家开始出口猕猴桃,1989年,意大利成为猕猴桃的主要生产国,也几乎在同时,新西兰的猕猴桃产业遭遇了寒冬。
  在此之前,新西兰国内的猕猴桃一直分散种植销售,短短几十年间就诞生了2700多个猕猴桃品牌。果农各自为政的经营模式使得猕猴桃的品质参差不齐,加上在面对跨国贸易营销、反倾销等手段的力不从心,1988年,很多新西兰猕猴桃品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倒下。不破不立,2000多户新西兰果农在政府的号召下联合起来注销掉了各自的品牌,组成一个前所未有的统一公司——“新西兰奇异果营销局”。
  这是一个大胆又精细的运行模式:2000多户果农按照原本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出资入股,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从品种选育到果园生产、包装、冷藏、运输、配售及广告促销环环相扣,标准系统化流程运行,加上新西兰政府每年投入上百万美元进行品种研发与生产技术革新,这样的实力使新西兰猕猴桃足以在全球统一行销。
  到了1997年,新西兰猕猴桃业干脆建立了统一的品牌形象,营销局升级为全球最大的奇异果营销公司,即新西兰奇异果国际营销公司。公司的产品是新西兰出口的所有奇异果,它们有着唯一的名字——“ZESPRI”(佳沛)。這是最大程度上的品牌累积,佳沛几乎成了新西兰的一张国家名片,也成了一个全球领先的猕猴桃销售品牌:每年生产近7000万箱佳沛奇异果;其中99%出口至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奇异果市场营销量的28%。
  另一方面,猕猴桃的商业化生产也不再是新西兰的专属之路。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以外,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猜猜谁是猕猴桃产量的冠军?猕猴桃的故乡重新夺冠——2016年中国居首位,占世界猕猴桃总产量的56%。
  新西兰猕猴桃的品种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商业化销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之而来。历时100多年,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身份回到了老家。精彩的音译“奇异果”这个中文名字又给它加分,猕猴桃摇身一变成了奇异果,身价也跟着翻了一番——在进口水果的柜台里,“佳沛奇异果”是按个头来售卖的水果。这也让国人意识到,这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的水果注定会在国内庞大的水果消费市场里大有作为。
  世界上市场化的猕猴桃品种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新西兰海沃种的“美味猕猴桃”,另一大类是我国的中华猕猴桃。经过研发栽培,华中地区的长江流域和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一带中华猕猴桃产量最为丰富。2008年11月6日,在新西兰举办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参会的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在国际上坐实了猕猴桃的原生地。而基于丰富的品种资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分别从四川和湖北野生中华猕猴桃的品种中,培育出了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为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下。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的稳定产量、强劲有力的培育研发力量与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国,也是猕猴桃属植物分布最多的国家,野生猕猴桃有52种之多,其中有种个大味甜的“优等生”叫作中华猕猴桃。以它为鼻祖,往下栽培的两支在猕猴桃市场也是鼎鼎有名:一支是果肉金黄的黄心猕猴桃(金艳猕猴桃),一支是果心红色的“红心猕猴桃”(红阳猕猴桃)。前者是武汉植物园利用湖北的野生猕猴桃资源选育出来的,这也是我国首个自主培育出的猕猴桃品种。然而却生不逢时,在国内市场暂时无人关注,结果被一家意大利种植企业将专利买走,摇身变成“黄金奇异果”,成为高档水果的一员。后者也是国内从野生猕猴桃资源中培育出的,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红心猕猴桃让原本不含花青素的猕猴桃加了不少红色噱头,饱受市场欢迎。
其他文献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灵魂,但是在历史教学中,由于史料的缺失使学生觉得历史这门学科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引用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史料的能力
青藏高原水域被一些文艺作品称为“地球眼泪”。“地球眼泪”有多咸?智能水下机器人可以回答。近日,哈工程、青海大学、三江源研究院三方组成联合科考队,奔赴青藏高原唐蕃古道要冲,利用智能水下机器人对苦拔海(豆错)、河厉桥(龙羊峡)水质信息探测与采集,对三江源区水道与路网的变迁特征进行研究,这是国内首次利用智能水下机器人对高原地区水域进行水质信息探测与采集,具有开拓性意义。由于青藏高原的暖湿化,高原湖泊面积
期刊
在一本研究现代妇女文学的著作中,作者用这样的语言来概括19、20世纪之交的女性“两千多年来始终蜷伏于历史地心的缄默女性在这一瞬间被喷出、挤出地表,第一次踏上了我们历史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
升初中的时候,我家出了大约一千元赞助费,为我争取了一个进重点中学的名额。我的自卑情绪因此而生。入学第一天,我买了一瓶本地产的“绞股蓝”啤酒,心想我也做一回城里人,因为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喝啤酒的城里人,而我爸一类的乡下人总是啜着米酒。结果我强忍住喝到一半,一股对马尿强烈的反感还是促使我把它扔在路边,连瓶带酒。  入学那天,我的一位在学校做老师的亲戚把我领到宿舍,问我住上铺还是下铺,并托付我的班主任王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听与说的能力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英语听说环境的创设既包括课内的,也包括课外的.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适宜英语听说学习的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学生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人工智能(AI)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报告了全球道德偏好调查。调查内容为:在无法避免的事故中,无人驾驶汽车应如何做出决定拯救哪一方。研究结果结合了全球参与者贡献的约4000万个决策,为制定社会普遍接受的人工智能(AI)道德标准提供了重要借鉴。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要能导航路线,还要在不可避免的事故中自行应对道德困境,因此,需要制定一套道德准则来指导AI系统处理
期刊
礼貌原则是人们能够正常、有效地进行交际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礼貌原则在不同语篇中的遵守与违反都会产生丰富的话语含义和不同的上下文语境.学生话语语篇中礼貌原则及礼貌策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使用一种新型纳米光子设备能够大幅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有望将网速提高100倍。  科学家们近年来发现,螺旋向前的光束中的光子带有轨道角动量,其携带的信息量在理论上不受限制,在量子通信和光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但光纤两端的编码、处理方式会影响数据传输速度。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任浩然博士表示,研究团队为读取螺旋光束创造的纳米光子设备是打开超高速、超宽带通信大门的钥匙。  
期刊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兴起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神学、神权的影响逐渐缩小,人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此时期的霍布斯同其他早期启蒙思想家一样,摆脱了神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