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课标 深化课改理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i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44-0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了,相比2001年发布的实验版对历史教育的很多内容做出了新的表述。现仅就新课改理念方面来谈谈自己对课标的理解。
  所谓课程理念,就是课程设计者蕴涵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理念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理念2、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念3、将正确的价值观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理念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理念1、3中突出强调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首先要求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其次要求课程改革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奠基工程,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最后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课程的目标不只是使学生更富有知识,而且应使他们更聪明、更高尚。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在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基础上,还突出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理念2在对课程性质的描述中,新课标更加强调“基础性”。为使历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本进一步改变和避免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情况,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历史知识和学习技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体现以符合学生心理认知为出发点开展历史教育的基本态度。例如,新课标要求学生“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想象。”
  理念4中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新课标还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写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历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观察、材料演习、讨论、问题探究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
  新课程所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成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尤其是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愿每一位教师深入学习课改理念,并将其融入课堂,为课改的早日成功实现铺路架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日本在农林渔业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仅一九八○年公布的专利达81600项.日本政府认为,重视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是日本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不久以前,日本农林渔部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实施以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已经出现了可喜的新变化,广大教师在经受新教学理念洗礼的同时,都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如何自主学习呢?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先弄懂最基础的知识,再通过练习、讨论、扩充知识,最后记住它们。自主学习,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自己学习。有不少同学不会自主学习,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学习效果不理想。作为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新课程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42-02  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业作为考查孩子语文素养提高的标尺之一,已引起了家长和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在作业设计上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从中享受到其间的乐趣,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呢?笔者以《秋天》(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一课为例,略谈一二。  一、让孩子在自主参与作业设计中感受乐趣  《课标》提
橡胶衬套是汽车上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柔性联接元件,尤其是在悬架中使用较多。由于现在橡胶衬套的制造中普遍使用炭黑填充橡胶为原材料,导致橡胶衬套力学特性比较复杂。然而橡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患心脑血管类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这样掌握和认识血流动力学的相关作用规律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围绕如何设计一套精确测量模
【摘要】课改后不少公开课更关注了人文、感悟、情感等等,课堂出现了比以往更热闹的景象,但教师没把功夫下在语文本身上,学生没能深入语言内部,教师把一堂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历史课甚至班会课,失去了语文的本色。本文提出语文要姓“语”,不管课堂如何改革,师生都应细读文本,真正回归语文教学本体,回到语文本身。  【关键词】文本细读 语文味 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高层建筑项目越来越多,脚手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此类项目施工中,附着式脚手架以其突出的经济性,适宜性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附着式脚手架的技术要求高于
在现代航空工业领域当中,现代飞机要求大量数据信息能够快速、有效的在飞机系统与系统、系统与部件之间进行高速传递。目前相当数量的军用机、民用机及运输机的数据通信都采
【摘要】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关注学生理解运用教材、把握课堂以及有效组织实施教学策略;如何在“意外”出现时沉着“接招”并瞬间调控,这些都需要我们特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自我磨砺。  【关键词】有效意识 教学行为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45-01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
【摘要】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对当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很少提出问题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进行了探讨,用教学中的实例来说明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提问意识 学生提问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46-02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创造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