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笔人物画临摹的艺术特点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hugjk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何家英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学西渐的创始人,其画风既有传统的清新雅致,又有很强的现代元素感,力求线条与色彩的结合,即注重意境的表达、情感的宣泄和质感的刻画。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人物刻画借鉴了西方素描的光影和造型感,色彩里加强了颜色对比与融合,构图里仍采用传统的形式表现,画面强调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尤其是气氛的烘托,使其工笔里带有写意和油画的技法,及多种绘画风格与艺术性。他成古即今,保留传统民族情怀的同时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先进思想,对青年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承前启后开创新的画风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何家英;工笔人物画;意境
  何家英的绘画风格总体来说,中西融合突出意境,近代他的画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单一的传统工笔到素描光影的结合,到现在形意为“神”色构“骨”,他笔下的人物清新雅致超凡脱尘,多带有作者想象憧憬的意味,更有美艺妩媚柔美而现代,多表现都市女子情怀。线为肌色为意,人物刻画以传统为主,环境的渲染更采用西式的理念和技法。曾有人说:他的画人物自然清爽,意境诗情画意,色与墨交相呼应,工笔传达出来的意境与平面化的颜色烘托出的气氛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是传统现代融合又是中式与西式的契合,更是开创了“新工笔人物画”的道路。而要真正做到由共性笔墨技法到个性笔墨技法语言的突破,临摹是学习其技法语言所不可缺少的必经之路。通过临摹传统的绘画作品,慢慢体悟,感受经典传统绘画中所蕴含的古人辉煌的技法经验,体会古人绘画语言的真谛。因而在学习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过程中,临摹作为中国画学习的方法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中国工笔人物画临摹重要性
  中国工笔人物绘画的学习中,由临摹到写生,再到最后的创作,是对其技法语言进行程式化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临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好的老师,主要是以优秀的名家作品为范本,进行背临、意临、仿临等手法进行模仿学习,以此来学习艺术家对于工笔人物的创作特点,了解该艺术家的艺术特点,进而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提高绘画技巧、感受绘画的意境特点,在观察《秋明》作品中,通过而“摹”是以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古代范本上,随着线条的变化,进行描摹,把范本中的线条与技巧通过摹的形式复制下来。临摹学习不但有利于学习者继承艺术家的绘画语言,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创新活动,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创作提供更多的艺术积累。何家英的画风一中二西,中为主西为辅,传统里写意工笔的结合,西式里油彩色彩学的融入,日系里重彩派的倾斜,装饰里版画和装饰画的借鉴,等等,多种技法和变现方式的结合,使何家英丰富的表现方法和敏锐的意境感受,激励着当代青年艺术家不断地进步和探索。因此临摹是学习国画的基础课之一,把临摹到的程式化语言加以学习、吸收、创作,并以此为基础,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得到学习者自己风格的形成。
  二、临摹何家英《秋冥》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此画的临摹,无论是从构图还是设色或是用笔,以及人物与鞍马的精致表现,都能让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画的精髓所在。在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中,临摹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是画家艺术道路上的障碍,而是对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且影响深远。临摹是学习古人和他人技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临摹可以掌握他人的用笔、用色、构图、造型、意境等表现手法,使我们对传统的绘画技法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与掌握。人物画中的描法,以及造型、构图、色彩、笔墨等一系列的方法,光靠在生活中写生是掌握不了的,只有把写生和临摹相结合,才能很好地把握“迂想”与“妙得”,才能掌握和理解绘画的真谛。以下是笔者在临摹何家英工笔人物《秋冥》中所总结的艺术特点。
  (一)流畅的线条
  何家英绘画《秋冥》里线条为其主要技法之一,人物造型上细如丝的线条,刻画人物的头发,神态的线条圆润饱满,以线为面添加光影效果,对于人物衣服服饰采用速写的形式完成。线条加上素描光影明暗等辅助手段,他的传统的线更加生动活泼、婉约动人,女性神态和躯体的描绘更加惟妙惟肖,脱离了传统刻画人物的呆板生硬,转为现代女性的妩媚动人,楚楚生怜我见犹怜的感觉,以线传情,以线传意。在这幅画种,单调的线条被作者赋予了新的生命,如果说我们在他的线条里看到了什么,那应该是淡淡的意的表现,传统的线的意境被他表达到新工笔人物之中,是传统向现代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淡雅的人物设色
  何家英的作品里色彩的应用吸取了色彩构成的元素,使传统工笔淡彩的颜色加以创作和改进,更向重彩画派有所倾斜,但又与之侧重点不同。通过颜色渲染气氛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秋冥》的代表作里有背景色调的处理鲜艳浓重,与前面人物的色彩形成对比,可以给人更强的对比。背景的浓重,正衬托出人物颜色的淡雅,淡雅的颜色与人物线条的刻画温和统一,更凸显出人物的我见犹怜和清雅出尘。作者将气氛寄托在背景色的浓重里,将内心写意情怀绘制到人物的淡雅清新里,形成画家独特的人物绘画特点,表现出很强的诗情画意来。
  (三)传统与西式的融合
  中式传统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是何家英绘画的主要技法,多种技法和风格的融合,不同的表现方法的叠加重组使画面丰富而又感染力,线描与光影的添加,版式样式不同的组合,重彩色画风的倾向,日系风格的转变,等等。其中《秋冥》《清明》《女人体》《初春》几幅作品都借鉴了西方油画的效果,线与色的方式仍用传统手法,但在里面融合西式技法、构图比例的中西结合的创作出了属于何家英自己的画面布局风格,他的中西融合画风带给人们新的精神一震,原来工笔还可以这样画,效果会是这么好。这就给工笔画带来了新的转机,使新工笔画在世界舞台占据一席之地。
  三、临摹何家英绘画对当代青年画家的影响
  临摹之前,必须先仔细观察作品,研究它的构图、立意、造型、笔墨着色的特点及方法步骤,同时还要领会所要临习作品的内在精神,尽最大可能与作品对话,感受古人的创作理念。不能依葫芦画瓢,只追求外形的相似度,甚至连作者的笔误都照样临描下来,不理解而是照抄就不能很好地通过临摹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家们十分注重画面意境的营造。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赢得了当代艺术界的推崇追捧。在他的绘画里既有传统韵味又有西式风格,通过临摹我们总结了他绘画风格里的四个特点:1.流畅的线条;2.淡雅的人物设色;3.唯美的画面意境;4.传统与西式的融合。其特点对我们当代青年画家有很大影响,他的作品给当代工笔人物作品里苦于无法突破传统和完全西式化的画家开创了新的道路,使他们有鸟入深林、如鱼得水的感觉。我们当代青年正处于十字交叉路口中,在不知何去何从时,何家英的画作指引我们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何家英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开启了工笔人物的新篇章。
  四、结语
  何家英是中国当代画工笔人物画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画有传统的民族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绘画严谨典雅的造型、淡雅的人物、清新的色彩和斑斓的重彩画,以及饱满温和的线条、诗情画意的意境气氛、美的忧伤、金色的树叶、清风……画面统一和谐,沁雅绚丽却又使画面出现了神秘的气息。何家英画面里没有商业的做作,没有浮夸,有的是动人心魄的情感交融,感受的是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转而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和艺术价值,给中国当代画坛尤其是青年画家很大的启示。传统工笔里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失去传统,进行创造吸收的同时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强化对意境的追求,才能更好地继承传统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冠印.中国人物画史[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27.
  [2]何家英.何家英国画人物新作选[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9.
  [3]何家英.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课图[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3:22.
  [4]郭晓川编著.何家英中国人物画艺术[M].北京: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69.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李晟,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期刊
“新撞新”青年油画家联展是笔者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读研期间的策展处女秀,展览于2016年2月23日至2016年3月2日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三楼展厅举行。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主要是沪宁青年油画家,新策展人“撞”上新画家、在宁艺术家“撞”上在沪艺术家,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本次展览的灵感来源。  艺术家创作一幅画时,情感表达很重要。艺术作品中有抒发自我的情怀,有渴望、有怀念、有迷茫、有恐惧、有欣喜、有
期刊
作者简介:  齐娅璇,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湖南株洲,学校:北京理工大学 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专业: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研究生二年级
期刊
摘要:图像学使视觉艺术进入了更加丰富而又具有科学、哲学精神的艺术领域。在图像学理论传入中国之后,西方对潘诺夫斯基和图像学的研究也随之被引入。很多学者都在努力做着将图像学在中国美术研究中的本土化探索,努力构建自己的图像学理论。以美术作品《血衣》为例,初步探索图像学在分析中国现代写实绘画作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像学;《血衣》;农民;怨恨;理想  图像学的“本土化”,需要我们重视事件性作品的图像学研
期刊
初读刘赦先生的画作,在苍茫之外又极细切,深得园林造景之美。  《苏州园林·雪》是静观落雪。林间梢头扑扑簌簌的飞雪,空气之中若有似无的清凉,生命之物皆在冬眠和隐遁。石板小径、假山堆叠、画廊飞檐,悉数盖在雪下,浑然皆白,天地渐阔。近观扶栏数折、细竹两竿、草叶几茎,留下纤净濡湿的墨迹,如线、如痕、如点、如芥,极致精微。园林学家陈从周《说园》中说:“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
期刊
2014年11月2日,“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一幅名为《大洪水》的作品。这幅3m×2.7m的大型宣纸水墨是蒋先生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此前一直流落于海外,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收藏,通过各方的努力,这幅杰作终于得以回国展览,使中国观众有幸欣赏到了这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这幅画的历史可谓曲折———1947年蒋先生创作的这幅画,在完成之后不久就流
期刊
摘要:唐代工笔仕女画是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的重要一部分,在唐代最著名的工笔人物仕女画家便是张萱和周昉昉,二人也为后来的仕女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张萱和周昉昉为例,分析二人的创作风格特点以及情感表达,从人物形态、设色风格、线描技法等方面对比二人在绘画创作上的不同点。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线描造型;用色  一、唐代仕女画繁盛期  在古代称做官的人为“仕”,“仕女”即为官宦人家的妇女,也泛指上层社会的妇女
期刊
摘要:超现实主义画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参战艺术家又一发力方向。面对凄凉笼罩的世界,焦虑和无助裹胁身心,艺术家转而弃“明”投“暗”,逃避现实,挖掘梦境,据实呈现。画面玩世不恭,荒诞无稽,实则探索人类非理性区间,而主题严肃。那是另一个未知的自己和未开恳的沃土,里面暗藏人性的秘密。艺术与哲学,走得更近。此乃超现实主义画派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哲学意义。  关键词:梦境;本能;暴力;诡异;荒诞;探寻 
期刊
摘要:《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学者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这本书并不是对当时个别艺术天才的研究,而是力图通过一大批艺术家的境遇展现20世纪中国“艺术界”的整体状况。这是一幅个人追求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相互交织的画卷。苏立文的著作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内容涵盖大陆、港台、海外的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关涉的艺术类型除了绘画还有雕塑、戏剧、文学等,既像一
期刊
摘要:达利画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流派,风起云涌催生的产物。在创作中,他深刻融入自己的烙印。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创作元气,贯通始终。作品反思人性,探寻自我,抒解性情,开发幻觉。画家把对物像的思考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融汇在一起,由此编织了,一场地老天荒的梦。梦境中,含有他的多元视角。此乃达利在艺术史上的永恒地位。  关键词:想象;梦境;诡异;矛盾;裂变;自我  西班牙,魅力之都。弗拉明戈舞
期刊