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趣味古诗词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13859315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诗词的故乡,是诗词的国度,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诗歌文化。古诗词教学也是引导学生追忆历史,揭开历史面纱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情怀,领略古人智慧,感悟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古诗文教学数量,新编教材也增加了不少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很多初中学生而言,古诗词学习过程相对枯燥,加之古诗词与现代社会的历史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感。为此,笔者认为新时代语文教师应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一个趣味古诗词课堂,增强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文章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研究古诗词教学的意义,探索古诗词趣味教學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初中语文;趣味
  一、 绪论
  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学习古诗词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但由于中学生阅历尚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词描绘的社会时代、人文思想、风土人情感觉陌生和遥远。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天花乱坠地讲,依然无法弥补这一时代鸿沟,很多学生学习古诗词不过是略知皮毛、不得要领。这一直都是古诗词教学的最大问题。与其如此,不如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词,去体验和感悟古诗词的深邃内涵。所以,不少学者提出古诗词趣味教学,通过创新和优化古诗词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讲得少一点”“体验多一点”,让学生自己学,以增强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理解能力。
  二、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意义
  (一)培养素养,提高能力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古代文人传递思想情感的工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古诗词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全面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知古诗词精炼语言和丰富的人文情怀,从而起到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
  (二)加强教学,拓宽视野
  学古诗词不单单是学古人之用语表达,更是品古人思想,感古人情怀,汲取古人智慧,学习古人身上的精神品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古诗词教学,多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古诗词,是真正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体现。
  三、 打造趣味古诗词课堂的策略分析
  (一)以“竞赛”打造趣味古诗词课堂
  古诗词虽用语精炼,但由于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生活背景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代入感和时代背景经历,很难真正理解古诗词内涵,掌握作者诗词中传递的思想情感,这也加大了古诗词教学难度,让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倍感吃力,甚至很多学生无法真正透彻理解古诗词意思,越学越难,越难越不想学,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淡薄。结合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特点来看,大部分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挑战,于是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尝试引入了竞赛活动,通过诗词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对课堂耳目一新,为激活学生表现欲、学习欲推波助澜。
  例如,开展诗词接龙比赛、“飞花令”,把游戏活动搬进课堂,也把学生的学习欲望吊回课堂。在教学完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后,笔者就鼓励学生以“春”为令,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飞花令竞赛活动,限时5分钟,比一比,赛一赛,看一看哪一个小组说的诗词最多。要求以抢答的形式进行,不得重复说。活动结束后,给予表现最佳小组一定奖励。借助这样的比赛活动,让沉闷的课堂变得趣味浓浓,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收获也颇丰,既检验了学生诗词学习效果,同时也把诗词课堂变得精彩有趣,激发了学生诗词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后也能主动去积累更多古诗词。
  (二)以“读写结合”打造趣味古诗词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从来都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真正让学生去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同时也提高学生诗词理解能力。为此,教师不妨通过读写结合活动,由读到写,迁移运用。
  1. 想象扩写
  古诗词意境深远,极富想象。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内容以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想象扩写是不错选择。通过想象扩写,既可以激活学生想象思维,引导学生将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以文字的形式再表达,锻炼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这无疑是一种新鲜的课堂体验。在指导学生想象扩写后,教师可展示学生作品,先鼓励学生小组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与同学交流时可以获得更丰富、完整的思维,从而获得更深刻、全面的阅读体验。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鼓励学生从第一视角展开想象扩写,重点写一写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变化,将古诗词创编为一篇小短文,丰富作者形象,同时也深化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名句仿写
  仿写也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手段。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将诗词诵读、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拓展学生学习能力。例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可重点就“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写一写自己的离别、送别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迁移运用诗词情境进行诗词仿写。仿写诗词是诗词创造的起步阶段,一开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写名句,写一句即可,随着学生诗词量的理解,可从仿句到仿整首诗过渡,要让学生明白仿写什么?如何仿写,给学生建设性意见,至于平仄、韵律等可先放宽要求,逐渐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再逐渐提高要求。
  3. 续写改写
  续写改写同样也是写作练笔的重要形式,是古诗词教学后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方式。通过改写、续写,让学生再一次回到诗词本身,感悟诗词内涵,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古诗词。如此,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深刻,更富有自己的学习感悟。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后,笔者就鼓励学生将其中描写景物的诗句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写成一段散文。而教学《卖炭翁》这一古文后,可引导学生想象卖炭翁回到南山,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呢?学生很乐意写这样的文章,这也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增添了不少趣味。   (三)以“信息技术”打造趣味古诗词课堂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早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剂”,不仅能够增加课堂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为课堂增趣,唤起学生学习欲望,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主动。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大可向信息技术借力,为学生打造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首脍炙人口、情感含蓄而深沉的古诗词,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在一两节课达成教学目标是有难度的。鉴于此,教师大可借助信息技术,先让学生课前自主上网观看《苏东坡》这部电视剧,在网上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自主总结和提炼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初步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情感,课堂上请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苏东坡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预习之后,学生心有所感,自然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形象,争先恐后发音,积极性也会更高。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进取之狂”,教师还可提前准备好辅助材料,多媒体出示课外材料,辅助学生全面深刻解读人物形象。
  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借助信息技术开阔了学生视野,也间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构建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以“学科融合”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融合的重要性,提倡广大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融合多学科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多元化的课堂。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同样也可以进行这一尝试,将古诗词与其他学科内容融合,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从其他学科角度发现古诗词学习乐趣,感受古诗词魅力,从而愿意积极主动学习古诗词。
  1. 古诗词融合音乐
  最早的诗歌本就是以传唱得以流传的,大部分古诗词、古文都可以以歌的形式进行演唱。这给教师进行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契机。例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课时,可以将古诗词与音乐相融合,播放王菲的经典音乐作品,请学生先听歌曲,再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天净沙·秋思》时,可以播放埙乐器演奏的《秋风》这首乐曲,让学生听着音乐想象诗词描绘的意境、画面,以轻松唯美的课堂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飞扬,感知理解本曲的内容及主旨水到渠成。
  2. 古诗词融合美术
  美术和音乐最大的区别在于感知觉不同,美术强调视觉,音乐强调听觉。而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除了可以借助听觉感受之外,也可以借助视觉,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古诗词内容、意境,岂不快哉。受“中国诗词大会”的启示,笔者在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时,就引入了绘画,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意境和画面,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3. 古诗词融合地理
  不难发现,地理名词是古诗词的“常客”。大部分古诗词都涉及了地理环境描写,出现了地方,比如钱塘湖、杭州、汴州、巴山、巫峡、荆门、黄鹤楼……在教学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古今异名、同名的地方,也可以带着学生地名为关键词绘制古诗词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归纳描写同一地方的古诗词,促使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古诗词,提高学生诗词阅读量,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语言精湛凝练,意蕴深刻,意境高远,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生命的思考和智慧的启迪。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想讓学生熏陶在古诗词氛围中,汲取古诗词中的“养分”,教师首先需得让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愿意积极主动阅读、学习古诗词。所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趣味古诗词课堂势在必行。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持续探索,不断创新,让古诗词在“趣”的路上不断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胡宜海.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赵向丽.新课程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2(17):37-38.
  [3]钱士舜,徐新中.让核心素养之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绽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2).
  [4]宋朝辉.古诗词教学与“熏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4).
  [5]王新芳.从“传递”到“构建”:谈初中生古诗文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
  作者简介:
  陈志容,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南靖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言:“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作为小学数学课的延伸,数学课外阅读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的形成能力。小学生只有通过数学课外阅读,才可以有效地管控自己的自主行为,增强研究性。小学数学课外阅读属于课内阅读的良好延伸,与此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候,小学数学就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有针对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讲解,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尝试将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融合。文章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涵与价值,针对当前审美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小學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实
摘 要:汉字不仅是记录文字的符号,还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汉字文化,对汉字的构字方法和内在的人文性加以分析,让识字课堂的教学过程层次更多元、文化气息更浓郁,让学生感受汉字音、形、义等每一个元素的文化奥秘,潜移默化中亲近汉字、喜欢汉字,进而热爱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  关键词:识字教学;汉字文化;策略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加大了传统文化的比
摘 要:“特色”作为整个时代的关键词,只有具备“特色”的个体才具备独一无二的行业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园的建设、管理的“特色”也开始受到人们重视。所以,本研究从新时代打造“特色园所”的价值出发,思考过去一段时间幼儿园打造特色园所時常出现的问题,并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能够实现幼儿园打造特色园所的细节管理策略,希望以此能帮助我国幼儿园行业整体得到完善。  关键词:细节;特色园所;幼儿园管理;优化策略
摘 要:新课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之下,笔者设计了一节导数复习课,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本文主要是呈现笔者由这节复习课所引发的相关思考与感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章节复习课,数学     章节复习课往往很难上出新意,所以很少有教师将章节复习课作为公开课,但是笔者这次大胆尝试了一次章节复习的公开课设计,希
摘要:游戏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最自然、最主动的知识探索方式,户外体育混龄游戏是当下幼儿教育中不能忽视的幼儿课程组织形式。如何顺利组织幼儿完成混龄游戏且不损伤幼儿的自主游戏体验、不阻碍幼儿的个性释放,则是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中应该思考的重点问题。而通过观察探究我们发现,只有当我们不着痕迹地介入到幼儿混龄游戏活动中时,幼儿们对教师介入的排斥感才会化为乌有,教师介入行为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的概率才会越大。所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初中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策略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体验式教学模式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乡土资源丰富,博大精深,具有清晰的传承脉络,丰富的资源传承和众多的文化传承,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通过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丰富中学历史教育,积累体验式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初中历史教育更加生动、积极。在实施初中历史
摘 要:目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趣味性和有用性,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注意力放在教学效率的提升方面。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的价值,并分析有效路径,以《加减混合》为案例,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有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案例教学;《加减混合》  一、 引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于当前的小学教学,教师在进
摘 要:近年来,围绕“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很多省份初中历史教学和考试中出现了材料型论述题,这一类命题主要是对学生对“史料实证”能力的考查。深圳市近几年的中考题一般以能力立意为主,对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行考查,并让学生在论述的过程中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笔者把材料型论述题分为提取型材料论述题和提炼型材料论述题,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借助“思维可视化”学习工具,轻松解答初中历史中的提
摘 要: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良好方式,唯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方能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已经成了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文章将整合深度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