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后,语文教学的重心不再只是积累字词、正确书写和理解词句意思这些简单的内容了,教学中开始出现一些写话的练习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学会很多正确的用词或是造句的技巧,就要完成一定字数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练习”——作文,这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究竟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艰难的起始阶段,让他们乐于写作,并从每一次的写作过程中获得趣味呢?关键还是积极引发他们乐于写作的兴趣。修订后的语文课标降低了学生写作的要求,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要告诉学生学习写话(作文)很容易,就是要学会用笔来说话,平时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可以怎样写。
一、引导学生愉悦心情,促使学生细心观察
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世界,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思想的途径。在这一系列个人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会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其它能力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观察,就是让学生学会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对自己周围事物产生知觉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他们体验生活。
如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呢?最直接的办法时就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正如文章前面所说那样: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对任何事都会很感兴趣,这时让他做一件自己平时不愿意做或没有做过的事情也会表现得十分认真、出色。小学生容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关注事物上。他们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念头,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细心观察,如:看、听、闻、尝、摸、想……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以实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学目的。
如在组织学生完成习作《可爱的校园》时,在布置观察作业前,我问学生:“你喜欢咱们学校的校园吗?你认为校园的哪一点最吸引你?”因为学生与自己所在的学校朝夕相处,所以很容易激起他们热爱学校、热爱校园的情感,于是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学生们充分观察校园的时间,然后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发现。这次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出人意料。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在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几乎说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物。望着满满一黑板的汇报内容,不仅是老师,甚至连学生自己也难以相信他们眼中的校园居然这么美。这无疑是学生们的愉快心情促使他们产生兴趣,进行细致观察的结果。
二、用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学生学会细心的观察,更需要教师在他们学习写作的道路上予以积极的鼓励。因为积极、适时的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并且反过来再次促进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让他们在生活中、在自己的身边发现许多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可写。
如“三八妇女节”是国际劳动妇女的节日,我有意识在这特定时间内,跟学生们谈起“母爱”这一永久的话题。课堂上,师生谈论的内容从学过的《麻雀》一文中的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勇敢地冲到庞大的猎狗面前的举动,到世界上的每一个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做出巨大的牺牲,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一说妈妈对子女的关心与爱护。在谈话过程中,一名学生回想起妈妈为了培养自己,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地接送自己上下学,尤其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街道上几乎看不到车辆与行人时,厚厚的雪地里只留下了母女俩足迹的情景时,眼睛里湿润了。许久,其他学生还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中,有的甚至双眼发红对于她的讲述,我深情地对全班学生说:“你妈妈对你太好了,其实这些对一名母亲来说不算什么,因为她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听到这里,我由衷地说:“你的妈妈很伟大,你应该为自己有这样的妈妈感到特别骄傲!”几句简单却发自内心的称赞的话说得这位平时并不十分出众的学生十分激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和妈妈有关的话要说。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一一交流,而学生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很容易产生特别想说一说、写一写的愿望。于是借此良机赶紧给学生布置一篇和妈妈有关的写作练习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写作的内容、形式不必限制,只要文章充满真情实感,能打动人即可。
三、结合电视节目,积累材料,磨砺思想
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不仅能及时了解社会,关注国情,认识日新月异的世界,倾听不同的见解,而且有助于充实思想,提高认识水平,提高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习作时才能旁征博引,表达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所以,笔者布置学生每天收看晚上中央一套的《新闻联播》,记录一条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并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鼓励学生看《实话实说》节目,了解社会现实,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看《地球故事》栏目,让学生懂得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看《马后炮》,培养学生对社会敏感问题有客观、深刻、独到的见解;看南方少儿频道,从中学习遇险自救的知识……学生平时对社会现实、对国情民生、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当习作涉及这些内容时,就能旁征博引,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语文教师在评判学生的习作时不必过高要求,尽可能地做到在平凡的文字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写作基础不好或对写作缺少兴趣的学生更应该常常采取积极的形式多样的鼓励,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一、引导学生愉悦心情,促使学生细心观察
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世界,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思想的途径。在这一系列个人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会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其它能力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观察,就是让学生学会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对自己周围事物产生知觉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他们体验生活。
如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呢?最直接的办法时就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正如文章前面所说那样: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对任何事都会很感兴趣,这时让他做一件自己平时不愿意做或没有做过的事情也会表现得十分认真、出色。小学生容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关注事物上。他们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念头,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细心观察,如:看、听、闻、尝、摸、想……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以实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学目的。
如在组织学生完成习作《可爱的校园》时,在布置观察作业前,我问学生:“你喜欢咱们学校的校园吗?你认为校园的哪一点最吸引你?”因为学生与自己所在的学校朝夕相处,所以很容易激起他们热爱学校、热爱校园的情感,于是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学生们充分观察校园的时间,然后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发现。这次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出人意料。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在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几乎说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物。望着满满一黑板的汇报内容,不仅是老师,甚至连学生自己也难以相信他们眼中的校园居然这么美。这无疑是学生们的愉快心情促使他们产生兴趣,进行细致观察的结果。
二、用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需要学生学会细心的观察,更需要教师在他们学习写作的道路上予以积极的鼓励。因为积极、适时的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并且反过来再次促进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让他们在生活中、在自己的身边发现许多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可写。
如“三八妇女节”是国际劳动妇女的节日,我有意识在这特定时间内,跟学生们谈起“母爱”这一永久的话题。课堂上,师生谈论的内容从学过的《麻雀》一文中的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勇敢地冲到庞大的猎狗面前的举动,到世界上的每一个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做出巨大的牺牲,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一说妈妈对子女的关心与爱护。在谈话过程中,一名学生回想起妈妈为了培养自己,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地接送自己上下学,尤其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街道上几乎看不到车辆与行人时,厚厚的雪地里只留下了母女俩足迹的情景时,眼睛里湿润了。许久,其他学生还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中,有的甚至双眼发红对于她的讲述,我深情地对全班学生说:“你妈妈对你太好了,其实这些对一名母亲来说不算什么,因为她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听到这里,我由衷地说:“你的妈妈很伟大,你应该为自己有这样的妈妈感到特别骄傲!”几句简单却发自内心的称赞的话说得这位平时并不十分出众的学生十分激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和妈妈有关的话要说。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一一交流,而学生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很容易产生特别想说一说、写一写的愿望。于是借此良机赶紧给学生布置一篇和妈妈有关的写作练习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写作的内容、形式不必限制,只要文章充满真情实感,能打动人即可。
三、结合电视节目,积累材料,磨砺思想
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不仅能及时了解社会,关注国情,认识日新月异的世界,倾听不同的见解,而且有助于充实思想,提高认识水平,提高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习作时才能旁征博引,表达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所以,笔者布置学生每天收看晚上中央一套的《新闻联播》,记录一条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并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鼓励学生看《实话实说》节目,了解社会现实,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看《地球故事》栏目,让学生懂得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看《马后炮》,培养学生对社会敏感问题有客观、深刻、独到的见解;看南方少儿频道,从中学习遇险自救的知识……学生平时对社会现实、对国情民生、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当习作涉及这些内容时,就能旁征博引,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语文教师在评判学生的习作时不必过高要求,尽可能地做到在平凡的文字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写作基础不好或对写作缺少兴趣的学生更应该常常采取积极的形式多样的鼓励,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